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璞
【摘要】本文通過對公務員與教師的職業(yè)特點進行對比,來說明兩者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也進一步說明了把教師定位為公務員有一定的弊端,不僅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也使我國長期以來在教育領域里實施的改革措施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倒退。
【關鍵詞】教師;公務員;改革
在今年兩會期間,關于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的提案備受關注。據(jù)《中國青年報》報道,3月5日在全國政協(xié)教育界別的小組會上,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洪宇教授建議建立“國家教育公務員制度”,將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并獲得教師職位的公辦普通學校的中小學教師的身份確認為國家教育公務員,納入國家公務員行政管理系統(tǒng)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研究員莫紀宏在首屆中國青年法學家論壇上提出應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針對當前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有人做了一個網(wǎng)絡調(diào)查。共有265438人參與投票,其中252314人贊成將教師納入公務員,占統(tǒng)計人數(shù)的95%;另外的5%不是表示不贊成,只是覺得條件不成熟,認為實施的過程難于進行??梢钥闯?絕大部分人是贊同將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這一觀點的。[1]筆者認為在我國將教師納入公務員序列從理論和立法實踐上來看都是不可行的。不只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包括所有教師都不應當納入公務員序列。
一、公務員與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有本質(zhì)區(qū)別
從本質(zhì)上說公務員是為公眾服務的,教師也是公眾雇傭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兩者有相似之處。但不能因為教師與公務員有共性,就將教師與公務員等同,就得將教師納入公務員管理。我們必須從公務員的本質(zhì)上理解公務員。
1、兩者的權力來源不同
公務員是行使國家公權力的公職人員,其權力來源于國家,是受國家委托執(zhí)行行政管理職能的人。他的行為是國家權力的象征,其公職行為一旦做出即代表國家,由國家承擔責任;而教師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是專業(yè)人員,教師教書育人的權利不只代表國家行使教育權,同時也是社會教育權的體現(xiàn)。教師代表國家行使國家教育權,更多的體現(xiàn)為一種權利。
2、兩者的任職資格不同
公務員法第11條和《教師法》第10條、第11條都規(guī)定了相應的任職條件和任職資格,但可以明顯的看出公務員的任職資格比教師低。例如在涉及公務員與教師職業(yè)流動的問題上,可以從教師隊伍里選任具備一定資格的人員從事公務員的工作,但公務員要想成為教師必須符合相應的學歷條件,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相對而言后者更難。
3、兩者的職業(yè)要求不同
公務員制度的主旨,是運用科學管理提高政府效率,因此,這一職業(yè)強調(diào)的是一種執(zhí)行力,我國已提交審議的《公務員法》草案中就明確規(guī)定,公務員不得“對抗上級決定和命令”[2]。從行政任務的特點和公務員的職責要求看,公務員應該是依法、廉潔、遵守紀律、以國家利益為基準、服從上級指示,執(zhí)行上級命令的辦事人員,公務員的工作主要是“為事”,必須在追求行政效率的前提下“奉命行事”,即事務性較強;而教育發(fā)展目標是培養(yǎng)人,完善人,使人能夠自我實現(xiàn),教師是“為人”,即育人的責任更重。教師職業(yè)要求具其有獨立、崇高和奉獻的人格精神,以育人為唯一目的,這是對任何階段教師的最基本要求。這一點在高等教育領域體現(xiàn)的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它要求教師保持學術自由,追求大學自治。如果將其納入公務員管理,以依附于行政權力為依歸,教師職業(yè)將喪失崇高的精神特質(zhì),必將大大減少其職業(yè)應有的精神價值。
二、教師定位為公務員的弊端
1、對政府機構改革不利
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約有60多萬所中小學,2億中小學生,近1300萬名教師。在公務員隊伍急劇膨脹的今天,將這1300萬人全部收編是不現(xiàn)實的。在近年來國家精簡機構、政府雇員等一系列改革中,其宗旨就是要改革傳統(tǒng)政府機構龐雜、冗員過多的弊病,提高政府運作績效,建立“大社會、小政府”模式。如果將以千萬計的義務教育教師合并到公務員隊伍中,在目前公務員進出渠道尚不通暢的情況下,教師隊伍很容易就被同化,成為“官本位”現(xiàn)象制造的又一土壤。關于教師應該享受公務員待遇的理由是教師代表國家履行了政府責任,這實在是一個糊涂的建議,與基層教師一樣,基層醫(yī)療保障機構也是為政府做事,而他們的待遇也得不到保障,是不是也要納入公務員隊伍?
2、違背學校的自主辦學思想
將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必然要求教師遵照公務員的行為行事,法律或許不明確表明,但公務員的行業(yè)規(guī)則必然會影響教師隊伍,這將使學校行政化,會使學校變成“小政府”,使得學校缺乏應有的獨立性,而只能處于附屬地位。學術腐敗會順應官本位的思想變的更為嚴重。南京大學地理與湖泊院院長高抒認為,在教育體制內(nèi),官本位的作風已經(jīng)十分嚴重,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后,將對教育的專業(yè)性、自由性產(chǎn)生很大影響。
3、教師是公務員的提法不符合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趨勢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教育領域里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是要使學校自主辦學,在教師隊伍中實施激勵機制,使教師合理流動,從而優(yōu)化教師隊伍。如果只將義務教師納入公務員管理隊伍,只能形成義務教師與義務教師的師資流動,無法實現(xiàn)非義務教師與義務教師的有序流動,不利于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
4、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會使民辦教育發(fā)展受阻
我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guī)定民辦學校教職工在職務聘任、教齡計算、表彰獎勵等方面依法享有與公辦學校教職工同等的權利。把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的教師一起納入公務員隊伍顯然是行不通的。如果采用將公立學校的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的提議,或把公立義務教育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把民辦教師排斥在外,不但是違法的,對民辦教師的權益保護、對整個民辦教育的發(fā)展都是非常有害的。
不難看出支持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觀點的主要目的是教師待遇的提高,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這種想法是好的。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落實各種法律和規(guī)定對教師,不止是義務教育教師的待遇,真正做到依法辦事,否則即使教師成了公務員,也不能確保權益得到有力保障,因此把教師納入公務員隊伍的做法有舍本逐末的嫌疑。教師與公務員享受同等待遇”與“成為公務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說法。
【注釋】
[1]林天翔、史凌芳.將義務教育階段的公辦教師納入公務員體系的可行性思考.管理觀察,2008.12.
[2]http://news.sohu.com/20050117/n223983839.shtml教師納入公務員系統(tǒng)才有保障嗎?王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