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龍
語言是文章內容的載體。流暢、醇厚的語言功底更有利于情感的流露與思想的表達。這科流暢醇厚的語言功底,主要表現(xiàn)在生動、形象兩方面,而要做到語言的形象化,除了積累生活,認真讀書,豐富詞匯。咀嚼名篇之外,還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一、利用修辭。合理想象
例1那美妙的歌聲,化作甘泉一點一點把我的世界浸潤得更加絢麗,
點評:利用移覺,把聽覺移植到視覺,清雅別致,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例2像蜂蝶飛過花叢。像泉水流經山谷,我每憶及少年時代,就禁不住涌起視聽的愉悅之感。在我記憶的心扉中。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似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
——葉文玲《我的“長生果”》
點評:運用比喻,從視:聽兩方面具體形象地說明少年時代的讀書生活帶給我的愉悅之感,語言優(yōu)美,富有感染力。
例3朝可謁孟子,暮可訪太白:夏可觀十里荷花,秋可賞三秋桂子;北可馳騁于塞外草原。南可躑躅于江南雨巷……愈讀愈覺書文可親可愛。
——《三更有夢書當枕》
點評:排比句式,鋪排點染。喚起讀者飛揚的情思,意境開闊,美不勝收。
例4進入初中以來,由于久溺于書山題海,又加之常與武俠小說“挑燈夜戰(zhàn)”。視力便每況愈下,開始了“霧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朦朧長征。于是,世界開始害羞,每當我面對時。她總是扯起一層面紗,使我不得盡睹芳容。最后,我不得不投入四眼大軍,開始了架粱生活。
——《架梁之苦》
點評:引用、擬人,運用自如、恰當,使整段文字幽默活潑,極富表現(xiàn)力。
二、營造畫面。調動感官
所謂調動感官,就是付諸讀者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器官。使他們感同身受。身臨其境,在腦海中形成畫面。
例5向人們低聲絮說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長與<山海經>》
例6一到夏天,睡覺時她又伸開兩腳兩手,在床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翻身的余地。
——《阿長與<山海經>》
點評:上面兩個例子。用繪形的示現(xiàn)之法,揭示了長媽媽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的特點。無聲的動作,勝過有聲語言。長媽媽質樸而略帶粗野的形象在這簡單的勾勒中被刻畫得栩栩傳神。這兩個畫面都付諸讀者的視覺。
例7我想起那個溫暖的冬夜。室內①一燈如豆。我把昔日朋友送的賀卡連同塵封的往來一同從抽屜里翻出來。賀卡有的已擱置多年:②微微泛黃,③帶著一種陳年的溫和的香,很淡,很好聞。我擁衾而坐。小聲讀著上面簡短而真摯的祝辭。④我的聲音像豆子一樣,輕輕滑落;⑤敲碎一屋子的沉寂。
點評:①視覺。營造氛圍給人以靜寂、悠遠之感。
②視覺。黃色,流淌成溫暖的記憶。
③嗅覺。美好的體驗,自然帶來春天般的心情。
④把聽覺化為視覺,創(chuàng)設情境,耳聞目睹,引發(fā)同感,產生共鳴。
⑤聽覺。動靜結合。點染氛圍。
例8①書面輕翻,心旌微搖。②嘆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張終成眷屬,羨東坡把酒臨風,慕清照泛舟浩淼……③高山流水鳴于耳畔;④瘦菊幽蘭馨于鼻尖;⑤芳草連天,長亭古道;紅有櫻桃,綠有芭蕉……
點評:①運動覺“書面輕翻”這一動態(tài),轉移到內部感覺的運動覺。
②視覺。聯(lián)想的畫面美不勝收。
③視覺、聽覺連用,像畫卷,像樂曲。
④視覺與嗅覺連用,既有形象又有氣味。
⑤視覺。顏色鮮艷美麗,引發(fā)視覺的愉悅之感。
注:例3、例4知覺的參與,在于它的敏銳的觀察與合理的運用。
三、捕捉閃光細節(jié)選好動詞
例9那褐色的煙末被粗實的指頭從煙荷包里捏出來,輕輕一抖就裝進锃亮的煙鍋里,再用拇指柔柔地一壓,同時那火柴也輕輕地備在手里了,將煙袋叼在嘴上,這一切都做得不緊不慢。該點火了,尤其在大風起兮塵草飛揚的曠野里。劃火柴就變成一種技巧和功力,并,且透出一種氣度和風范。他偏要轉過身來,迎著風,稍一定神就把火柴往盒兒上一蹭,瞬間雙手一捂,那火苗兒就在手捂的空間里安然跳‘動,如一枚金黃的柳葉兒。煙就點著了……,
——《點煙》
點評:點煙可謂瑣屑之事,但在作者筆下表現(xiàn)得生動形象,如在眼前。這是因為細節(jié)和一連串的動作逼真?zhèn)魃瘛D恰耙欢丁?、“一壓”、“一蹭”、“一捂”。活靈活現(xiàn)地把莊稼漢沉著老練的生活經驗凸現(xiàn)出來。
例10老楊同志有些不耐煩。便道:“你們忙得很!等兒會閑了再說吧!”說了把背包住階臺上一丟,坐在上面休息。
——《老楊同志》
點評:又冷又熱的兩句話,“一丟”“一坐”兩個動作。干脆利落,形之于聲色的反映了老楊同志對廣聚等人工作作風的不滿,表現(xiàn)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高度的原則性。
例11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來,拗過去。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點評:加點的詞語,細致入微地刻畫了私塾老師讀書入神的情景,富有感染力,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例12爸爸彎下腰,把一個皮箱拽過床沿兒,半蹲下身子,用小肚子一頂,往下一壓,兩手伸進縫里。摳住箱底,憋住氣,一瞪眼,把皮_箱搬了起來。
——《搬家》
點評:“彎、拽、蹲、頂”等10個動詞連用,生動、形象、準確地寫出了爸爸搬皮箱的全過程,著實傳神。這與作者細致的觀察是分不開的。
四、舍常式表達。求變式表述
棄舍一般的表述形式,選取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或試試用比喻、比擬等修辭,換一換,往往能帶來鮮明生動的效果。
例13不信。請看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天上的街市》
點評:“朵”字常用于花。用“朵”而不用“顆”,能喚起人們的聯(lián)想,說明了流星如花兒般美麗,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
例14秋天的黃昏,晚霞燒紅了西方的天空。
點評:用“燒紅”而不用“映紅”、“照紅”?;降瓰樯鷦樱涤昧吮扔鳎和硐枷窕?。“燒紅”把落日時晚霞的鮮紅、明亮極生動地寫出來了。
例15他正在向古代典籍鉆探。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
點評:本來是敘述語言,無非是聞一多已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二詞,而精心選用“鉆探”,這包含了比喻,不僅形象,含義也更豐富。并且句式也變成“向……鉆探”,敘述由靜態(tài)變?yōu)閯討B(tài),給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觀的介紹。而且是熱情的稱贊了。
例16美國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灑了一些救濟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彎腰拾起來。
——《別了,司徒雷登》
點評:不用“送”,也不用“發(fā)”。而是選用“灑”。“灑”字與“送”“發(fā)”比較起來,具體形象,也有放釣餌之意,施舍的味兒。表現(xiàn)了“美國人”的險惡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