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璽
病因與支持治療
肺心病患者應針對不同病因作相應的治療。同時,慢性肺心病患者常有免疫功能降低及呼吸肌疲勞,故應加強營養(yǎng)支持治療。
防止病人勞累、參加增加心肺功能負荷的活動、對寒冷及有害氣體的吸入,防治塵肺,勸病人戒煙,及時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支氣管炎。注意保暖,冬季外出要戴帽子、圍巾、口罩,穿厚鞋襪。保證室內溫度,夜間不要受涼等等。防止油煙刺激病人的呼吸道,保持空氣新鮮,注意室內通風。幫助病人加強體育鍛煉,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乒乓球等,增強機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和抵抗力。
提高機體免疫力
機體免疫力下降是慢性肺部疾病反復感染發(fā)展為肺心病的主要原因。為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可選用以下措施。
耐寒鍛煉如用冷水擦臉、冷水擦身等,因冷水擦身可改善肺臟通氣。
方法:自春季開始,每天雙手搓紅后,搓頭面部及四肢,10分鐘/次,每日數次,把全身暴露的部位搓紅,堅持全年;從夏季開始,每日用手捧涼水沖鼻腔;從秋天開始加用涼水洗臉,直至冬天。
疫苗注射①氣管炎菌苗:為三聯(lián)菌苗,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皮下注射,1次/周,從O.1 ml開始,每次遞增0.1~0.2ml,直到0.5~1ml,療程1~2年。②死卡介苗:每1 ml含死卡介苗75 mg,用法是在患者前臂點上l滴菌苗,作劃痕接種,1次/周,3個月為1個療程。③核酸:本品為麻疹病毒疫苗的培養(yǎng)液,皮下注射或肌注,1次/2周。2~4 ml/次,在發(fā)病季節(jié)前用2~3個月,可減少感冒及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④脂多糖:該藥可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開始用0.2 ml,每次遞增0.2 ml,直至1ml。2次/周,3~6個月為1個療程。⑤轉移因子:2 ml,1~2次/周,皮下注射,連續(xù)3~6個月。⑥胸腺素:2~10 mg,肌注,1次/日或隔日1次,2~3個月。⑦人丙種球蛋白:5ml,肌注,1~2次/月,秋冬季注射。⑨多抗甲素:5~10 mg,肌注,1次/日或隔日1次,3~6個月為1個療程。⑨核酪:2Ⅲ1,肌注,2次/周,連用3~6個月: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 m1/支,3次/日,3~6個月為1療程。也可應用免疫核糖核酸、胎盤脂多糖肌肉注射、左旋咪唑口服等。
中醫(yī)中藥中醫(yī)認為本病標實本虛。治療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之法,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肺循環(huán)??捎命h參、黃芪、沙參、麥冬、丹參、人參、紅花等。
營養(yǎng)療法肺心病多數有營養(yǎng)不良(60%~80%),營養(yǎng)療法有利于增強呼吸肌力及免疫功能改善,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熱量供應>/12.54 kJ/(kg·日),其中碳水化合物不宜過高(一般≤60%),因為糖的呼吸商高,過多二氧化碳生成會增加呼吸荷:蛋白質的供應為1.O~1.5 g/(kg·日)。除攝取蛋白質之外,還要注意攝取氨基酸和各種微量元素、維生素等。
預防感冒,及時控制肺部感染
可用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病毒疫苗預防肺內感染,也可試服黃芪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繼發(fā)于病毒感染的呼吸道細菌感染以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及部分革蘭陰性桿菌最為常見,因此,應及時選用對這些細菌比較敏感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常用的有青霉素類、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及頭孢菌素類等抗菌藥物。選用廣譜抗菌藥物時,必須注意可能繼發(fā)的真菌感染。
肺動脈高壓的降壓治療
