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梅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30分)
1. 用溫度計測量燒杯中液體的溫度,如圖1所示的幾種做法中,正確的是()
2. 我國民間有句諺語:“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逼渲校八状┤棺印笔侵甘⑺乃淄獗砻娉霈F(xiàn)了一層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 水缸中的水蒸發(fā)形成的
B. 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C. 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 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形成的
3. 寒冷冬天的室外,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其中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
A. 凝華 B. 升華 C. 凝固 D. 液化
4.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發(fā)變快的是()
A. 用電吹風機吹頭發(fā)
B. 給墨水瓶加蓋
C. 用地膜覆蓋農田
D. 把新鮮的蘋果裝入塑料袋
5. 如圖2所示的實驗或有關裝置工作時(其中B為內燃機的做功沖程),其能量轉化由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
6. 由Q=cm(t-t0)可得:c= ,關于同一種物質的比熱容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若吸收的熱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
B. 若質量增大一倍,則比熱容減至一半
C. 無論質量多大,比熱容大小不變
D. 若加熱前后的溫度差增大一倍,則比熱容增大一倍
7.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一桶水的比熱容比一杯水的比熱容大
B. 糖放入水中,過一段時間后整杯水都變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C. 用鋸條鋸木板時,鋸條發(fā)熱,鋸條的內能增加,木板的內能減少
D. 水壺里的水燒開時,水蒸氣把壺蓋頂起,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8. 小明和小華分別用相同的灶具和鍋來煮雞蛋,兩人的鍋中都加入同樣多且足夠的水、同樣多的雞蛋。當鍋中的水燒開后,小明仍用強火煮,小華改用文火煮,但仍保持鍋中的水沸騰,直到雞蛋煮熟。關于他們兩人的方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小明的方法比小華的方法省燃料,且省時間
B. 小明的方法比小華的方法省燃料,但費時間
C. 小華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省燃料,兩人所用時間相近
D. 小華的方法比小明的方法費燃料,但省時間
9. 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關于它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它的密度變?yōu)樵瓉淼囊话?/p>
B. 它的比熱容變?yōu)樵瓉淼囊话?/p>
C. 它的質量變?yōu)樵瓉淼囊话?/p>
D. 它的熱值變?yōu)樵瓉淼囊话?/p>
10. 關于溫度、熱量和內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物體的溫度越高,所含熱量越多
B. 溫度高的物體,內能一定大
C. 0 ℃的冰塊,內能一定為零
D. 溫度相同的兩物體間不會發(fā)生熱傳遞
11. 銅的比熱容是鉛的比熱容的3倍。質量相同的銅塊和鉛塊,若它們升高的溫度之比為1∶2,則它們吸熱之比為()
A. 2∶3 B. 3∶2
C. 6∶1 D. 1∶6
12. 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 夏天,剛從冰箱中拿出的汽水瓶,外面有一層水。用布擦一遍后,馬上又出現(xiàn)一層水,這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
B. 燒開水時,看到從壺嘴冒出“熱氣”是汽化現(xiàn)象
C. 我們用鋸條鋸木頭時,鋸條和木頭都發(fā)熱,是因為鋸木頭時,人對它們做了功,它們的內能增加,是機械能轉化為內能
D. 青島的氣候,冬暖夏涼,主要原因是青島靠近海,水的比熱容大,同樣受熱或遇冷的情況下,氣溫變化小
13. 下列關于分子運動理論和物體內能變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鋼水冷卻,溫度降低,內能一定不減少
B. 壓在一起的鉛片和金片幾年后剖開,切面互相滲透,屬于擴散現(xiàn)象
C. 冬天用熱水袋取暖,人體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內能
D. 和平號空間站退役后墜入大氣層與空氣摩擦生熱,是用熱傳遞方法改變物體內能
14. 小明閱讀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結論,其中錯誤的是()
幾種物質的比熱容c/[J?(kg?℃)-1]
A. 沿海地區(qū)晝夜溫差比內陸地區(qū)小
B. 同種物質在不同狀態(tài)下,其比熱容不同
C. 質量相等的銅塊和鉛塊,升高相同的溫度,銅塊吸熱多
D. 液體的比熱容都比固體大
15. 青藏鐵路路基兩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細、高約2 m的鐵棒,我們叫它熱棒。熱棒在路基下還埋有5 m深,整個棒體是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氨。熱棒的工作原理很簡單:當路基溫度上升時,液態(tài)氨受熱發(fā)生 ①,上升到熱棒的上端,通過散熱片將熱量傳導給空氣,氣態(tài)氨由此冷卻 ② 變成了液態(tài)氨,又沉入了棒底。這樣,熱棒就相當于一個天然“制冷機”。請問文中空格處的物態(tài)變化名稱是()
A. ①汽化②液化 B. ①液化②汽化
C. ①升華②液化 D. ①升華②凝華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5分)
16. 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人體正常時的體溫大約是________℃。2008年4月,常德市出現(xiàn)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各地學校每天對學生進行晨檢、晚檢,并報告檢查情況,其中就用了到體溫計。常見體溫計的量程是_______℃,其分度值為______℃。
17. 用蒸籠蒸饅頭,上層和下層蒸格中的饅頭誰先熟呢?小明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高溫的水蒸氣經過多層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籠蓋時,大量水蒸氣發(fā)生__________現(xiàn)象,__________很多熱量,使_______層蒸格中的饅頭先熟。有經驗的師傅拿剛出籠的饅頭前,先將手沾點水,這樣做主要是利用水_________(填物態(tài)變化)_________熱,使手不會被燙傷。
