夏龍剛在當前全球油價上漲及能源危機的背景下,生物柴油技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了解,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目前利用菊芋制取柴油技術已經取得了突破。課題組專家正在尋找更為經濟、便捷的轉化過程和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實現(xiàn)產業(yè)化。
用菊芋制取生物柴油,符合我國的生物燃料發(fā)展規(guī)劃,其產業(yè)化將為生物柴油行業(yè)帶來重大變革。那么,用菊芋制取生物柴油有何優(yōu)勢,目前菊芋煉油離產業(yè)化還有多遠?
技術有所突破
成本還待降低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杜昱光研究員透露,目前用菊芋制生物柴油的技術正處于中試階段。在“基能源植物生物煉制”項目下,成立了菊芋的協(xié)作組,它由大連化物所牽頭,復旦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和中科院上海中心等十幾家科研院所共同參與。成功建立了酶的高表達體系,實現(xiàn)了菊芋生物煉制關鍵酶的低成本生產,攻克了菊芋粉替代發(fā)酵的關鍵技術。大連化物所趙宗保研究員利用產油,成功實現(xiàn)了從菊芋到生物柴油的轉化;利用菊芋塊莖生產高果糖漿和菊粉的研究也已經進行到了中試階段,產業(yè)化指日可待。
菊芋的地下塊莖富含等果糖多聚物,這些碳水化合物經過包內轉化油脂,再用“產油微生物”提取油,進行甲酯化,最后制成生物柴油。這一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05年,現(xiàn)在的關鍵一個是研制高產的“產油微生物”,繼續(xù)提高產油率,降低工藝技術成本。另一個就是降低菊芋的原料成本,因為它通常占據總生產成本的60%以上。這里,杜研究員詳細透露:現(xiàn)在柴油的價格是5000多元/噸,菊芋是600~800元/噸,依目前的技術,25噸鮮菊芋能生產1噸左右柴油,成本上還不劃算。因此,只有當菊芋收購價降到200元/噸以下,才有可能實現(xiàn)產業(yè)化。但目前菊芋的種植還遠遠不夠。
推廣種植
綜合利用前景廣闊
盡管菊芋的地下塊莖是制取生物柴油所需要的主要原料,但只有綜合利用菊芋的花、葉、桿莖部分,才可以在保障農民總收益的情況下,相對降低利用地下塊莖的成本。根據他們的研究結果,不僅從菊芋的葉和花中可以提取到具有一定生物活能的物質,而且通過與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的合作,利用菊芋莖桿進行了造紙的小試實驗,還發(fā)現(xiàn)了其可作為優(yōu)良造紙原料的潛力。這些新的發(fā)現(xiàn),為菊芋的全株利用提供了廣泛的應用前景。
目前國內已建成的生物柴油裝置大多以酸化油、地溝油等廢棄油脂為原料,這些原料價格波動比較大,生物柴油生產成本過高。而且酸化油、地溝油等廢棄油脂成分復雜,生產的生物柴油大多達不到國家制定的生物柴油B100標準。在國際油價回落至50美元/桶的形勢下,國內生物柴油生產企業(yè)面臨巨大困難。這種情況下,利用菊芋制取柴油,也許會為國內生物制油帶來一線生機。
菊芋俗稱洋姜、鬼子姜、姜不辣,在國內已有近百年的種植歷史,適合在貧瘠坡地、干旱鹽堿的非耕邊際土地上種植。它能抗旱抗風沙,由于其根莖良好的固沙作用被譽為“克沙王”;它的再生性極強,能一次種植可連續(xù)收獲4~5年,年增殖速度可達10~20倍;菊芋的莖葉枯落后經分解還能成為肥料,對改良土壤、增強有機質含量、改善沙地結構有重要作用,進而為退沙還田、還林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通過深加工還能制成淀粉、菊糖、生物質能源酒精、柴油等重要產品,菊芋不愧是塊“寶”。我國是荒漠化較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同時在沿海灘涂有著大量不適宜農作物耕種的鹽堿地,如果能充分利用灘涂鹽堿地、荒漠地種植菊芋,作為開展煉制生物柴油的原料,一定會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物煉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