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巖竹
建國之初,戰(zhàn)爭狀態(tài)尚未徹底結束,一部分中央領導干部還在地方工作??紤]到從1953年起,全國即將開始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需要加強集中統(tǒng)一的領導,黨中央和中央政府機關必須加強,這就要調入大批精干力量到中央工作。1952年6月20日,主管黨的工作的劉少奇致電中國駐蘇大使張聞天,要他了解蘇共中央機構的組成情況,以便參照和借鑒蘇共中央的經驗,來建立黨中央的領導機構。7月,劉少奇交代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和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安子文主持起草具體意見。這份名為《關于加強黨中央辦事機構的意見》送給劉少奇看后,劉少奇做了一點修改,即將此件呈轉給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陳云、彭德懷審閱。8月4日,毛澤東做了批示:此件我認為可行。請你們審閱,如大體同意,即照少奇同志建議開始進行準備,從各地抽調一些人來,建立一些機構。就這樣,隨即陸續(xù)任命了習仲勛、鄧子恢、高崗、饒漱石等人的職務。其中中南局第三書記鄧子恢為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部長,東北局第一書記高崗為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華東局第一書記饒漱石為中央組織部部長。在他們之前來的是西南局第一書記鄧小平。劉少奇早在7月下旬就請鄧小平先行到京工作兩三個月。鄧小平接電就于當月帶著全家來了北京,在8月7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17次會議上被任命為政務院副總理。
和鄧小平完全不同的是,高崗并不情愿離開東北。他總是千方百計尋找借口,遲遲不愿動身赴京就職。
在西北起家,號稱西北王
高崗1905年出生于陜西省橫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開始時受黨派遣,在北方地方軍閥部隊中從事兵運工作,也算是一條只身闖過虎穴的硬漢子。1932年后,他和謝子長、劉志丹一起,組織陜甘工農紅軍,是陜甘寧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1933年陜甘邊紅二十六軍正式成立紅四十二師,王泰吉任師長,高崗任政委,劉志丹任參謀長,黃子文任政治部主任。后來,高崗還擔任了紅二十六軍政委。1935年春,陜北特委和陜甘邊特委召開聯(lián)席會議,正式成立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和中國工農紅軍西北軍事委員會,統(tǒng)一領導陜北和陜甘邊兩塊根據地和兩區(qū)革命武裝。會議確定成立前敵總指揮部,劉志丹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徐海東領導的紅二十五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出發(fā)經過長征到達陜北后,決定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委程子華,副軍團長兼參謀長劉志丹,高崗是政治部主任。不久,中央派駐西北的代表團在陜北進行錯誤的肅反斗爭,高崗和劉志丹、習仲勛、馬文瑞、張秀山、楊森、高朗亭等一批陜北干部被逮捕關押,差一點丟了腦袋。就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黨中央、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zhèn),成了劉志丹、高崗等人的救星。毛澤東了解到劉志丹等一大批同志被錯誤關押的情況后,當即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所逮捕的干部交中央處理”。劉志丹、高崗等人這才得救。為此,高崗在毛澤東面前多次表示,他這條命是毛主席給的,他一輩子也忘不了毛主席的救命之恩。