18. 今年年初,我市遭遇了五十年難見的冰凍雪災。冰雪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長時間的低溫天氣,在高空遇冷的水蒸氣,有的直接___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___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它們落下時遇冷就迅速結成了冰,并且不能及時熔化。
19. 在汽油機工作的四個沖程中,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的是______________沖程,將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沖程。
20.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了強烈地震,抗震搶險中的許多場面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災區(qū)一青年為防止液化石油氣罐在烈日下發(fā)生爆炸,將液化石油氣罐的一部分埋入土中,并在周圍倒插了幾個裝滿水的啤酒瓶。
(1)液化石油氣在常溫下裝入罐中時,采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使氣體液化。
(2)罐中的液化石油氣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升高,內能___________,壓強增大,容易發(fā)生爆炸。
(3)瓶中的水緩慢流入土中,在逐漸蒸發(fā)的過程要__
_______________熱量,可以降低液化石油氣罐的溫度,保證安全使用。
21. 圖3所示是A、B兩種物質熔化時的溫度—時間圖象, 其中________物質是晶體,它的熔點是______℃,在第8 min時,這種晶體處于____________狀態(tài)。
22. 炮彈里火藥燃燒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炸開彈殼后溫度降低,是用_______的方法減少了氣體的內能。食物放進冰箱后溫度降低,是用________的方法減少了食物的內能。
23. 酒精的比熱容是2.4×103___________(填單位),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1 kg的酒精溫度由20 ℃升高到21 ℃吸收的熱量是_________ _J。1 kg的酒精溫度由61 ℃降低到60 ℃放出的熱量是___________J。
三、實驗題(24題8分,25題3分,26題4分,27題10分。共25分)
24. 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當水溫升到88 ℃時,每隔1 min讀一次溫度計的示數(shù),直到水沸騰3 min后停止讀數(shù)。數(shù)據記錄如表格所示:
(1)某次數(shù)據沒有記錄,當時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4所示,請將漏填的數(shù)據填在表格內。
(2)根據表格中的數(shù)據,在圖5的小方格紙上畫出水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3)從圖象可以看出水的沸點是_____℃,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______(選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4)由水的沸點判斷,當時的大氣壓__________(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標準大氣壓。
25. 圖6乙所示是探究某液態(tài)物質凝固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實驗裝置,依據實驗數(shù)據描繪出了該液態(tài)物質在凝固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6甲所示)。由圖象可知該物質是_________(選填“晶體”或“非晶體”),該液態(tài)物質從開始凝固到完全凝固所用的時間是_________min,9 min末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6乙所示,溫度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
26. 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
炎熱的夏季,家中的蠟燭、柏油路上的瀝青會變軟,而冰塊熔化時,沒有逐漸變軟的過程。由此推測,不同物質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guī)律可能不同。我們選用碎冰和碎蠟按圖7所示裝置研究物質的熔化過程。為讓碎冰和碎蠟均勻、緩慢地熔化,我們把碎冰放到盛有溫水的燒杯中,把碎蠟放到盛有熱水的燒杯中,分別進行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
(1)圖8是________(選填“冰”或“蠟”)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圖9是溫度計顯示的是蠟在某時刻的溫度,它的示數(shù)是________℃。
(2)在冰和蠟的熔化過程中,如果將試管從燒杯中拿出來,冰和蠟停止熔化。將試管放回燒杯后加熱,冰和蠟又繼續(xù)熔化。說明固體熔化時需要_______熱量。
27. 小明上初中了,媽媽總是很早就起床給小明做早餐。為了讓媽媽多睡一會兒,小明就想找到一種讓物體快速冷卻的方法。為此,小明進行了如下的探究:
小明注意到媽媽是把飯菜放在空氣中冷卻的,而廚房中適合用來冷卻的另一種物質就是水。水和空氣哪個的導熱性能好呢?小明用兩個相同的牛奶瓶,都裝入熱牛奶,一個放在溫度與室溫相同的水中,另一個就放在空氣中。為了盡量減少其他因素的影響,他把兩個瓶都用木塊墊起來,放在同一個桌面上(如圖10所示)。實驗時,他每隔一定的時間記錄一次甲、乙兩溫度計的示數(shù),得到的數(shù)據如下表:
(1)對甲、乙兩個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們哪些量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通過實驗,得到的正確結論是什么?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進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數(shù),小明又發(fā)現(xiàn),在冷卻過程中,牛奶冷卻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來越__________的。小明想用“冷卻速度”(用字母V代表)來定量表示冷卻的快慢程度,請你給物理量下個定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冷卻速率。
(4)小明又仔細分析了冷卻速度變小的原因,認識到這是因為牛奶冷卻的快慢還會受到_______的影響。
四、計算題(28題5分,29題7分,30題8分,共20分。)
28. 質量為500 g的金屬塊,溫度從100 ℃降低到20 ℃共放出了3.52×104 J的熱量。求金屬塊的比熱容。
29. 質量為2 kg、溫度為15 ℃的水吸收了1.68×105 J的熱量后,溫度升高到多少攝氏度?
30. 某中學鍋爐房每天要將3 t水從20 ℃加熱到90 ℃(水未沸騰)。問:
(1)這些水要吸收多少熱量?
(2)如用天然氣作為燃料來燒水,設天然氣完全燃燒釋放熱量的75%被水吸收,學校每天因燒水要消耗天然氣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天然氣的熱值q=8.4×107 J/m3。氣體完全燃燒放出熱量的公式是Q=qV,式中V表示氣體燃料的體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