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琴
1976年,馬啟平和賀翠蓮在陜西漢中的工廠里,和2000人一起看9寸黑白屏幕上毛主席逝世轉(zhuǎn)播實況。1984年,兩口子參加了廠里的電視機訂購,抱回一臺12寸宇宙牌黑白電視機,那個年代,他們看《話說長江》、《望長城》。1989年,電視機也升級為25寸的昆侖牌,彩色的,1300塊。這時候,《正大綜藝》、羽西的《看世界》是必看的節(jié)目。2000年,家里換上了25寸的康佳彩電,還配了臺DVD機。電視節(jié)目開始五花八門了,他們??吹氖恰锻皇赘琛贰?007年,閨女工作后給家里買了臺新康佳,退休的老兩口每天除了逛公園就是守著看《名人堂》、《天天向上》、《光榮綻放》……。
年過五旬的北京人馬啟平和賀翠蓮擁有電視機和觀看娛樂節(jié)目的簡史,正是幾十年來整個社會的縮影,電視機的變遷以及娛樂節(jié)目的發(fā)展縮影。他們的感受雖然不能代表十幾億中國人的心聲,但亦是來自大眾的最普通而有代表性的聲音。
“每天的節(jié)目表我們都不落下”
《旅伴》:家里擁有的第一臺電視機是什么?那時候喜歡看什么節(jié)目?
馬&賀:宇宙牌的黑白電視機,360塊錢。那是1984年我們所在的陜西漢中秦風機械廠給職工統(tǒng)一訂購的。那個時候我們一個月有42.52塊錢,電視機每個月扣30塊錢的工資,扣了一年。只有3個臺,中央臺、漢中臺、陜西臺。節(jié)目不是全天都有的,要買好電視報看著點。主要的節(jié)目就是放歌曲、天氣預報、口讀新聞,有時候有港臺的電影,《霍元甲》之類的,電視劇特別少。最喜歡看的就是兩個紀錄片節(jié)目,一個是一個是《望長城》。
《旅伴》:什么時候開始看彩色電視機的?
馬&賀:買彩電是1989年我們知青回城后,那時候買電視機要憑票,票很緊缺,我是在100張票里幸運的抽到的電視機票,家里沒錢,找弟弟家借了1300塊錢買的。不過在買彩電之前,我們也看過彩色的屏幕,買了黑白電視不久,市面上就出了一種很薄的彩色塑料膜,蒙在電視機屏幕上,就可以看到色彩了,也算是過了一把彩電癮。
《旅伴》:你們最早接觸到的娛樂節(jié)目是什么?
馬&賀:春晚算嗎?還有經(jīng)常有相聲,也表演各種不同職業(yè)的人群,很親切。還有羽西的《看世界》,每禮拜六都有,我們從來不落下,原來我們知道的太少了,這個節(jié)目里說的都是國外的見聞,特別長見識。
《旅伴》:這么多年來電視娛樂節(jié)目有很多變化,你們有什么感想?
馬&賀:各個年代跟各個年代不一樣的,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了?,F(xiàn)在這個年代是年輕人看的多一點,比較與時俱進。我們原來縫紉機和手表就是最基本的,現(xiàn)在年輕人不欣賞這個了,這就是時代的變化,看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了??船F(xiàn)在翻拍的《鐵道游擊隊》,都覺得沒以前好,以前做得細致,現(xiàn)在有些電視劇兩個月就拍完了,趕進度,追求商業(yè)價值。
《旅伴》:你們比較喜歡看什么樣的娛樂節(jié)目?希望從節(jié)目里獲得什么?
馬&賀:也沒有固定的類型,不過年輕人的我們基本上不太愿意看,比較喜歡節(jié)目里采訪年紀大一點的人,這樣有共鳴,看看他坎坷的經(jīng)歷是怎么度過的,對生活有啟發(fā)。昨天《名人堂》請那個音樂制作人小柯,他說“我38歲了,我小孩才一個月。我想對30歲的我說,30歲的時候你一定要趕快結(jié)婚,趕快生小孩,而且把你的基礎打的結(jié)實一點,就是省得到40歲的時候補這一課就補不過來了?!闭f得很好,《名人堂》挺有深度的,不像有的訪談節(jié)目就是嘻嘻哈哈一笑而過。
我們也喜歡看,那幫人挺真實的,都挺有勇氣的,上臺的人都不簡單。
《旅伴》:說幾個你們最喜歡的娛樂節(jié)目和主持人吧。
馬&賀:就是必看的嘛,我們每天都有必看的節(jié)目,周一和周二就是中央四臺,《走遍中國》,旅游節(jié)目,我們沒出去,但是也可以跟著電視畫面旅游。周三有保健類的節(jié)目,周四是《夫妻劇場》,周五是《天天向上》,中央三臺每天晚上都有一個節(jié)目,《激情廣場》、《同一首歌》、《曲苑雜壇》等。主持人汪涵算一個,他很有才華,會說好多方言。還有崔永元,《今天故事匯》的主持人阿丘,的田歌,楊瀾,水均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