高崗的政治命運發(fā)生飛躍,還是在黨中央、中央紅軍到達陜北,謝子長、劉志丹先后謝世之后。實事求是地說,高崗在陜北是有一定影響的人物,但其威望、資歷和能力,還在謝子長、劉志丹之下。謝子長因病去世,劉志丹東征在山西三交鎮(zhèn)戰(zhàn)斗中犧牲后,以高崗在西北的歷史地位,他就幾乎無可爭議地成了西北根據地的代表人物了,他受到毛澤東的器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高崗一直在陜甘寧邊區(qū)工作。1938年任中共陜甘寧邊區(qū)黨委書記,1939年當選為陜甘寧邊區(qū)參議會參議長,1941年任中共陜甘寧邊區(qū)中央局書記,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西北局設在延安,其地位、權力和影響,僅在黨中央之下。當時,中共中央設有四個中央局,即:北方局,書記為楊尚昆;南方局,書記為周恩來;華中局,書記為劉少奇;西北局,書記為高崗。此時高崗在黨內的地位,已經是相當顯赫了。
深得毛澤東信任,躥升中共核心領導層
延安時期的高崗,的確是權傾一時。他有能力,有魄力,敢說敢干,工作風風火火,頗得毛澤東和中央的贊賞。著名的陜北農民因征糧重而罵毛澤東,說“雷公為什么不劈死毛澤東”的事件,就是高崗當面向毛澤東匯報的。毛澤東聽了,不但沒有懲處那位罵他的農民,反而反思了自己工作中的失誤,認為高崗給他反映了平時難以聽到的真話。延安整風中,毛澤東在中央禮堂做《整頓黨的作風》的報告,還特別贊揚過高崗。毛澤東說:“外來干部比較本地干部,對于熟悉情況和聯(lián)系群眾方面總要差些。拿我來講,就是這樣。我到陜北已經五六年了,可是對于陜北情況的了解,對于和陜北人民的聯(lián)系,和高崗同志比較起來就差得多。”據說在延安,黨內高崗只害怕兩個人,一個自然是毛澤東,另一個是賀龍——當時的陜甘寧晉綏五省聯(lián)防軍司令員。就連朱德總司令,他都不買賬,不服氣朱德的批評。
有這樣一件事,足以說明高崗的人品和權勢,以及在黨中央,在毛澤東眼里的分量和位置。
一次,毛澤東把延安留守兵團政治部主任莫文驊找去,劈頭就問:“莫文驊,你對《論持久戰(zhàn)》有什么意見?”
莫文驊一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眨眨眼說:“沒有意見呀!主席把視稿給我,還給我寫了信,讓我提意見。我看了兩遍,認為很好,提不出什么意見。還想再學,可葉子龍來電話要走了,說主席還要修改?!?/p>
毛澤東又嚴肅地問:“既然沒有意見,書出版后為什么不傳達?”
莫文驊一聽不對,忙解釋說:“我們已經做了傳達,還專門組織了學習班在學習。至于學習效果如何,下一步我們還要認真檢查?!?/p>
毛澤東“哦”了一聲,口氣放緩和了,又問:“你們做的工作,為什么自己不匯報,讓別人匯報?”莫文驊問:“誰匯報的?”毛澤東說:“高崗同志?!?/p>
莫文驊一聽,一下子明白了,原來是高崗背后告狀。他氣憤地罵了一句:“高崗,這個壞蛋!”
毛澤東一聽,皺皺眉頭,說:“看來,你對高崗同志意見還不小吶?!?/p>
莫文驊瞪大了眼睛:“主席,你聽我仔細說。這個高崗,完全是在打擊報復泄私憤。根子在于,他想當留守兵團的政委,我和肖勁光司令員堅決反對,他沒有當成,他就耿耿于懷,背后搞小動作。他作風霸道,權勢欲重,不但不注意維護軍地團結,還制造矛盾,挑撥是非,搞得留守兵團和邊區(qū),和西北局的關系很緊張。如前不久,部隊兩個連排干部和延長縣大隊幾個隊員發(fā)生矛盾,動了槍,縣大隊死了人。本來是縣大隊先開的槍,卻誣告是部隊先開的槍。高崗竟然武斷地帶著私心個人決定槍斃那兩個連排干部。我親自到現(xiàn)場去處理,當面對質,并開槍驗證,這才弄清了事實真相,保住了那兩個連排干部性命,縣大隊的人也心服口服了。可高崗卻不滿意,說部隊驕傲,不尊重黨的領導。過去也
發(fā)生過一些軍地糾紛,我們高姿態(tài),做了自我批評,他高崗就不做半句自我批評。我頂了他,他對我最不滿意,處處拔茬。朱老總對他說,莫文驊是廣西人,有脾氣,你不要和他過多計較,不要和他過不去。他聽出朱老總是在替我說話,居然指責朱老總當老好人,和稀泥……”
莫文驊一口氣說了一大篇,毛澤東認真地聽著。最后,莫文驊激憤地說:“高崗不調查清楚就告狀,純粹是搬弄是非!說我對《論持久戰(zhàn)》有意見,這不是搞誣陷嗎?”
這時,毛澤東發(fā)話了,他接著莫文驊的最后一句,搖著頭說:“言重了,言重了?!?/p>
莫文驊的犟脾氣上來了,跟了一句:“一點兒不重!”
