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娣
眼底出血,中醫(yī)稱之為“暴盲”及“云霧移睛”,認為‘‘血不循經,溢于絡外”,已成為致盲主要原因。中醫(yī)活血化瘀在眼底出血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以辨證為主,以出血的色澤(鮮紅、暗淡、深暗)為主要依據,分期治療,辨病治療為輔。
分期辨治
早期(出血活動期)有新鮮出血則應“急則治標”、重在止血。必取涼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生地黃、地榆炭和大、小薊草等。伴有久病又遇新出血者,可加入祛瘀止血藥。如三七粉、炒蒲黃、血竭、花蕊石、丹皮等,既可達到止皿目的,又阻止留瘀。
中期(出血吸收期)出血基本停止,積血開始形成,色澤淡紅或暗紅,見有瘀血斑。宜重在活血祛瘀,藥用丹參、當歸、桃仁、紅花、赤芍、王不留行、五靈脂、水蛭等。并適當加入行氣止血藥,如川芎、乳香、沒藥、延胡索、郁金等,防止再次出血。病久出血較深,色暗,宜加入通絡活血祛瘀藥,如干地龍、路路通、威靈仙等。
晚期(吸收機化期)積血大部分吸收,瘀血留久陳舊。出現硬性滲出物、機化物,難以全部吸收。宜扶正化瘀通絡、軟堅散結為主,藥用陳皮、半夏、枳實、香附、昆布、海藻、三棱、莪術等。因久用化瘀通絡藥易傷陰耗氣,故應加入補益氣血、滋補肝腎的藥,如補中益氣湯、六味地黃湯等。
中醫(yī)分期治療并非絕對定時。往往有兼證,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辨治。
辨病治療
1玻璃體積血
常見于視網膜血管病變,由血管破裂或新生血管出血導致。
早、中期時,用眼底鏡檢查可見玻璃體混濁,并能發(fā)現原發(fā)病變。宜用養(yǎng)血止血法,四物湯加止血藥,如三七粉、炒蒲黃、炒藕節(jié)、炒槐花、丹皮等。對反復出血、大量積血者,慎用桃仁、紅花、丹參、五靈脂等活血化瘀藥。觀察用藥1~3個月后,考慮作玻璃體切割術。
2高度近視性黃斑出血
由于高度近視眼球后段變長,脈絡膜血管層受牽引而致破裂,該處組織缺氧,易產生新生血管,反復出血、變性、萎縮。
宜補血養(yǎng)心、益氣健脾,以歸脾湯、歸芍地黃湯加減,也可選用中成藥三七粉、復方血栓通、石斛夜光丸、逍遙丸等。適當加止血化瘀藥,如蒲黃炭、大薊草、花蕊石等。
3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
早、中期濕性伴有出血、滲出物者,宜用涼血止血、補氣養(yǎng)血、活血化瘀法,四物湯、歸脾湯、八珍湯、桃紅四物湯等加味。
對干性、萎縮性者,宜用補益氣血、滋養(yǎng)肝腎法,根據臨床辨證分別以補中益氣湯、杞菊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石斛夜光丸等。
4高血壓性或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
多繼發(fā)于高血壓病,病變涉及脈絡膜、視網膜。常見于分支靜脈阻塞、中央靜脈阻塞、分支動脈阻塞。病程長,易引起黃斑囊樣水腫、視網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致盲。
治療上,出血期宜用平肝理氣、活血化瘀法,菊花鉤藤飲、補陽還五湯、逍遙丸加減,或口服三七粉、羚羊角粉、麝香保心丸等。氣滯血瘀型表現為情志不暢,胸悶脅脹,宜用血府逐瘀湯、逍遙丸加減。對視網膜新生血管發(fā)生者,在用止血藥同時佐以益氣養(yǎng)血藥,以增加新生血管韌性,少用活血化瘀藥,慎用破血之品。
5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在眼部的表現,微血管瘤、小出血點、硬性滲出、脈絡膜新生血管、玻璃體病變及視網膜前出血、機化等。
陰虛火旺型用歸芍六味地黃丸、增液湯、氣陰兩虛型用生脈六味地黃湯、脾腎兩虛型用歸芍六味地黃湯、香砂六君湯,隨癥加減知母、生石膏、黃柏、當歸、麥冬、沙參、芍藥、玉竹等。伴出血、滲出者。加清熱涼血止血藥;見滲出機化者,加軟堅散結、補氣通絡藥等。
此病還是應以預防為主,控制血糖,合并高血壓、血脂紊亂、腎病等要同時治療。
針對局部,莫忘整體
中醫(yī)學認為,任何原因引起臟腑功能失調,陰陽失衡,氣血不和,均可導致眼內出血。故在治療中需兼顧整體。
治療中,出血早期以涼血止血為主,但應適可而止以防再次出血。病情穩(wěn)定后,宜逐減寒涼止血藥,輔以活血化瘀藥,既可避免寒凝血止而留瘀,又可促進眼內瘀血吸收。
治眼內出血用活血化瘀藥時。應根據辨證和病情靈活把握,少則活血,多則破血,血管脆弱和動脈硬化嚴重的患者用后易引起再出血現象。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及高度近視黃斑出血患者必須慎用;月經期女性、孕婦、體質虛弱者、血壓偏低者也要慎用和禁用。
患者日常生活飲食的調節(jié)也很重要,簡介兩種食療方法:
1黑木耳20克,紅棗30克,枸杞子15克。煮沸,燉爛,當點心吃。對視網膜動脈硬化、膽固醇偏高者,有預防作用。
2枸杞子15克,桑椹子15克,海帶15克,女貞子15克。水煎取汁,加入適量白糖調味,滋補肝腎,養(yǎng)血明目,可防治老年性黃斑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