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當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教學模式存在的優(yōu)點和不足,提出了基于Blog技術的新的教學模式,爭取在教學觀念上有所更新,在教學質(zhì)量上有所提高。
【關鍵詞】Blog教學 計算機基礎教學 教學模式變革
1傳統(tǒng)的《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模式
1.1各大高?!队嬎銠C文化基礎》課程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
針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存在的不足,許多高校目前的計算機課程一般都采用多媒體教室授課,講授完知識點后,再安排課時讓學生到機房上機。但是由于理論課與實驗課之間間隔了一段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重難點,學生無法及時操作,在實驗課上,學生疑惑很多,甚至出現(xiàn)無從下手的情況。
1.2目前我院《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
我院的《計算機文化基礎》在2005年9月以前也一直采用多媒體教室授課,機房操作的教學模式,之后改為在機房授課,在機房操作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無法及時操作重難點的問題。教師邊講邊做,學生邊做邊學,印象更加深刻,教學效果也愈加明顯。但是學生在課堂上完成練習的時間相當有限,下課后就沒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老師的輔導。許多學生希望在課余時間也能得到老師的指導,于是,電子郵件、BBS和ICQ就成為了學生與老師之間課后交流的渠道。在Internet和Web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經(jīng)與網(wǎng)絡這一大環(huán)境息息相關。繼以上提到的這幾種交流渠道后,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一種網(wǎng)絡交流形式,并引起了國內(nèi)外教育人士的普遍關注,這就是Blog。
2 什么是Blog
Blog簡單來說是“ Weblog”的縮寫,中文把 Blog譯為“網(wǎng)志”、把寫 Blog的“Blogger”譯為“博客”。Blog的構(gòu)想始于1998年,它于2000年開始在美國流行起來。2002年8月,“博客中國”(www.Blogchina.com)開始在國內(nèi)全面引入Blog概念和理念,并給它正式起了一個中國名字——“博客”?,F(xiàn)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研究Blog,加入到“教師博客”的行列。
3 Blog的特征
3.1快速申請,使用簡單
在外在形式上,Blog是個獨立的站點,相當于是一種個人主頁,你只需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申請到一個屬于自己的Blog空間,并方便地發(fā)表觀點或評論,快速建立起自己的網(wǎng)絡形象。只要“會上網(wǎng)打字,就會Blog”。
3.2既開放又私有,交互性強
Blog是屬于個人的私人空間,你可以針對某個主題公開發(fā)表評論,而且能將評論保留在自己的網(wǎng)頁上。憑借Blog所特有的trackback機制,Blog還會自動記錄下別人對你文章評論的簡要信息,比較方便地提示你有哪些人引用了你的文章。與BBS相比,Blog是一種更加靈活、更為個性化的知識共享和交流形式,兼具開放性、私有性和交互性的特點。
3.3可訂閱、易管理
Blog是易于管理的個人電子出版系統(tǒng)。你可以自由地記錄、發(fā)布和更新,也可以方便地對文章分類管理。如果你只對某些Blog上的“計算機教學”專題感興趣,則可以通過Blog或相關工具(如新聞閱讀器RSS reader)進行選擇性的訂閱。
國內(nèi)教育界已經(jīng)有人提出要以Blog作為主要形式來進行教學活動,Blog已經(jīng)成為繼課件、資源庫、教育主題網(wǎng)站等信息化教學模式之后的一種新的網(wǎng)絡應用模式。
4 Blog技術與《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的整合
4.1便于交流
Blog為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渠道。作為個人的網(wǎng)上標識,Blog或記載了某位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要求、教研情況,或展示了某位學生的學習進程、興趣愛好、思想狀況。通過訂閱查看這些Blog,我們會從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身邊的老師和同學,進一步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和信任。當然,這里不會涉及個人隱私,因為Blog的本質(zhì)就是思想共享,而且Blogger亦可對自己Blog中的部分內(nèi)容設置訪問權限。另外,Blog有利于促進師生間的思想交流和問題答疑。師生在Blog中開放式的交流,既可以對其他學生有所啟發(fā),又可以得到其他教育人士的相關評論和幫助,而且由于交流被及時記錄,便于日后反思和評價。特別是通過Blog對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統(tǒng)一解答,有利于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更有利于信息資源的重用。
4.2達到教學目標
《計算機文化基礎》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基本能力,使他們能夠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和獲取、分析、應用、加工信息,為其他課程提供相關背景知識和輔助技能。我院學生每年都必須參加海南省高等院校計算機統(tǒng)考,利用Blog的簡單技術,由學生自行完成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搜索歷年的考題,今年的考試大綱,復習方向等信息,并將信息進行篩選,最后匯總在一起等一系列工作。這樣不僅方便了日后的查詢,還可以將其提供給他人分享。經(jīng)過一定積累,學習者可以在閱讀自己的Blog過程中進行復習或思索,從而得到更多的體會和啟示。這樣的過程不斷持續(xù)下去,就形成了一個終身受用的學習習慣。
4.3促進團隊精神的發(fā)展
從組織形式上分,Blog可分為個人Blog和群體Blog。例如PowerPoint軟件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重點是要學會演示文稿軟件的制作和編輯,安排學生以小組(3—4人)為單位完成一個作品,最終進行評選。在群體Blog中,由組長負責分配任務,小組在創(chuàng)意和制作技巧上進行討論,最終完成作品。由老師將各小組作品鏈接到班級Blog,并讓學生對作品進行討論評比。為了能使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各小組成員必定齊心協(xié)力??傊瑢W習者要參與Blog,必然要與其他人打交道,由于學習者之間可能會在文化背景、興趣愛好以及知識結(jié)構(gòu)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如何相互協(xié)作、取長補短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無形中促進了學生團隊精神的發(fā)展。
5 Blog與《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整合存在的問題
雖然Blog的使用非常簡單,但還是要求使用者具備最基本的計算機使用的能力,而《計算機文化基礎》本來就是針對計算機零起點的學習者,那么兩者之間必然存在著一些矛盾。什么時候給學生灌輸這種新的教學模式理念才最為合適,也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
不可否認,Blog是一種符合學生認知心理的建構(gòu)主義學習工具,它將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所認為的“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gòu)”學習四大要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與教育教學的整合中顯示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相信隨著Blog技術功能的不斷強大,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普及以及高校《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大綱的不斷完善,兩者之間一定能夠達到完美的結(jié)合。
參考文獻:
[1]李曉莉等.《計算機文化基礎》教學新模式的探索.鄭州工程學院學報,2005.
[2]方向.因材施教——計算機基礎分級教學勢在必行.計算機教育,2004.
[3]于斌. Blog技術在教育信息化中的應用研究.計算機教育,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