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蘇:《麥芽糖》。廣州:花城出版社,2009年。
吳瑾瑾:《生之必然滲透——羅伯特·沃倫的自我認知哲學觀與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年。
鄒建軍:《“和”的正向與反向——譚恩美長篇小說中的倫理思想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
王欽峰:《福樓拜與現(xiàn)代思想續(xù)論》。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約翰·凱里:《知識分子與大眾》,吳慶宏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年。
石海軍:《后殖民:印英文學之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羅昌智:《新詩的碑紀——浙江詩人群與中國新詩的現(xiàn)代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年。
李志斌:《漂泊與追尋——歐美流浪漢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羅朗:《后現(xiàn)代主義的先鋒詩人——約翰·阿什貝利的早期詩歌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年。
李維屏:《英國小說人物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
周承強:《秋風乍起的時候》。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年。
陳明火:《帶電的符號》。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趙國泰:《桂苑雜識》。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8年。
林湄:《天望》。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年。
(說明:凡向本刊寄來兩本樣書,即刊發(fā)書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