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雋逸
地理在高中屬于文科,但地理學科實際上是一門文理交融的科目,綜合性較大。要學好地理,需要掌握靈活的學習方法,有堅韌的恒心。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多年來地理學習的幾點心得,希望對更多的地理學習者有所啟發(fā),讓大家都能樂在此、愛在此。
首先,從區(qū)域地理與高中必修課程的關系出發(fā),談如何提高地理復習效率。據(jù)了解,不少同學地理學習中的障礙,不在于對基本地理原理和技能的掌握,而在于對初中區(qū)域地理知識的淡忘或缺失。高考地理命題主線,是建立在區(qū)域地理基礎上的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人地關系分析。因此,在平時復習備考中,向高考地理命題主線靠攏,在夯實“地”(即初中區(qū)域地理知識)的同時要注意多用“理”(即高中地理原理、規(guī)律)分析其成因;在學習“理”的同時,要多聯(lián)系“地”的知識、背景,去驗證、類比、拓展。例如,在學習完必修三“珠江三角洲的工業(yè)化與城市化進程”一節(jié)時,應學會仿照課本分析珠江三角洲的方法,找資料選擇類似的區(qū)域如蘇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中部地區(qū)(聯(lián)系中部崛起)進行類比分析,記錄在筆記本上。這樣“地”、“理”結合,相得益彰,復習備考效率必然大大提高,說不定,最后的高考題早已經出現(xiàn)在同學們的筆記本上了。
其次,分享提升主觀題答題技能的經驗。在高二的時候,我曾經為主觀題的瓶頸頭痛不已,此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琢磨主觀題參考答案的答法、用詞,才發(fā)現(xiàn)其中大有門路。事實上,大部分主觀題給出的參考答案都是經過老師們精心琢磨的,用詞規(guī)范、準確、到位,踩分點清晰,語言簡潔,這就是我們提高主觀題答題技能的最佳材料。從高二開始,我就經常將一些精彩的或自己不太熟悉的參考答案抄下來或剪下來,記錄在筆記本上,然后寫幾句心得體會,再自行拓展一些內容、歸納總結一些答題套路與技巧。但千萬不可丟掉,因為內化是需要時間的,以后還應該多看看這些記錄,空閑時玩賞品味,每次都會有新的感覺。
另外提醒一點,主觀題一定要注意聯(lián)系課本、答出關鍵術語(平時看教材復習時應該注意圈出來、多積累、形成術語庫),切忌口語化。再如,分析某地經濟發(fā)展的條件時,不少同學生搬硬套“四字訣”:勞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場廣闊……結果最后只得0分,關鍵原因,就是沒有“根據(jù)題目做題”,沒有因何來的果?因此,必須摒棄“四字訣”思想,每句分析結論前都要有1~2句基于題目材料得出的原因論述(如人口眾多,鐵路、河流交匯,市場開發(fā)程度低等),這樣才是根據(jù)題目材料得出的答案,才能得到分數(shù)。
最后,說說地理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其它科學習一樣,地理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其中學習習慣對地理復習備考的效果影響尤為明顯。有位同學,平時聽課很認真,筆記記得很全面,練習也很認真,但考試就是得不了高分,一直以來進步也不明顯。事實上并不是他不努力,而的確是學習習慣的問題,如試卷、模擬卷訂正,練習疑問之處的解決,課堂上的積極思考、活動參與……這些學習行為上的習慣,也正是這位同學所欠缺的。因此,要在地理學習上取得長足進步,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是關鍵,應該從細節(jié)抓起,嚴格要求自己,決不能給自己懶惰的借口。另外,很多同學喜歡看《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之類的雜志,我認為,這類雜志用于假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價值是很大的,但真正要使地理學習水平與成績得到提高,我還是推薦已閱讀一年多的《地理教育》雜志,大家可以選讀些和地理學習關系較密切的文章,對地理技能水平、思維深度都會大有促進。
持之以恒,堅持不懈,同學們也一定會樂在此、愛在此!▲
作者簡介: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08屆畢業(yè)生?,F(xiàn)就讀于廣州大學,高考總分598分,地理單科1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