目前認為長程氧氣療法和某些血管擴張劑可能降低肺動脈壓力,前者是指低濃度鼻導管吸氧15~18小時/日,可明顯降低靜息或運動肺動脈壓力。全身性血管擴張劑大多對肺血管也有擴張作用,如直接擴張血管平滑肌藥物肼苯噠嗪、鈣拮抗劑硝苯地平、a受體阻斷劑酚妥拉明、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卡托普利以及B受體激動劑、茶堿類、前列環(huán)素等,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肺動脈壓力。但應注意這些藥物對心輸出量及動脈血壓的影響。近來有報道,心鈉素(ANP)、腦鈉肽(BNP)及一氧化氮吸入也有降低肺動脈壓力的作用。
改善呼吸功能
戒煙吸煙不僅影響纖毛活動,還可反射性引起支氣管收縮,增加氣道阻力,降低肺泡巨噬細胞局部抗菌作用,影響a-抗胰蛋白酶活力,使通氣功能降低。故應戒煙。
呼吸肌鍛煉增強膈肌活動,提高呼吸功能,糾正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提高動脈血氧分壓。提倡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發(fā)揮腹肌作用,增加膈肌活動度,減少呼吸作功,改善氣體分布,使高度緊張的呼吸肌放松,進行平靜不用力的腹式呼吸。在此基礎上,增加各種肢體活動和軀干活動,也可以練習縮唇呼吸。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肺泡彈性降低,呼吸驅動力下降,呼氣時氣道壓力很快降低,等壓點向周圍移位,氣道提早關閉??s唇呼吸可防止氣道過早關閉,增加潮氣量,提高肺泡氧分壓。另外,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活動或參加氣功、太極拳、呼吸體操等體育活動,提高膈肌儲備力,延緩由呼吸肌疲勞所致的呼吸衰竭,是康復治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保持呼吸道通暢由于氣道內炎癥使分泌物增加、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加重了氣道阻塞,因此,保持氣道通暢是改善通氣功能的重要措施。應保持病室內空氣濕潤,加強患者的氣道濕化。痰多不易咳出者,可采用變換體位、拍背或壓迫雙側季肋部等物理方法協(xié)助患者排痰:意識不清者可經氣管導管定期吸痰。給予黏液溶解劑(如乙酰半胱氨酸、a糜蛋白酶)及祛痰劑(溴環(huán)已胺醇)可有助于患者排痰。也可用必嗽平,16 mg/次,3次/日。適當應用支氣管舒張劑,可解除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常用選擇性B2受體興奮劑、茶堿類藥物及抗膽堿藥物等,前者常用藥物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非諾特羅等,長效制劑有丙卡特羅、沙美特羅及福莫特羅等,使用其溶液或氣霧劑霧化吸入較口服用藥效果為佳。茶堿類藥物的最佳效應血漿濃度(10~20 mg/L)與其中毒量十分接近(>20 mg/L),故主張通過測定血漿茶堿水平來調整茶堿的劑量。近年來推出的長效制劑如多索茶堿、茶堿緩釋片,用藥次數少,不良反應小,可維持恒定的血漿水平,為維持治療的理想藥物。常用抗膽堿藥物有溴化異丙托品及溴化氧托品氣霧劑,其與B2受體興奮劑并用效果更佳,如可比特氣霧劑含溴化異丙托品及沙丁胺醇?;A疾病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哮喘的患者,應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可有利于消除氣道的非特異性炎癥。病情嚴重者,可給予氫化可的松(200~300 mg/日)或甲潑尼龍(40~80mg/日)靜滴3~5天,同時給予二丙酸倍氯松、布地奈德或氟替卡松氣霧劑或溶液吸入,停止靜脈給藥后繼續(xù)吸入用藥,其療程根據病情而定。
改善心功能
長期氧療長期低流量吸氧,可降低肺動脈高壓和血細胞比容,逆轉紅細胞增多癥,防止肺心病惡化。長期氧療是指離開醫(yī)院后進行的家庭氧療,攜帶式供氧裝置及各種節(jié)氧裝置的應用為長期氧療提供了有利條件。若患者不吸氧氣時,動脈血氧分壓<60 mm Hg,應考慮長期氧療。吸氧>15小時/日,持續(xù)數月至數年。這不僅能降低肺動脈壓力,增加心排血量,緩解癥狀,增強體質,改善預后,甚至可使增厚的肺血管改變逆轉。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在肺心病緩解期可適當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卡托普利、伊那普利等)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如氯沙坦、纈沙坦等)。但要慎用地高辛和利尿藥。
改善微循環(huán)服用川芎、赤芍、丹參、桃仁、紅花、當歸、郁金、雞血藤等活血化瘀,也可用小劑量肝素莨菪類藥物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周圍肺小動脈,肺動脈壓下降,減少右心前后負荷,改善心功能。
教育
對患者及其家庭成員進行有關肺心病的衛(wèi)生常識教育和醫(yī)護指導,以調動戰(zhàn)勝疾病的主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