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巖 王忠怡 郭 超
[摘要] 目的:探討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的臨床診斷與治療。方法:對5例同種異體腎移植術后患者出現(xiàn)急性排斥反應的診斷及治療做回顧性總結分析。結果:經(jīng)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5例急性排斥患者全部得到治愈。結論:對急性排斥反應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及合理的治療,是腎移植成功的關鍵,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 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診斷;治療;抗排斥
[中圖分類號] R699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09)06(b)-151-01
排斥反應是影響腎移植術后移植腎功能的關鍵問題,尤其是急性排斥反應(acute rejection,AR),更為重要,往往使移植腎早期失去功能,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急性排斥反應直接關系到腎移植的成敗。我科2002年9月~2005年10月共行同種異體腎移植34例,其中發(fā)生急排5例。現(xiàn)將臨床診治過程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齡25~54歲。均為首次行同種異體腎移植,原發(fā)病均為慢性腎小球腎炎致尿毒癥。術前經(jīng)完善的配型檢查,手術過程順利,術后3~10 d腎功能恢復正常。術后采用的抗排斥方案為環(huán)孢素加驍悉、強的松三聯(lián)免疫治療。本組患者均在術后2周~2個月內(nèi)突發(fā)尿量減少至無尿。伴有發(fā)熱,體溫均在38℃以上。同時出現(xiàn)周身不適,關節(jié)酸痛,血壓升高,體重相應有所增加,血肌酐及尿素氮指標升高。
1.2 診斷
本組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尿少,周身不適、乏力,關節(jié)肌肉酸痛,體重增加,血壓升高。尿量每日減少幅度在60%以上。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血肌酐升高至500~800 μmol。尿常規(guī)檢查中,尿蛋白呈陽性反應,較排斥前增加(+)~(+++),尿紅細胞也增加明顯。血常規(guī)檢查出現(xiàn)血紅蛋白值不同程度的下降。彩超檢查發(fā)現(xiàn)移植腎體積增大,,腎實質回聲降低,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RI)升高,全部在0.75以上。動脈搏動指數(shù)(PI)2.0~2.5。移植腎內(nèi)血流灌注有所減少。
1.3 治療
急性排斥反應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及時應用大劑量激素沖擊治療。3例患者均在初期應用甲基強的松龍強(MP)。第1天:5%葡萄糖500 ml中加入MP 1 g,靜滴。第2、3天:5%葡萄糖250 ml中加入MP 0.5 g,靜滴。再于第6、7、8天每天應用MP 0.5 g靜滴。沖擊治療同時應用利尿劑,并停用口服強的松。應用洛賽克預防應激性潰瘍。其中2例為耐激素型,在第4天即開始應用抗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ATG),劑量為100 kg,溶于生理鹽水中靜滴5 h,10 d后停藥。
2 結果
本組5例患者全部治愈。3例患者在接受MP沖擊治療24~48 h后尿量開始增加,并于48 h后肌酐、尿素氮開始下降,體溫降至正常,于1周內(nèi)腎功逐漸恢復正常,臨床癥狀逐漸消失,每日尿量達到3 000 ml左右。另2例耐激素型在應用ATG 3~5 d后開始逆轉。體溫降至正常,10 d后肌酐、尿素氮下降,約14 d后腎功能恢復至正常。5例患者均隨訪1年,腎功指標及移植腎影像學檢查正常,臨床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3 討論
腎移植術后AR大多發(fā)生在術后的早期,是導致移植腎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遠期移植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腎移植術后早期AR處理的及時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移植腎的早期存活率,對移植腎的遠期存活也有一定的影響[1]。急性排斥反應的發(fā)生機制主要為細胞免疫反應引起,在稍晚發(fā)生的急排反應,有體液免疫共同參與,屬于遲發(fā)型致敏反應,??赡孓D。早期急性排斥反應與很多因素有關,如年齡、性別、透析時間、移植史、輸血次數(shù)、女性的妊娠史、供體的冷、熱、缺血時間、HLA配型、原發(fā)病、種族和供體情況,以及免疫抑制治療方案等[2]。臨床表現(xiàn)多為體溫突然升高,早期多表現(xiàn)尿量減少,移植腎腫大、質硬、壓痛,以及血壓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腹脹、頭痛、心動過速、食欲減退、情緒不穩(wěn)定、煩躁不安[3]。肌酐、尿素氮迅速升高。B超發(fā)現(xiàn)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RI)升高,一般在0.75以上??砂橛幸浦材I內(nèi)血流灌注減少。實驗結果表明,腎移植術后發(fā)生AR前l(fā)~2 d,尿液中白細胞介素-6水平常出現(xiàn)明顯升高,較血清肌酐水平的升高提前l(fā)~2 d [4]。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診斷方法將不斷涌現(xiàn)。通過非侵襲性或低侵襲性的方法,及時、準確地檢測出AR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而穿刺活檢仍是目前診斷AR 的金標準,在懷疑有AR時,及時地活檢是必要的[5]。急性排斥反應的治療方法主要是及時應用大劑量激素(MP)沖擊治療,多數(shù)可以逆轉。對于激素沖擊不敏感的人,采用單克隆抗體(OKT3)和多克隆抗體(ATG,ALG)治療。需要強調(diào)的是急性排斥反應的治療要盡量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及時治療是逆轉的關鍵,治療中抗排斥藥物劑量要足。
[參考文獻]
[1]于立新,徐健,白喜文,等.尸體腎移植術后137例急性排斥反應的治療體會[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4,15:20-21.
[2]Gjertson DW,Cecka JM.Determminants of longtermsurvival of pediatric
kindneygrafts reported to the 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 kidney transplant registry[J]. Pediatr Transplant,2001,5(1):5.
[3]郭應祿.腎移植進展[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2:98.
[4]項貴明,李陽,姚磊,等.尿IL-6監(jiān)測對腎移植術后急性排斥反應的診斷價值[J].重慶醫(yī)學,2008,37(17):163.
[5]嚴春寅,王亮良.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的早期診斷[J].臨床外科雜志,2007,15(2):86.
(收稿日期:2009-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