毛澤東見莫文驊還氣鼓鼓地,便耐心細致地做起他的思想工作來。
“我說文驊同志,你在哪里工作呀?”毛澤東慢吞吞地,拖著長腔問道。
“在留守兵團呀?!蹦尿懸宦牶芷婀郑飨趺磫栠@么個問題,于是便隨口答道。
“這留守兵團在哪里呀?”毛澤東還是慢吞吞地,拖著長腔問道。
“在陜甘寧邊區(qū)嘛?!蹦尿懹执?。
“這陜甘寧邊區(qū)屬于哪個中央局領導呀?”毛澤東故做不懂。
“西北周嘛?!?/p>
“這西北局的書記是誰呀?”
“他高崗嘛。”
“你看,這就是了嘛。”毛澤東一笑,隨即鄭重地告誡莫文驊說:“部隊在邊區(qū),就要和高崗搞好關系。高崗不點頭,中央的事,在邊區(qū)也不好辦?!?/p>
莫文驊脫口而出:“這是要挾中央!”
毛澤東怔了一下,沒有再說什么。
在送莫文驊臨出門時,毛澤東拍著莫文驊的肩膀問:“文驊,你今年多大了?”“30歲?!?/p>
“你還年輕。有些事,再過幾年,你就明白了?!泵珴蓶|語重心長地說。
莫文驊明白這是毛主席對自己的關心和信任,但使莫文驊不明白的是,像高崗這樣一個人,為什么幾年下來,卻平步青云,飛黃騰達,官越做越大,對人也越來越驕橫。
高崗在黨的七大上成了一顆最耀眼的新星。他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成了中共中央13位核心領導成員之一。那年他才40歲,是政治局中最年輕的成員。
搶占東北,給林彪作后援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黨中央為了搶占東北,下了大本錢,一下子向東北派去了10萬軍隊,2萬干部,中央委員就有20個,其中包括高崗。
高崗是1945年9月19日被中央派往東北的。和他一起去的有李富春、林彪、羅榮桓、張聞天,先他一天去的有彭真、陳云。
高崗在東北的地位,開始并不太高,先是1945年11月任北滿軍區(qū)司令員,但到1946年6月,就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副書記、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政委,一躍而位居第三,僅在林彪、羅榮桓之下了。不出4年,竟成了東北的最高權威,名副其實的“東北王”。原因是林彪和彭真鬧矛盾,擠走彭真之后,高崗積極靠攏林彪,兩人關系搞得非常密切。高崗看中了林彪能打仗,是統(tǒng)一東北黨、政、軍的核心人物,并深得毛澤東信任。林彪也看中了高崗辦事果斷、干練,搞地方工作和黨務工作有經驗。林彪想,我在前面打仗,還得有高崗這樣的人在后方給我搞支援。更何況,在東北局的班子里面,多一票就多一分權威,多一分力量。
1946年初春的時候,在東北民主聯(lián)軍的序列里,高崗還在下面。當時聯(lián)軍總司令是林彪,政委是彭真,副政委是羅榮桓,副司令是周保中、呂正操,副司令兼參謀長是肖勁光。下轄16個軍區(qū)、6個師和縱隊,高崗是吉黑軍區(qū)(后改名為北滿軍區(qū))司令員。
高崗到東北后,一開始就去了北滿。東北局決定成立北滿分局時,派陳云、高崗、張聞天、張秀山、李兆麟為委員,陳云為書記。高崗任吉黑軍區(qū)司令員,陳云兼政委。此時的高崗;位在陳云之下。
到1946年6月中旬,高崗就位在陳云之上了。中央關于東北局干部分工專門發(fā)來指示,里面說: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tǒng)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此前為彭真)、東北民主聯(lián)軍總司令兼政委,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云四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委、常委。
1947年5月下旬,東北局調整,林彪為書記,羅榮桓、高崩、陳云為副書記,高崗兼秘書長。由于書記林彪忙于打仗,秘,書長負責處理黨的日常事務,這樣高崗就黨權在握了。
