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彩伶
摘要本文從公民意識的含義和構成、公民意識的現狀、公民意識的現狀原因分析等方面對我國公民意識進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我國公民意識生成的機制對策,以有利于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
關鍵字公民意識和諧社會民主法治
中圖分類號:B8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6-238-01
一、公民意識的含義和現狀
(一)公民意識的含義和構成
“公民意識是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形式之一,它是一定國度的公民關于自身權利、義務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認同的總稱。包括人們對自身的社會地位、社會權利、社會責任和社會基本規(guī)范的感知、情緒、信念、看法、觀點和思想以及由此而來的自覺、自律、自我體驗或自我把握;還包括人們對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合法性進行自我價值、自我人格、自我道德的評判,對實現自身應有的權利和義務所取手段的理解,以及由此產生的對社會群體的情感、依戀、感應和對自然與社會的審美心理的意向。公民意識是社會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中體現了公民對于社會政治系統以及各種政治問題的態(tài)度、傾向、情感和價值觀。”①公民意識主要表現為:首先,獨立的主體意識。即主體對于自身主體地位和主體性的認識,實質上就是公民在自己對象性活動(認識和實踐)中對自身地位和作用的意識。其次,公民的責任意識。公民的責任意識主要表現在履行法定義務的意識;遵守社會公德,履行對社會的誠信義務的意識;再次,公民的法治意識。。它反映了一個國家公民對法律的認知、情感、態(tài)度、信念和能力。最后,公民的功德意識。社會公德是人們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應當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它規(guī)范和調節(jié)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相互關系,是適用于全體社會成員的公共道德規(guī)范。
(二)公民意識的缺失現狀
從總體上看,我國公民意識的現狀隨著社會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偉大里程的發(fā)展而不斷的增強,但總的來說,我國公民意識的總體是缺失的,“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低參與率。廣大普通民眾不認為從事政治活動是自己份內之事,對自己合理的需要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難以形成政治參與的動機,于是許多人不參與政治活動,從而造成低參與率。另一種形式是參與的低效性。這種情況下主體對本身權利同樣沒有正確認識,而是把政治參與作為一種義務,作為對政治權威的服從,作為對政治權威號召的響應。這是一種在不正常動機驅動下產生的政治行為”。②
二、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的原因分析和生成機制探析
(一)我國公民意識缺失原因分析
經濟上,我國長期處于封閉的小生產經濟條件下,生產力水平低下。落后的農業(yè)經濟,在人們的頭腦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政治上,在中國封建社會,為維護封建的皇權專制、等級特權制度,統治階級極力推行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個性沒有空間發(fā)展的空間,公民意識無法產生;傳統文化上,中國文化中人文傳統的缺失,使中國民眾從來沒有受到過系統人文精神的熏陶。封建專制制度孕育了專制獨裁文化,極大地禁錮了人的思想,束縛了人的獨立和自由。傳統文化以“忠、“孝”、“節(jié)”、“義”為最高道德標準,它已滲透到民眾思想深處,這種沉重的文化積淀制約著現代意義上的公民意識的生成;現代教育上,我國公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在根本上影響了公民意識的普遍形成。
因此,“現代公民意識是伴隨著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成功和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才逐步確立的,在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是不可能有公民意識的概念,有的只是百姓意識?!鞍傩铡笔俏覀內粘I钪惺褂妙l率最高的詞之一,它蘊藏著中國的文化基因。一方面,從內部因素上看,即從公民的主體性方面來看,一是公民沒有政治參與的必要知識、技巧,即他不能有效地參與;二是政治參與的主觀愿望和動機缺乏;三是責任意識淡化,對公共事務漠不關心,或者只關注那些于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務?!雹?/p>
(二)我國公民意識生成機制探析
經濟上,要繼續(xù)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方面,為公民意識的形成提供豐厚的物質基礎。只有公民富足富有,才能真正擺脫因貧困帶來的對他人尤其是對官員的依附,“臣民”思想才會根絕,獨立自主精神才會張揚。另一方面,“公民意識的生成機制內涵于對市場經濟的選擇及其運行當中。市場經濟的利益最大化原則,會激發(fā)公民的權利意識和自主意識,正是通過參與市場經濟,主體在生產經營實踐中逐漸適應了市場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并對資源優(yōu)化配置,等價交換,競爭與合作,自由與平等的各種市場規(guī)則與秩序予以合法性、合理性的認同和內化,自由、民主、平等、競爭、法治、權利、義務等公民意識也將逐步得到發(fā)育,進而認清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使命和責任,并形成穩(wěn)定的觀念體系,最終成為公民自覺的意識。”④
政治上,繼續(xù)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為公民意識的生成提供制度引導及政治實踐機制。為公民意識生成提供制度保證及實踐機制?!肮裢ㄟ^各種形式的政治參與,獲得政治知識,積累政治經驗,學會政治技能和技巧,進一步形成和提高民主意識,培養(yǎng)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所需要的政治能力;還可以增強自己的主人翁責任感,學會發(fā)揮自己作為政治主體的作用,提高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感、責任感和對政治體制的歸屬感,培植寬容精神,充分權衡國家、社會和個人之間的利益關系,在參與過程中培養(yǎng)公民意識,塑造公民人格,體現自身價值,成長為具有民主觀念和民主能力的現代公民?!雹?/p>
法治上,“大力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弘揚憲法精神,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得以實現。公民基本權利是公民立足社會生活的資格,也是公民意識得以形成的前提?!瓕窕緳嗬谋WC,將有利于喚起公民的自主意識、民主意識,激發(fā)其參政意識和對公共權力的監(jiān)督意識。⑥
文化上,“培育理性的公民文化。無論是努力培育公民意識生成的實踐環(huán)境,還是法律制度的實施,都是從外部環(huán)境考慮公民意識的生成。強化公民教育,發(fā)展理性的公民文化,培育人文精神,才是生成公民意識最根本的路徑選擇。”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