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峰
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廣泛應用于語文教學實踐以來,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超乎尋常的效果而倍受教師的青睞,它強大的沖擊力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桎梏,帶來了語文教學的變革,它充分調動視覺、聽覺感官,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從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觀察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強化學生的記憶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只要教師在語文課教學中能夠用活用好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確,一個人如果對某一學科感興趣,他就會主動接觸這個領域的內容,并積極地思考,尋找答案,在不知不覺中復習或重溫。興趣是人一生最強的動力,它是夢想的翅膀,會幫助一個人成就終生的事業(yè)。誠然,語文課無疑是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的課,它里面的小說、散文、詩歌,往往能讓人展開遐想的翅膀,而說明、議論,則讓人明達事理,心神澄澈。課的內容雖好,如果方法不當,同樣會降低其對學生的吸引力。如何讓學生在對課文內容感興趣的同時,更對教師靈活而富有魅力的講解陶醉,則要下一番苦功夫。借助多媒體來喚起學生的興趣,無疑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講《蘇州園林》一課,在講到蘇州園林的獨到之處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蘇州園林的動畫,如果能配有解說詞就更好了,這樣就會強烈地吸引住所有的學生,他們會認真地觀看,并體會蘇州園林到底妙在哪里,然后教師再引導同學們回到課文,和學生一起在興趣十足的情境里完成對課文的分析,從而讓學生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二、加深相關知識理解
傳統(tǒng)的語文課教學中對于相關知識的學習,大多是由師生共同用“嘴”來完成的,教師引導,學生領會,一問一答,亦步亦趨。這種方法的弱點是以抽象解釋抽象,只對學生的語言中樞產生刺激,不能調動學生多感官的聯(lián)動。而借助多媒體來講課,就可以把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拉入語文學習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而強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在講抒情類文章時可以配以音樂,讓學生在音樂的旋律中把握文章的情調,體會作者的情感;在講以寫景為主的文章時,可以播放畫面,讓優(yōu)美的畫面,加深學生對景物的認知;在講情景并茂的文章時,則既放畫面又放音樂,讓學生在動聽的樂曲中,在美妙的畫面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深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去體悟,從而領會文章的實質;在講說明類的文章時,可以播放相關知識的影音動畫,讓學生直觀地去認識;在講議論類的文章時,則可以把文章的作者背景和時代背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理解文章的精髓和它的時代意義。如在講科普說明文《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時,就可以在課文一開頭,播放四季景物變化的動畫,讓學生初步地感知大自然的語言。在講到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決定因素時,將不同季節(jié)不同地域的景物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地理位置不同對物候的影響。
三、拓展知識面
在如今網絡風行的時代,人們獲取知識不再局限于紙質刊物、書籍、口授、廣播等方式,網絡為人們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豐富的知識內容。從歷史地理到軍事政治,從科學技術到文學藝術,從自然現(xiàn)象到人類社會,它幾乎囊括了人類的所有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的所有文明。在講授課文時,如果能恰當?shù)亟柚W絡多媒體,就會大大擴展和豐富學習內容,讓學生不僅學習課文的一個知識“點”,而且由這一個“點”帶出一個“面”來。如在講授《新聞兩則——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這篇新聞時,借助網絡多媒體,調閱當時的歷史背景材料,就會讓學生更為全面的理解這篇課文,認識到國共雙方力量彼消此漲的狀況,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能夠最終戰(zhàn)勝國民黨,統(tǒng)一全中國是歷史的必然。從而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了解了歷史。在學習《云南的歌會》這一課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從而更全面地了解云南少數(shù)民族的風土人情,增強人文知識儲備。
四、增強自學能力
“授之魚不如授之漁”,教師的職責不僅是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如何自己獲得知識,掌握自學的方法。網絡多媒體為學生自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查找自己所需的資料,幫助自己理解教科書中的內容,開闊自己的視野。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適當將一些課文交給學生通過網絡來自學,也可以擬一些學習內容讓學生利用網絡搜集整理。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在沒有老師輔導的情況下,也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不過教師在要求學生借助網絡自學的同時,要交待一些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在查閱資料的同時,被不良網站吸引,形成網癮,得不償失。
五、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人生活在社會當中,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獨立完成,因此每個人都要有群體意識和合作意識,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來快速而圓滿地完成任務。教師在安排學習任務時,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分組完成既定學習內容,每組學生又可以把任務分解給單個學生,大家按照既定的任務,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完成各自負責的內容,然后大家一起通過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可以讓每個學生獨自通過網絡搜集資料,完成整個學習內容,最后大家在一起交流探討,去偽存真,總結提煉出最科學的結論。如講《三峽》一課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分組搜集有關三峽方面詩詞文章、歷史傳說、地形地貌等,然后和全班同學一起探討整理,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對于學生將來走上社會,融入社會,將起到積極的意義。
總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于增進學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將其恰當?shù)剡\用于語文課教學,能夠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魯峰 河南省蘭考縣電化教育館4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