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京
摘要情勢變更原則是現(xiàn)代合同法中的一項基本制度,也是對契約嚴守原則的補充和完善。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立法的滯后,使現(xiàn)實經濟活動中不少的矛盾和問題,不能通過情勢變更原則進行合理的調整,不利于社會的正義和諧,無法保證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關鍵詞情勢變更原則不可抗力顯失公平
中圖分類號:D92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374-01
一、情勢變更原則的基本內涵、適用條件
(一)情勢變更原則的基本涵義
所謂情勢變更原則是指在合同成立之后,被履行完畢之前,作為該項法律關系的基礎的特定環(huán)境,由于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發(fā)生了非當初所能預料得到的根本性變化,如果仍堅持原來的法律效力,將會產生顯失公平的結果,明顯有悖于誠實信用原則,因此,應當對原來的合同作相應的變更的一項法律原則。
(二)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
情勢變更原則是公平原則和誠信原則在合同關系中的具體運用,目的在于排除因情勢變更導致顯失公平的結果,平衡、協(xié)調當事人的利害關系。情勢變更原則適用應具備以下要件:第一,須有情勢變更的法律事實。第二,情勢變更須發(fā)生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履行完畢前。第三,該情勢變更遠非當事人所能預見。第四,須情勢變更的發(fā)生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第五,情勢變更使當事人行為目的難以實現(xiàn),如維持原法律關系的效力則顯失公平。這一要件是判斷適用該原則的核心要件。第六,須有當事人主張。主張情勢變更的當事人為合同中受不利益影響的一方,當然也不排除另一方提出可能性。
二、國外立法沿革和我國目前的相關發(fā)展狀況
(一)國外立法沿革及狀況
情勢變更原則雖已成為當代債法最重要的法律原則之一,但其最終確立卻頗具周折。一般認為該原則起源于12、13世紀注釋法學派著作《優(yōu)帝法學階梯注解》的情勢不變條款。
1.大陸法系。目前情勢變更原則在大陸法系絕大部分國家的民法典中均有規(guī)定,并被判例所運用,但各國在學理上存在較大差異?!斗▏穹ǖ洹返?134條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于當事人之間具有相當于法律的效力,但當事人因不可預見的情事變更,其履行對于當事人一方來說成為非常重大的負擔時,關于此點并無當事人之合意,因則合同對于當事人之間已無法律效力,應允許變更或解除?!?/p>
2.英美法系。英國法院過去一直恪守“契約嚴守原則”,認為如果合同沒有對免除當事人的履行責任作出規(guī)定,那么當事人就應無條件地履行其允諾,任何以外因素均不得作為不履行的辯解。
(二)對我國目前狀況的評析
我國目前對情勢變更原則沒有完整的一般法律規(guī)定,但是類似情勢變更條款的規(guī)定卻廣泛存在于各種法規(guī)中。
1.在立法領域。有學者認為1981年《經濟合同法》第27條是對情勢變更的規(guī)定,加之我國已正式加入《聯(lián)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該公約第79條規(guī)定的情勢變更原則已成為我國涉外合同法的一部分,因而認為我們當前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現(xiàn)行立法基礎上,進一步借鑒各國立法經驗和理論研究成果,完善情勢變更法律制度。
2.在司法實踐領域。2003年突如其來的“非典”,引起了一些經濟糾紛和法律訴訟,其中主張情勢變更的案件有不少。如此,我國目前的狀況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情勢變更的客觀事實,司法實踐也確認該原則的適用,但在法律中卻沒有明文規(guī)定,致使審判實踐沒有明確的情勢變更條款可依,這種立法滯后于司法實踐的現(xiàn)狀亟待改變。
三、情勢變更原則同相關法律規(guī)則之比較
(一)情勢變更與不可抗力
我國合同法第117條規(guī)定“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不可抗力是目前唯一的法定免責事由。相同之處:二者的事實構成都具有客觀性,不可歸責性和不可預見性;都只適用于合同關系的存續(xù)期間;都對合同的履行產生影響。不同之處:1.客觀表現(xiàn)不同。不可抗力表現(xiàn)為重大的自然災害和社會事件,情勢變更還可以表現(xiàn)為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2.造成的影響不同,不可抗力造成合同履行困難或履行不能,而情勢變更一般僅導致履行困難或履行沒有意義,使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顯失公平,但合同仍然能夠履行。3.適用的范圍不同。不可抗力既可以適用于合同法,還可以適用侵權法,而情勢變更不能適用于侵權法。
(二)情勢變更與顯失公平
顯失公平是由主觀要件和客觀要件構成的。對一方當事人明顯有利而對另一方當事人重大不利,這是構成顯失公平的客觀要件?!耙环疆斒氯死脙?yōu)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的,可以認定為顯失公平”。這是主觀要件。相同之處:二者都表現(xiàn)為合同雙方當事人的利益失衡;都可能導致合同的變更或解除;權利性質都是請求權。不同之處:1.利益失衡的原因不同。作為可撤銷合同的顯失公平要有主觀要件,而情勢變更造成的“顯失公平”要求雙方當事人在主觀上是不能有過錯的。2.產生的時間不同。顯失公平在合同成立時是就已經存在了。而情勢變更總是發(fā)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畢之前。3.法律后果不同。顯失公平通常導致合同的變更或撤銷,撤銷時使合同自始無效,而情勢變更是導致合同的變更和解除,一般沒有溯及力。
四、完善情勢變更原則的幾點建議
(一)在立法上應當確立情勢變更原則
關于情勢變更原則的立法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其一為特別民事立法方式。其二,將情勢變更原則制定成概括性條文,規(guī)定在民事實體法中作為一條法律原則。
(二)在司法上應當嚴格適用情勢變更原則
情勢變更發(fā)生后,以當事人主張適用為宜,法院及仲裁機構不得主動適用。適用情勢變更原則時,必須先由當事人協(xié)商解決,法院或仲裁機構不得直接適用該原則。法院或仲裁機構受理該案后,應堅持調解為主、裁判為輔的原則,充分體現(xiàn)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三)運用司法解釋對情勢變更原則的適用條件、法律效力等作詳細具體的規(guī)定
為了避免該原則可能導致的司法專橫而給當事人的自由權利帶來傷害,以及合同當事人為逃避因自己的不謹慎交易行為所招致的損失而濫用該原則,應具體規(guī)定對其加以嚴格限制的適用條件,同時完善對法官的監(jiān)督措施,控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
隨著我國情勢變更原則在理論認識上的日趨深入和在司法實踐上經驗的不斷積累,并且與世界各國經濟聯(lián)系的不斷加大,情勢變更原則的立法環(huán)境和時機也會更加成熟,確立情勢變更原則是未來完善我國合同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