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春艷等
魚病的發(fā)生,大都是由于水質不良,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魚體防御能力弱而引起的。因此在良好的水質和科學管理的前提下,魚病的預防方法,主要是從控制病原和增強魚體抗病力兩方面進行。
一、控制和消滅病原體、切斷傳播途徑
1、使用無污染水源。水源條件:要求水量充足、清潔、不帶病原生物以及人為污染等毒物質,水的物理和化學特性要符合國家漁業(yè)水質標準,適合養(yǎng)殖魚類的生活要求。
注排水系統(tǒng):要求注水排水渠道分開,單注單排,避免互相污染;在工業(yè)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帶建立的養(yǎng)殖場,在設計中應考慮修建蓄水池,水源經(jīng)沉淀凈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灌入池塘中,這樣就能防止病原從水源中帶入和免遭污染。
水源的凈化與消毒:一是總進水口加密網(wǎng)(40目)過濾、避免野雜魚和敵害生物進入魚池;二是在蓄水池進行水源消毒。根據(jù)水源中存在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可選擇以下方法中的任何一種進行消毒:
(1)用25~30PPM生石灰全池潑灑;
(2)用1PPM漂白粉(含有效氯25%以上)全池潑灑;
(3)用0.5PPM敵百蟲(90%的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
(4)用0.1PPM富氯全池潑灑;
(5)用0.3PPM魚蟲清2號全池潑灑。
二、實施消毒措施
1、池塘消毒。每年冬天最好清除池塘過厚淤泥,在放魚種前10~15天進行藥物清塘。常用藥物及用量一般為:生石灰每畝75公斤,漂白粉每畝4~5公斤,1米水深時生石灰用量為每畝200公斤,漂白粉每畝12.5公斤(注:不能用鋁盆或鐵桶加水溶解、稀釋)。
2、魚種消毒。苗種放養(yǎng)前,必須先進行消毒,以防魚種帶病下塘。一般采用藥浴,常用藥物用量及藥浴時間有:3~5%的食鹽水2~3分鐘;15~20PPM的高錳酸鉀5~10分鐘;15~20PPM的漂白粉溶液5~10分鐘;2%的食鹽、2%的晶體敵百蟲和5PPM的孔雀石混合液1~2分鐘。藥浴的濃度和時間,須根據(jù)不同的養(yǎng)殖品種、個體大小和水溫靈活掌握。(如水溫高時,用藥量可少些,浸泡時間要縮短。反之,當水溫低時,用藥量要增加,浸洗時間可適當延長)。苗種消毒操作時動作要輕快,防止魚體受到損傷,一次藥浴的數(shù)量不宜太多,藥浴后將剩余液一同倒進池塘內。
常見魚病的主要癥狀和防治方法
1、爛鰓病:本病主要發(fā)生于草魚和青魚,主要發(fā)生在秋季。表現(xiàn)為病魚鰓絲腐爛發(fā)白,嚴重時鰓絲末端軟骨外露,并常帶污泥。鰓蓋內表面常被腐蝕成透明的小窗。防治:①注射細菌性疫苗或土法疫苗。②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或五倍子1~4克淺塘潑施。③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鹽2:5公斤兌水全塘潑施,7天一次,連用3次。④按每立方米水用0.3克禽用紅霉素全塘潑施。次日再用紅霉素藥餌投喂,每10公斤魚用藥0.4克,2~6天用量減半。
2、腸炎病:本病主要發(fā)生于草魚和青魚,常發(fā)生于4~10月。癥狀表現(xiàn)為肛門紅腫,鰭條裂開,腹部現(xiàn)紅斑;剖開魚腹,可見腹腔積水,腸管充血發(fā)炎,腸內無食物,有乳黃色粘液或血膿。防治:①注射疫苗。②投喂磺胺脒藥物飼料,每50公斤魚用磺胺脒5克,第2--6z~用量減半,每天喂1次。③大蒜頭,每50公斤魚用0.5公斤(加入少量鹽)拌精料投喂3天。④每50公斤魚用大黃0.25公斤,切碎后加氨水2.5公斤浸泡30分鐘后加水拌勻浸精飼料投喂。
3、赤皮?。罕静≈饕l(fā)生于草魚和青魚,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癥見魚體兩側及腹部充血、發(fā)炎、鱗片落。鰭基充血,鰭條裂開,末端腐爛。防治:①注射疫苗。②每50公斤吃食性魚類口服磺胺噻唑5克(做成藥物飼料投喂),第2~6天藥量減半。③按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塘潑施。④每畝用生石灰10公斤加食鹽2.5公斤全塘潑灑,7天一次,連用3次。
4、草魚出血?。褐饕l(fā)生于4--10月份。病魚口腔、鰓蓋、身體兩側肌肉、鰭的基部都充血。剝除皮膚時,肌肉顯示出點狀充血,嚴重時全身肌肉鮮紅。鰓部出現(xiàn)“白鰓”。常見腸道充血,但無腐爛狀。表現(xiàn)為三種類型:“紅肌肉”型、“紅鰭紅鰓型”、腸炎型。防治:①注射出血病疫苗或土法疫苗。②采用適當稀養(yǎng),搭配混養(yǎng)或養(yǎng)雙季魚種的辦法,可減少發(fā)病。
5、水霉?。罕静〕R娪诖合闹g和秋冬之間,水溫在15~20℃時最易發(fā)病,各類養(yǎng)殖魚類均可發(fā)生。體表菌絲大量繁殖時,休表病灶部如白色棉絮狀,寄生部位有充血和腐爛現(xiàn)象,體表多粘液。防治:①操作時應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注意合理密養(yǎng),勿使越冬密度過高。②魚塘用生石灰清塘,也可用每方水體用2~3克五倍子煎水全塘潑施。③用抗霉寧浸洗病魚1小時,效果良好。每畝水面,水深1米時,可用2.5~5公斤菖蒲搗汁,加入0.5~1千克食鹽,再加入2~5千克人尿,混合后全塘潑施。
6、鰓霉?。褐饕l(fā)生于鳙、鰱、鯪魚種,常見于5~10月。病魚鰓部呈蒼白色,有時有點狀出血現(xiàn)象,形成紅白根嵌的癥狀;常出現(xiàn)爆發(fā)性急性死亡。防治:①控制施肥量,適時加注新水。②按每立方米水用硫酸銅0.7克全塘潑施灑。③將病魚移入水質較瘦的池中,病可停止。④發(fā)病時每畝用艾葉2.5公斤,菖蒲1.5公斤煎水10公斤,兌水全塘潑施,連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