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鶯
[摘要]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評價系統已越來越發(fā)揮巨大的作用,也正在被廣大職教計算機類作為必修科目進行教學。計算機網絡教學評價系統能夠以信息技術為指導,利用計算機的數據交換和函數計算的運行模式,來實現快速的評價運行體系。探討計算機網絡信息的教學評價能夠進一步改變教學評價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使得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評價
中圖分類號:G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7597(2009)1110141-01
在職教計算機教學中,計算機網絡教學的評價系統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今后工作運用中不可缺少的技能技術。通過對計算機教學評價系統的運用闡述,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實踐運用能力水平。
一、網絡評價系統教學的必要性
1.網絡評價系統教學是教學目標生成的必然。網絡評價系統試對學生學習目標的一種綜合描述和概括。學生通過對網絡評價系統的運用能夠知曉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收獲,便于檢查目標的實現。
2.網絡評價系統教學使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輔助教學手段。教師通過網絡評價系統的運用能夠發(fā)現學生在學習過程遇到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能夠找出解決的辦法,及時的調整教學策略。
3.網絡評價系統教學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中,師生的緊張關系影響了課堂教學?,F代教育心理學認為課堂教學不僅有師生之間的知識信息的傳遞,更重要的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和諧關系。
4.網絡評價系統教學是教學考核的發(fā)展趨勢。現階段的教學評價系統采用的是自主化、個性化、協同化的過程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模式,便于及時獲得有關教與學的反饋信息,判斷教學過程是否有效。
二、網絡評價系統教學的運用原則
1.目標性原則,即在網絡評價系統教學中應首先制定一定的目標體現,讓學生在能夠更為直觀清晰地知曉學習的目標要求,指導學習過程和方法。
2.客觀性原則,即在網絡評價系統教學中,為了能夠準確的反映出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在教學評估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量化評估。
3.糾錯性原則,即在網絡評價系統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問題,通過計算機的數據交換等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地進行問題糾正,以提高知識技能。
三、網絡評價系統教學的運用
(一)網絡評價系統能夠準確評價師生的教與學
網絡評價系統的生成離不開以下幾方面:1.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評估,為獲取建立準確的數字信息做好準備;2.教師的業(yè)務技能掌握情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3.自動生成體系,即能夠根據教學雙方反映的情況,通過相關的數據分析,能夠準確的評估出教學的效果情況。這樣的評價系統,一方面,能夠各個為客觀公正,避免了人情關系等因素的影響;另一方面,能夠真正地檢測出學生的學業(yè)情況,促進他們知識和技能的轉化生成。
根據計算機評價系統的自動生成特點,筆者以為,這樣的體統軟件開發(fā)應該體現在:1.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2.有一整套的突破難點的訓練方法途徑;3.鼓勵學生能夠進行知識技能的生成創(chuàng)新。例如,奇偶暗示在該系統教學中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評價,提供學生感興趣知識的信息,針對不同學生設計合適的作業(yè),對學生的作業(yè)及時批改以及給予適當的助學意見。據此可以在反饋系統中生成教師調整教學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程度的分析。
(二)網絡評價系統的內容應該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guī)律
網絡評價系統的內容應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具有清晰的指標構成體系,即應具有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方法、重點內容展現、難點突破方法、習題的選擇等多方面;2.每一步教學目標的生成情況和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達到的具體要求;3.量化的評價標準,作為數據化的評價模式,以一定的數據作為依據,注重步驟的考核量化、效果的實現;4.評價方式的多樣性,計算機教學的多元化模式要求評價的標準也應該具有多樣化,評價的依據除了建立在數據交換的基礎上外,應該形成一種與格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例如,在教學安排及設想的評價中,可就教材的使用是否符合教學大綱、課件的設計是否符合教學目標、教學計劃的設計是否符合育人的原理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并建立一定的數據資料。學生在這樣的數據資料分析評價中,不僅能夠知曉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得失,還能夠為他們的遠距離學習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上的方便。
(三)網絡評價系統的技術規(guī)范符合教學要求
計算機網絡評價系統的技術規(guī)范應該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 體統的開放性,即這種系統應該能夠為廣大的教師和學生服務,便于教學的順利開展;2. 使用的方便性,即教學雙方能夠在網絡背景支持的環(huán)境下,能夠較為方便的使用的資源,結局教學問題;3. 防止病毒入侵性,做教學的一整套系統,應該能夠防止病毒的感染,特別是防止一些人為的木馬等病毒的傳播;4. 信息數據的自動保存性,即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能夠自動地保存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
例如,系統的建立過程中,系統管理員可通過數據的搜集整理進行適時的網絡公布,讓教學雙方都能夠有所了解。筆者以為,系統界面應該呈現出友好、交互性強、易于使用等特點。授權用戶只要通過瀏覽器,連上網絡,就可以在圖形用戶界面的引導下,輕松使用,無需復雜的配置、安裝和管理。在此基礎上,通過IP過濾、安全審核和腳本加密工具等來保證系統的安全和可靠,以便不受外來病毒的入侵。
總之,在計算機網絡評價系統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和課程教學要求,不斷地探尋適合學生學習發(fā)展的教學途徑和方法,就一定能夠正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增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孝玲,教學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版.
[2]李葆萍,網絡教育評價系統及其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01年第9期.
[3]張倩葦、桑新民,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評價新模式的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02年第5期.
[4]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網絡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M].1998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