1948年9月,東北野戰(zhàn)軍和東北軍大林的支持幫助下,把東北搞成一個像模像樣的自己的獨立王國。而眼下,他和蘇聯(lián),和斯大林,已經建立了密切關系。至于在東北局和東北人民政府內部,他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沒有任何人敢向他挑戰(zhàn)。高崗對內對外一直宣傳東北特殊,這不能說沒有他的一點道理。
在全國的大區(qū)中,從解放的時間上看,東北最早。1948年11月2日,隨著歷時52天,殲敵47萬余人的遼沈戰(zhàn)役勝利結束,東北9省(按抗戰(zhàn)后國民黨政府的重新劃分)的4000萬人民、140萬平方公里區(qū)分開了,各司其職。這樣,高崗就完全開始在東北獨當一面了。分開后的東北野戰(zhàn)軍即后來的四野,司令員是林彪,政委是羅榮桓,參謀長是劉亞樓,政治部主任是譚政,后勤部部長兼政委是鐘赤兵。東北軍區(qū)雖然編制上司令員兼政委是林彪,第一副政委是羅榮桓,參謀長是劉亞樓,政治部主任是譚政,但那是名義上的,他們的主要精力在野戰(zhàn)軍。東北軍區(qū)屬于地方部隊,真正主事的是:第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高崗,副政委陳云、李富春,參謀長伍修權,政治部副主任周桓。
分開后的東北野戰(zhàn)軍組成單獨的領導機關后,下轄2個兵團、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總兵力達70萬人。分開后的東北軍區(qū)雖然沒有東北野戰(zhàn)軍的實力強犬,但也相當可觀,下轄1個二級軍區(qū)(即冀察熱遼軍區(qū))、12個三級軍區(qū)、4所軍事學校,總兵力達33萬余人。
遼沈戰(zhàn)役結束后,東北全境解放了。林彪、羅榮桓率四野揮師入關,組織平津戰(zhàn)役,然后又大軍南下了。關外,中國最大、最完整的解放區(qū),高崗留下了,成了東北局書記,東北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
高崗有時以軍事家自詡,靠的就是這個資本。建國后高崗出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靠的也是這個資本。
東北解放后一身三任,成了絕對權威
這就是為什么高崗實在不愿意離開東北的原因。他內心深處有個“寧當雞頭,不當鳳尾”的想法,他_直想在蘇聯(lián)和斯的土地獲得了完全的解放。從地理位置上看,東北背靠蘇聯(lián),和朝鮮接壤。背靠蘇聯(lián),使我軍和東北局有了可靠的大后方。和朝鮮接壤,使東北成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堅實的后方基地。由于美國妄圖通過侵朝來顛覆我新生的人民共和國,東北,又成了抵御帝國主義侵略,保衛(wèi)年輕的人民政權的前沿陣地。
從對外關系上看,東北和蘇聯(lián)、朝鮮發(fā)生交往的機會多,聯(lián)系密切。由于歷史遺留的原因,中長鐵路(即中國長春鐵路)在蘇聯(lián)政府的管理之下,蘇聯(lián)還在大連駐有軍隊,在旅順口建有海軍基地。
至于干部的使用配備,東北贛更是與眾不同了。當時全國6個中央局,6個大區(qū),除開東北,都是黨政軍分開,至少兩人搭檔。西北局,第一書記是彭德懷,西北軍區(qū)司令員是彭德懷,政委是習仲勛。華北局,一度第一書記是劉少奇兼,第二書記是薄一波,華北軍區(qū)司令員是聶榮臻,政委是薄一波。華東局,第一書記是饒漱石,華東軍區(qū)司令員是陳毅,政委是饒漱石。中南局,第一書記是林彪,中南軍區(qū)司令員是林彪,政委是羅榮桓。西南局,第一書記是鄧小平,西南軍區(qū)司令員是賀龍,政委是鄧小平。唯有東北例外,東北局書記、東北軍區(qū)司令員、東北軍區(qū)政委三副擔子,由高崗一肩挑。
黨、政、軍大權獨攬的,全國大區(qū)中就高崗一個。高崗喜歡和別人攀比,一比,他就覺得東北重要,東北特殊,自己比別人能干。這種權力欲望的膨脹,最終導致了其葬身于殘酷的權利斗爭旋渦,早早地謝幕于新中國洶涌澎湃的政治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