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謙
閱兵是古今中外的一種傳統(tǒng)軍事儀式。我國春秋時期就有“觀兵以威諸侯”的記載?,F(xiàn)代閱兵通常是在國家重大節(jié)日或大型軍事演習中進行,一般分為閱兵式和分列式。閱兵式是指首長或貴賓在閱兵指揮員的陪同下,乘車、騎馬或步行,從受閱部隊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分列式是指受閱部隊從檢閱臺前通過,接受首長或貴賓的檢閱。
我國歷來重視閱兵。新中國成立后,根據(jù)全國政協(xié)的決定,把閱兵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我國每年都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國慶閱兵,共舉行了11次。196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改革國慶典禮制度,實行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逢大慶舉行閱兵。此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及其他原因,我國連續(xù)24年沒有舉行國慶閱兵。1981年,根據(jù)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并于1984年國慶35周年時,舉行了恢復閱兵后的第一次大型國慶閱兵。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舉行過的國慶閱兵中,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這5次大閱兵。
■開國大典閱兵
這次閱兵活動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軍事盛典。朱德總司令在閱兵總指揮聶榮臻陪同下,檢閱了受閱部隊。受閱部隊以步兵、騎兵為主,技術(shù)兵僅占3%。受閱官兵1.6萬余人,武器裝備大都是從歷次戰(zhàn)役中繳獲的戰(zhàn)利品。整個閱兵歷時2個多小時。
■1954年國慶閱兵
1954年國慶閱兵,國防部長彭德懷在閱兵總指揮楊成武陪同下檢閱各部隊。這次閱兵包括軍事院校、公安部隊、水兵、步兵、騎兵、摩托步兵、傘兵、炮兵、坦克部隊、空軍部隊等38個方隊和4個飛行梯隊,受閱部隊共1萬多人。整個閱兵歷時1個多小時。與開國大典閱兵相比,此次閱兵軍種齊全,武器裝備機械化程度有較大提高。
(王謙)
鳳凰男
大多出身農(nóng)村或者小時候家境貧困,造成了這樣一部分男人自強自立,最終成就了不俗的事業(yè)。他們各方a面都有比較突出的表現(xiàn),是職場中比較亮麗和功成名就的一類男性。有如“草窩里飛出金鳳凰”之意。他的“對立面”是孔雀女。
剩 男
“?!笔且环N新的存在狀態(tài),一種對于過去的生活習慣的反叛。因為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而被“?!?。剩男中的大多數(shù)最終將回歸婚姻、傳統(tǒng)和家庭,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潮 男
潮男往往是小資的代名詞,懂得生活情趣,更懂得生活品質(zhì)。但是,潮男重視外表也要適度,以免滑向自戀而有悖初衷。容易與“粗獷豪放”和“男人味”形成對立面。
職 男
“不成功,便成仁”的壓力,讓許多男人變成工作狂。職男們既要肩負著女人的期望,在瘋狂的時代累積物質(zhì),讓自己和家庭更有安全感,也要活出內(nèi)在價值。職男們在事業(yè)的賽場上不想缺席,更不想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