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新
今年是牛年(the year of the ox)。三月是春回大地,牛兒辛勤耕作的季節(jié)。讀著魯迅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想到的是腳踏實地、無私奉獻的牛。聽到“你真牛”,我們知道是別人在夸你了不起。可看到“a bull in a china shop”,又感到牛也并不是沒有缺點的。那中西方文化對牛的看法到底有何差異?
漢語“牛”,“大”字當頭
牛是漢語中很常用的一個詞,可到了英語中卻不那么“?!?,常常被其他詞匯頂替。
漢語中把說大話稱為“吹?!?,但英語中卻說“to talk horse”。比如:He likes talking horse. No wonder he has few friends. (他喜歡吹牛,難怪他沒幾個朋友。)在夸獎他人時,我們說“你真牛”,用英語說應為“You are great!”“You are wonderful!”
漢語中一談起牛,很容易會想到“大”字。
牛的體形大。牛不僅在常見的六畜(馬、牛、羊、豬、狗、雞)中體形較大,而且在十二生肖中體形也不小。漢語中有不少詞語都能體現(xiàn)這一點,比如俗語“殺雞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但對應的英語表達卻是“to break a butterfly on the wheel”。再如“寧為雞首,不為牛后”,對應的英語卻是“Better be the head of an ass than the tail of a horse”(寧作驢頭,也不作馬尾 。)牛體形大,身上的毛自然也多?!芭C氂辍弊匀徽f的是雨水密集而多,不過英語中用的卻是“to drizzle”。再如比喻極大數(shù)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漢語中也常用“九牛一毛”來表達,而英語中用的卻是“a drop in the bucket(桶中滴水)”。
牛的食量大。因為牛有四個胃,每天都需大量的水和食物。所以“牛飲”表示大口大口地喝水,但英語中和這個詞對應的卻是“to drink like a fish”。牛吃得多,喝得多,自然長得就壯。在這點上,中西文化相通,“健壯如?!钡挠⒄Z翻譯就是“as strong as an ox”。
當然,集這么多“大”于一身的牛,脾氣自然也不小。但“牛脾氣”對應的英語卻是“騾脾氣(as stubborn as a mule)”。此外,牛體形大,靈敏性不夠好,自然也不夠聰明,所以,就有了“對牛彈琴”。不過,英語中用的卻是“豬(swine)”版的“to cast pearls before the swine”。
牛整日辛勤耕作,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牛任勞任怨,無私地奉獻,故而有了“孺子?!本瘛?jù)《左傳》哀公六年記載,齊景公與兒子嬉戲,嘴里叼著繩子當牛,讓兒子牽著走,后來人們就用“孺子?!北扔鞲蕿榇蟊姺盏娜恕!叭孀优>瘛睂挠⑽氖恰皊pirit of the willing ox”。牛的貢獻雖大,但生活卻極其艱苦,于是“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便隨之而生。不過,西方文化似乎更同情狗的境遇,于是這句俗語到了英語中便成了“to lead a dog's life”。
英語“?!保芭骸背扇?/p>
英語中表示“?!钡膯卧~有很多:bull(公牛)、cattle(牛群)、cow (奶牛)、ox(牛,不分性別的統(tǒng)稱)等。和“?!毕嚓P的習語也很多。比如:
John Bull
“約翰?!笔怯说木b號,出自16世紀英國著名作家John Arbuthnot(1667~1735)著于1712年的政治諷刺作品The History of John Bull(《約翰牛的生平》)。書中的John Bull為人粗暴冷酷,桀驁不馴,頗有些牛勁;他盛氣凌人、欺辱弱者,如果誰流露出對他些微的反抗情緒,他立即就會擺出一副格斗的架勢。作者通過這個赳赳武夫的形象,暗喻當年英國的專橫跋扈,抨擊“民權黨”(英國自由黨的前身)的好戰(zhàn)性格。John Bull最初含貶義,但現(xiàn)在多指英國或典型的英國人。
Bull market
“牛市”可不是“買賣牛的市場”。18世紀的歐美人選擇“?!焙汀靶堋边@兩種動物來表示股市的漲跌。因為在古西方文化中,牛代表著“力量、財富和希望”,而熊則代表著“抑制狂熱、消化自身、見機重生”。所以“牛市”是指證券市場的行情普遍看漲、延續(xù)較長的一段時間,“熊市(bear market)”則指不景氣的證券市場。
A bull in a china shop
“瓷器店里的公牛”是指笨手笨腳的人。這個成語表意直觀,來源有趣。據(jù)說1816年,英國派遣勛爵Lord Amherst到中國商談發(fā)展貿(mào)易問題??伤蛔袷刂袊⒍Y節(jié),導致商談失敗,最后只得無功而返。英國一家報紙于是發(fā)表漫畫,將這位勛爵畫成一只闖進瓷器店的公牛,諷剌他粗魯敗事。由于英國人向來有John Bull的綽號,而china一詞既可以指瓷器,也可以指中國,所以這幅漫畫可謂一“畫”雙關。
Milk the bull
公牛怎能擠出奶來?所以這一短語常用來比喻方向、方法不對,肯定無法達到預期目的。在漢語中,可以翻譯為“緣木求魚”。比如:You asked him to help you just now? I think you were milking the bull, for everyone knows he is too selfish.
