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義無疑第一禪,幾個(gè)曾解笑前賢。開宗不了逍遙字,空讀南華三十篇。”(馬敘倫《為莊子義證誠率題絕句》) 《逍遙游》是《莊子》第一篇,“逍遙”二字是解讀《莊子》的至要語素,也是解讀《莊子》的一把鑰匙。“逍遙”就是悠然自得、縱任無為的意思,而相應(yīng)的,“逍遙游”就是悠然自得適性任性地遨游于天地之間。穿越時(shí)空,透過《逍遙游》,我們可以觀照莊子的精神世界,體悟莊子的人格大境。
一、莊子追求化境人生
《逍遙游》中,“鯤化為鵬”如一幅幅剪影反復(fù)亮示。開篇“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鯤本是魚,鯤可以瞬間化而為鳥,這種轉(zhuǎn)化無須絲毫遲疑,不借任何條件。水中之大魚頃刻便成為空中之巨鳥,此等幻化讓讀者領(lǐng)味了莊子磅礴的人生氣概。莊子是不甘于平庸弱小的,莊子的一生就是鯤化而為鵬的一生,是金鵬展翅的一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自然界的物類“水”與“風(fēng)”在鯤鵬的翅翼下展示著非凡的動態(tài)美,這緣于鯤鵬本身的宏壯美。“鯤”與“鵬”盡管在莊子筆下未實(shí)現(xiàn)逍遙游,但仍可以視為莊子一生所追求的境界,即化境,幻化之境。這是莊子人生志向的一隅。這一點(diǎn)在莊周夢蝶中得到了至美的體現(xiàn)。莊子化為蝶,實(shí)是莊子達(dá)成了人格的實(shí)現(xiàn)。
二、莊子追求神性的人格
莊子敢怒敢言,但他的怒是神話式的怒,他的言是寓言式的言。莊子不甘于世俗化的姿態(tài),他巧妙地駕馭著他人生的馬車,絕云氣,負(fù)青天,以飛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類所不可企及的神性的世界?!肮胖嫒?……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莊子·大宗師》)這“真人”就是神性的莊子?!芭e世譽(yù)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是莊子對宋榮子的評價(jià),實(shí)是莊子的風(fēng)格。莊子抖掉了一身的塵埃,卿相的尊位不能動搖他,千金的重利不能改變他。他拒絕了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的誘惑。他擺脫了外界物質(zhì)的牽累,恬淡無為,身輕如羽。他的人生便神性地劃過夜空,如空中的皎月,燭照暗夜里的萬類,引領(lǐng)著泥淖中舉步維艱的人類。一生無類,做獨(dú)特的自己,超塵拔俗,追求神性的人格,這就是莊子。
三、莊子追求逍遙以游心的境界
莊子的一生是逍遙的一生,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一生。他超越了物性的拘囿,逍遙自得,悠游自適。“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币?yàn)椤盁o”,莊子便能逍遙游,因?yàn)闆]有自己,沒有功利,沒有美名,莊子的生活變得簡單,莊子的心也便自由了。他可以出天入地,剎那間穿越九萬里的高空,剎那間游于北海,剎那間游于南溟,這樣的人生游歷注定是奇幻的,更是無礙無累無患的。心靈一旦超脫,精神就會獨(dú)立于天地間,這種逍遙以游于天地間的真諦就是莊子所謂“游心”。這也就是莊子所追求的逍遙以游心的人生境界。
四、莊子追求道境的人生
《莊子》一書的核心即是“道”。 莊子認(rèn)為道是“萬物之宗師”。大道無言,“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跺羞b游》未談及道,但“道”卻是《逍遙游》的主腦?!叭舴虺颂斓刂?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莊子·逍遙游》)“天地之正”就是“天地之真”, 就是天地之本質(zhì)?!罢本褪恰暗馈? 道就是天地萬類的“真宰”(《 莊子·齊物論》)。而“道”作為“真宰”的駕馭方式則是“無為而治”,是順乎天道,所以御六氣之辯的本質(zhì)是隨任六氣的變化,順應(yīng)自然,任物自然。道法自然,“無為無不為”(《老子》),莊子認(rèn)識到,越是刻意地追求將越是遙不可及地遠(yuǎn)離。故只有“喪我”(《 莊子·齊物論》),“喪我”方能清凈,清凈方能無欲,無欲方能淡定,淡定方能從容。莊子道境的人生追求就是“破我執(zhí)”的人生過程?!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人不必去追求極端的東西,而應(yīng)該自然地、無功利地去體驗(yàn)世界。
莊子“道”境人生是玄妙的?!梆B(yǎng)心”就是其一,而“心齋忘坐”是養(yǎng)心的最好方法。莊子眼中養(yǎng)心比養(yǎng)顏更重要。心靈就像一所房子,讓它空著,陽光才能照進(jìn)來,莊子之道像陽光一樣無處不在。莊子道境的人生又是“德充與內(nèi)”的人生,是一種大智慧的人生。道德情操是人的本,“善道”是人與萬物和諧并生的根?!白匀恢馈迸c“無為之德”相得益彰,正是莊子的智慧人生。
“道”在莊子筆下是水,是北溟之水,是南海之水,水善利萬物,水可以穿越時(shí)空,逍遙天地間。道不可言,摒棄機(jī)心,真率自然,與道化一,就是至道。莊子在至道的虛空間走向了精神的自由,獲得了內(nèi)心的快樂,從而一種大境人生便以光的精神輻射了莊子的世界。
參考文獻(xiàn):
[1]曹礎(chǔ)基.高中語文第四冊教師教學(xué)用書·逍遙游賞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老子.圖解老子[M].沈陽:萬卷出版社,2007.
(溫莉艷 甘肅省莊浪一中74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