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娟 肖 曉
[摘 要]隨著中國社會的急劇變革,特別是法治標準的提高和公民權利意識的提升,民事訴訟法在實施過程中不僅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和情況,而且還暴露除了不少包括民事訴訟的審級制度在內的嚴重缺陷和不足,需要切實加以改革。鑒于此,重塑我國的審級制度,借鑒國外經驗,建立有條件的民事訴訟第三審制度,可以說已經成為理論界和實務界的共識。
[關鍵詞]三審終審 書面審 法律審 律師強制代理
一、建立第三審程序的必要性
民事訴訟審級制度是我國民事訴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目前實行的司法制度是四級(初級法院、中級法院、高級法院和最高法院四級)兩審(一審和二審)終審制。雖然我國的兩審終審制度也體現(xiàn)了上訴程序的糾錯功能,但是其制度設計仍然存在很大缺陷。首先,大量案件的審理在中級法院即告終止。由于終審法院級別低,往往難以擺脫地方保護主義的困擾,同時,一些案件的審判質量也難以保證。其次,兩審終審難以實現(xiàn)真正的終審,為了彌補兩審終審制在審級方面的先天缺陷,審判監(jiān)督程序被頻繁啟動,使再審程序成為事實上的第三審程序,導致“終審不審、再審無限”,不僅使法院不堪訟累之苦,而且動搖了法院和法律的權威性。最后,兩審終審使得法律適用難以統(tǒng)一,在我國絕大多數的案件只能由二審法院進行終審。我國現(xiàn)有高級人民法院31個,中級人民法院300多個。這樣龐大數量的終審法院和較低的審級,難以實現(xiàn)統(tǒng)一的法律見解,致使法律適用標準難以統(tǒng)一。同時,不同地域法院對相同案件的判決經常出現(xiàn)沖突,嚴重損害了裁判的權威。
二、當今世界三審終審制度的通行規(guī)則
在法院審級制度的建構上,當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qū)采用的都是四級三審或三級三審制。在現(xiàn)代法治國家里,民事訴訟的三審終審制是一個普遍趨勢,無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盡管他們對審級結構的基本功能分層技術上存在一定差異,但是他們都有其共同之處。比如,第三審一般都只限于對法律問題進行審理,而無權審查事實問題。法律審可以避免可能出現(xiàn)的法官在主觀上對法律的理解存在分歧而造成適用法律的差異。提起法律審只能以原審法院違背法律為由,既包括違反實體法,也包括違反程序法。另外,作為第三審程序,一旦被確立以后基本上沒有什么改動,審級制度的改革一般在微觀層面上展開,一般表現(xiàn)為對作為權利的上訴進行限制,為上訴規(guī)定一定的條件,提高第三審上訴的門檻,以克服民事訴訟上訴率過高,訴訟效率低下的弊端。
三、在我國建立有條件的三審終審制度的構想
三審終審制雖然不符合訴訟經濟原則,但是為了更好處理訴訟公正與程序效益這一對矛盾,在我國現(xiàn)有條件下,設置第三審程序應當提上議事日程。構建第三審程序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限制:
(一)第三審應當是法律審
第三審為法律審是各國的通例。在第三審程序中,當事人只能針對法律適用問題提起上訴,法院只審查程序法和實體法在適用上有無錯誤。它是在法律“有問題”時(即法律規(guī)定相互發(fā)生沖突時),才由級別比較高的法院來對法律的沖突進行處理,以達到統(tǒng)一法律適用的目的。對事實問題則沒有必要再進行審查,因為同一案件已經經過兩次審理,當事人對事實的陳述和證據的列舉已經有了充分的機會,不必另行認定事實和證據,否則會使三審法院陷入反反復復的“事實”糾纏之中。事實審只關注個案問題,而法律審則不僅在每一個具體訴訟案件中體現(xiàn)正義的實現(xiàn),而且能夠使審判在社會整體規(guī)模上實現(xiàn)正義。同時,從第三審法院所處的地位和肩負的職責來看,第三審法院不是高級法院就是最高法院,由于其審判級別比較高,因而更有能力統(tǒng)觀全局,正確詮釋法律,保障法律的統(tǒng)一適用。
(二)限制向第三審法院提起上訴的案件的范圍
當事人向第三審法院提起上訴,除了必須是因為法律問題外,還應對其上訴的案件的范圍進行限制。首先,可以采用排除法,比如可以規(guī)定,離婚案件中有關婚姻關系的判決,收養(yǎng)案件中有關收養(yǎng)關系的判決,有關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的判決,變更撫養(yǎng)關系、監(jiān)護權的判決,以及有關管轄異議、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等,這些均不得再向第三審法院提起上訴。其次,可以借鑒西方一些國家的做法,根據上訴案件的性質和標的大小進行劃定。對于前者來說,例如,涉及社會公益的案件,有重大影響的集團訴訟的案件,以及判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承擔法律責任的案件等可以提起第三審上訴。關于提起第三審上訴的案件標的大小確定問題,由于我國疆域遼闊,各地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建議由最高法院和各地高級法院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以此調節(jié)最高法院以及各地高級法院的工作負荷。根據爭議數額和按鍵性質限制第三審上訴,實質上就是根據救濟利益的大小和案件的難易程度選擇救濟的手段。這類案件通過較多審級審理,層層把關,這樣既能保證辦案質量,也能體現(xiàn)訴訟公正。
(三)限定為書面審
由于第三審是法律審,已經沒有證據審查和事實認定的問題,完全可以適用書面審。所謂書面審,是與開庭審理相對的,指第三審法院在審查下級法院的判決時只以該判決及當事人在原審提出的各種證據作為依據,而不要求當事人出庭進行口頭辯論,也不允許提出新的證據。這樣既可以減輕第三審法院的負擔,又可以減輕當事人的負擔,節(jié)省訴訟時間,從而達到提高訴訟效率和實現(xiàn)訴訟公正的目的。
(四)實行律師強制代理制
律師強制代理制是要求當事人在訴訟中必須委托律師作為訴訟代理人。對于第三審實行律師強制代理制,一方面,它有利于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因為在現(xiàn)代社會里,社會分工引起了法律活動的專門化,司法審判也因此成為一個程序復雜、高度專業(yè)化的活動,加之第三審應該是法律審,其審查的內容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一般的當事人是沒有法律功底的,對這種專業(yè)法律問題的主張和說明是很困難的,甚至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只有擁有豐富的訴訟經驗的律師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律師參與第三審,可以從一開始就幫助當事人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再上訴的可行性,律師能夠從一開始就勸退,摒退那些當事人看來有理,實際上從法律的角度而言是無理的上訴、包括濫訴等,從而達到減少第三審上訴數量,防止當事人利用法律規(guī)定的再上訴的機會盲目上訴和惡意上訴。
參考文獻
[1]江偉,民事訴訟法學原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陳桂明,訴訟公正與程序保障[M],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
[3]常怡,比較民事訴訟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4]許尚豪,論我國民事訴訟第三審制度之構建[J],法學論壇,2005,(3):1720
[5]齊樹潔,構建我國三審終審制的思考[J],華僑大學學報,2004,(1):5663
[6]羊震、徐新,我國民事訴訟三審終審制度的構建[J],常熟高專學報,2003,(3):3134
[7]李振宇,重構我國民事的審級制度 [J],河西學院學報,2006,(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