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名
人吃五谷生百病,這是常理。對病,人們憎之、恨之、畏之,又不得不忍之、受之。因為它總讓人感覺痛苦和無奈。我的身體不壞也不好,常在享受健康的同時,偶爾也會與疾病接觸。但我對待疾病的觀點是,既來之則安之,友好地與它相處,所以同樣的病,在我身上總是“匆匆過客”,想留也留不住。
與病共舞,我有自己的招術(shù),雖不一定對人人都靈驗,但至少也算“經(jīng)驗”之談。
我從得上病到與之告別,主要采取“養(yǎng)”的辦法。還是古人說得好,流水之聲可以養(yǎng)耳,青禾綠草可以養(yǎng)目,觀書譯理可以養(yǎng)心。我給它來個“古為我用”,就得出了養(yǎng)病三部曲。就拿我的感冒來說吧,人說胖人怕感冒,瘦人怕挨打,我看一點不假。經(jīng)常三天兩頭感冒,弄得人心神不寧,家人常說我一個大男人比不上懷娃婆娘,連個感冒都抗不過。我也很為難,于是跟著廣告買藥,錢花了不少,感冒總是“流連忘返”。我按古人的特點,一養(yǎng)耳,二養(yǎng)目,三養(yǎng)心。當(dāng)然這“三養(yǎng)”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是互相滲透,相得益彰的。
每逢感冒,我就會帶本好書,去河邊,找塊有水有樹有草的清靜之地,捧書細(xì)讀,融入其中,跟著書中的主人公同悲同喜,同歌同侃,偶爾有鳥雀飛來,幾聲啼鳴,和著流水聲,甚是悅耳動聽。這時哪里會有頭暈、鼻塞、咽痛、耳鳴之騷擾?真是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感冒又奈我何?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養(yǎng),要有耐心,切忌急躁。百病由心起,心情的調(diào)試對祛病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怪不得到病房看病人時要說輕松話題,要帶上好吃好喝的,要帶鮮花、工藝品等,還是要讓病人保持好心情,具有養(yǎng)耳、養(yǎng)目、養(yǎng)心之功效,有利于盡快恢復(fù)健康。
說到這里,也許大家已看出來了,我是個樂觀派,始終有個好心情。有人問我怎樣對待疾?。课艺f,對待疾病要像春天般的溫暖!與病共舞,還要小心點伺候呢。
治氣管炎方
梨數(shù)只削皮,然后用竹筷戳幾個孔,將適量胡椒放入梨孔中,一孔數(shù)粒,再把梨放入碗內(nèi)入鍋蒸熟食用,每日早、中、晚各1次,每次2~3個梨,連服數(shù)天即有療效。
治老年人尿失禁方
新鮮雞蛋兩個,枸杞子18克,大棗5枚,一齊放入沙鍋中加水煎煮,蛋熟后去殼,放回鍋中再煮片刻,吃蛋喝湯,隔日1次。一般連服3~5次即獲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