Take the bull by the horns
眾所周知,西班牙的斗牛比賽很有名。在比賽時,斗牛士常握著牛角以扳倒牛,這是一項艱難又危險的動作,所以這個習語就被用來比喻“不畏艱險地去做某事”。例如:Hearing the cry for help, the soldier took the bull by the horns and swam to the drowning girl without hesitation.
Cock and bull story
這個習語可直譯為“公雞和公牛的故事”,它起源于17世紀初的一個童話。故事的主角公雞和公牛都通曉人類的語言。當然連小孩都明白這是虛構的故事,于是就產(chǎn)生了“cock and bull story”這一習語,指“荒謬不可信的事情”。
A bull of Bashan
這個習語可直譯為“巴珊的公?!薄K鲎訠ible(《圣經(jīng)》)的Psalm(《詩篇》):“I was cast upon you from birth. From my mother's womb you have been my God. Be not far from me, for trouble is near; for there is none to help. Many bulls have surrounded me; strong bulls of Bashan have encircled me.”句中的Bashan指巴勒斯坦東部的古國,這個習語現(xiàn)指“氣壯如牛的人;大嗓門的人”。例如:A bull of Bashan woke up the sleeping baby.
A sacred cow
這個習語可直譯為“神圣的牛”,最初來自印度。在印度,牛被視為神圣的動物,它們可以在馬路上大搖大擺地走,即便影響了交通也不會有人敢驅趕它們。因而,“a sacred cow”引申指“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或事物”。
Till the cows come home
“直到奶牛回家”是什么意思呢?過去,奶牛每年都有一段不產(chǎn)奶的時期。在產(chǎn)奶期,不給它們擠奶,它們就會很不舒服,所以奶牛都會主動回家讓人擠奶;但不在產(chǎn)奶期,要讓它們晃晃悠悠回家就不知道要等多久了。 所以就有了“till the cows come home”這種說法,意思是“很久,很長一段時間”。
Cash cow
“現(xiàn)金?!笔鞘裁匆馑寄??大家都知道,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牛奶,甚至可以說擠出來的就是錢——牛奶幾乎是全世界都暢銷的飲品。所以,cash cow就有點類似于我們常說的“搖錢樹”,意思是“巨大財源”。例如:Recently my uncle has set up a fast food restaurant and I'm sure it will become a cash cow soon.
此外,仍還有許多與“cow 或ox”有關的慣用語,例如:
ox-eyed 大眼睛的
If you sell the cow, you sell her milk too. 殺雞取卵。
You can't sell the cow and drink her milk.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The black ox has trod on one's feet. 災禍已降臨到某人的頭上。
作者簡介:
付新,河北灤縣第八中學高中英語教師。2004年至今連續(xù)五年擔任高三畢業(yè)班英語教學及教研組組長工作,熱衷于英語教育教學研究,2006年曾獲得全國英語教師技能大賽三等獎。座右銘:付出就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