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頓
王春玲是為了“躲超生”來北京的。她和那些為了多生孩子四處轉(zhuǎn)移的“超生游擊隊員”正相反。
在婆家那個村,生了女兒的應該自己覺得見不得人、對不住婆家,應該主動請纓盡快生兒子出來??赏醮毫岵辉敢猓瑸榇怂龑幙先淌芷牌烹S時隨地辱罵了她3年多。她有個念頭與眾不同,那就是她認為母愛專一,即便再生下一個,倆都是自己的孩子,她也接受不了。普通人認為,母親給每個孩子的愛都是100%,王春玲卻反對說:“這種算法不對,當媽的感情,倆孩子,一人一半,3個孩子,一人就剩下1/3了……”
王春玲從沒給孩子穿過別的孩子剩下的衣裳,沒給孩子吃過一頓剩飯菜,不管她在干什么、走到哪兒,孩子總在她的視線之內(nèi),伸出胳膊就能夠著。
女兒3歲那年,老公回來過年,給她和閨女買了新衣裳,而自己穿的羽絨服、軍褲、大頭鞋卻都很舊。王春玲關(guān)上門問他,衣裳哪兒來的?他笑著說是買的,他們那兒專門有人收購城里人的舊衣裳、舊鞋賣給他們。老公的二手衣裳、二手鞋讓王春玲終于下決心舉家進京。到了北京,她也去逛早市,手里的錢計算著花?;?0塊錢,買一條褲子、一雙涼鞋、兩個圓領大背心,打扮起來就能過夏天。但王春玲給老公和孩子買的都是新的。
到北京后,老公一個人干活兒支撐不了全家的開銷。于是,王春玲挨家挨戶去找工作,她會蒸饅頭,她蒸的戧面饅頭,好吃但是很累人。她還會炒菜,以前老家有辦喜事的,她上手給人炒過。她們住的這邊有個小飯館,她去問需不需要人。人家說,來飯館吃飯沒人吃饅頭。讓她炒個魚香肉絲嘗嘗。她一聽傻了,肉絲還能炒出魚味兒來?老板娘看她實在,讓她留下?lián)癫舜螂s,一個月400塊錢,管一頓飯。她說她還有閨女,不能一個人擱家,老板娘說。那就帶來,自己看著,別出來搗亂就行,也在這兒吃飯。
這是在北京的第一份工作,400塊錢一個月足足干了兩年半,她不圖別的,就圖能自己帶孩子,孩子上學就好了,小時候還是要跟著媽。
有一回王春玲去垂楊柳,看見郵局門口有個小鋪排大隊,一看是賣饅頭的,還有花卷、豆包和糖三角。她過去看看,一問原來是天天如此。于是她腦子就尋思上這個了,要是有這么個小鋪,她蒸的饅頭,沒人不愛吃。
于是她去找堂妹說這個事兒,堂妹夫說,容易,找個早市,交錢開攤位就行。她就回家跟老公商量,說也不需要什么本錢。幾屜饅頭。賣不出去分給大伙兒吃了。試試吧!老公這時當小工頭兒了,想想也是。沒啥大投入,萬一成了,上午賣饅頭,下午回家伺候孩子,比在飯館干雜活熬時間強。
她沒敢跟老板娘說要走,趕上休息,先到潘家園早市試了一回,一上午,5屜饅頭,125個都賣了,就一個多鐘頭。她越做膽子越大,最好那陣子,一上午賣30斤,都是自己做。
雖然很累,但她特帶勁兒,因為是自己的差事,不用看人眼色,掙了錢都擱自己兜里。后來要擴大時,她猶豫了。她不想開饅頭作坊。說實話,買饅頭的都是老人,要不就是家里不講究的人,吃得不講究,錢就不多。所以她的市場有限。
正好這時她老公的活兒也挪到朝陽區(qū)的繁華地帶,建筑公司給租房子,讓她們兩家合住一個單元。她沒法帶著饅頭蹬三輪車去早市擺攤,賣饅頭的事兒就黃了。
王春玲是個閑不住的人,她又開始賣外賣盒飯。她們住的樓附近,全是高級寫字樓,里面全是漂亮女孩。她慢慢發(fā)現(xiàn),中午這些人不怎么吃飯,她問她們餓不餓,人家告訴她,不餓是胡說,誰不吃飯都餓,她們是為難。寫字樓的白領,吃便宜了怕人笑話,貴的又不能天天吃。她就研究,不貴又體面的飯是什么?最后明白了,是外賣盒飯,盒子不能難看。飯菜不能太多湯水,首先要好看。好吃是其次。
于是她就在租的房子里做盒飯給她們送,買菜、做飯、送餐,就她一個人。她不貪,能送30份就行。這買賣一直做。都是回頭客。
王春玲勤快。人有閑死的,沒有累死的,閑著就生事兒,忙起來日子就簡單。人,沒有受不了的罪,只有盛不下的福氣,要懂得知足,這是王春玲的理論。有個總買她饅頭的老先生說:“你是人生哲學家,你離禪最近。”“禪是什么?”她問。老先生說:“是當下。”“什么又是當下?”老先生搖搖頭:“就是眼前?!蓖醮毫岵缓靡馑荚賳?,低下頭看眼前。眼前是把她累得腰酸腿疼蒸出來的大白饅頭,裝進口袋給人家,換回來錢。饅頭,當下,眼前。知道自己該干什么,好好干了,就對。她明白了,大概這就是禪。老先生的禪告訴她,眼前的一個個饅頭都不能怠慢,這里面有她一家的前程。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