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 筆
事件主角:周海洋
事件經(jīng)由:6月25日,湖北省高考成績公布,憑借《站在黃花崗陵園的門口》這首古體長詩寫出滿分作文的周海洋總分僅370分,只達到第四批高職高專的錄取資格線,讓人扼腕嘆息。高考閱卷老師評價他的作文為“形式和內(nèi)容表現(xiàn)上都堪稱一流”。
周海洋語錄
我就是一個積貧積弱的學生,黃花崗起義跟我在感情上是相通的。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但仍存著希望。黃花崗起義失敗了,但之后的武昌起義勝利了,這就好像我參加高考一樣,我也一直沒有心死。
諸葛亮曾經(jīng)感嘆青春作賦,皓首窮經(jīng)。我就是想鉆一些古典的東西,在我的未來,我希望選擇在這方面的專業(yè),考上一個好的大學。高考也是一座橋,一扇門,我也正在它這個門口。
觀點
名牌大學何妨破格錄取周海洋
談到破格錄取,如今人們總喜歡津津樂道“當年”,吳晗如何、錢鐘書如何,等等。既日破格,就意味著突破現(xiàn)有條條框框的局限。名牌大學之所以對周海洋“按兵不動”,自然有它們的考慮,但“分數(shù)線”這道硬杠杠恐怕是它們揮之不去的“心魔”。誠然,中國的事情最好不要隨便破格,一旦破格開列出條件,便會有眾多根本達不到要求而能量十足的家長能夠滿足這些條件。在正常的高考程序中,我們已經(jīng)見識了相當多的丑陋,為了自己的孩子錄取冒名頂替人家的,為了加分而改了孩子民族成分的。名牌大學何妨自家“驗證”一下周海洋的實力,使偏才不至于為了“全面”而淪為平庸。
華中師范大學教授范先佐建議:“像周海洋這樣通過高考才顯示出某種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我們的制度能否給他們開個‘口子?這樣的學生只是極個別的,不至于妨礙高考公平?!?/p>
誰是周海洋的伯樂?
著名詩人臧克家當年報考青島大學時,數(shù)學是零分,作文也只三旬短詩:“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钡膶W院院長聞一多先生慧眼識珠,破格錄取了他。教育的本質(zhì)并不是讓所有人都成為“全才”,在政策允許的情況下,應該給像周海洋這樣存在明顯“短板”的考生一條出路。
何必擠上“獨木橋”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辈簧洗髮W一樣可以成才,關鍵的問題是必須要做到最好才行。你與其把精力用在不擅長的數(shù)學等科目上,還不如全力攻讀自己喜歡的語文。比爾·蓋茨輟學開創(chuàng)了“微軟帝國”;韓寒沒有進過大學的門檻居然成了寫作高手。魯迅大學里學的是醫(yī)學,馮驥才練的是籃球,高玉寶根本就不識字。可是,他們從生活中學到了人生真諦,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你只管做自己的詩,走自己的路,何必非得去擠高考這座“獨木橋”呢?
結語
特殊人才需要特殊通道
現(xiàn)有高考招生制度并非沒有考慮到特殊人才。高校自主招生,國際奧賽獲獎者免試入學等,就是為“特殊人才”開辟的特殊通道。然而,各高校自主招生選拔一般都在高考統(tǒng)考前進行,而且這些考生還須通過高考的基本分數(shù)線,才能獲得一定的降分資格;奧賽也只是一種極窄的特殊通道?!斑x拔偏才不能用常規(guī)模式?!比A中師大教育學院院長、博導涂艷國教授坦言,我國基礎教育的目標要求學生打好基礎、均衡發(fā)展,用常規(guī)的中考、高考以分數(shù)論高低的評價標準衡量特殊人才,周海洋式的“偏才”、“怪才”難免被淘汰、埋沒。
理想的公平當是具體、多元,而非絕對、劃一的。因為人的天賦是不可能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