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友
她未言先落淚。
“看守所里那個苦,他哪里受得了???!”她傷心欲絕地拖著長長的哭腔。
“兒子在家,油瓶倒了都不要他扶,他在看守所哪能干粗活?”她反問我。
我耐心勸慰她,作為刑事法官,我知道作為母親在兒子犯罪后所受的打擊有多大。
“我兒子很聽話,從來不惹是生非,不過就是上上網(wǎng),我們養(yǎng)得起的?!?/p>
“我兒子蠻老實(shí)的,哪會做壞事,公安局真混賬了,抓我兒子,都什么年代了,跟女孩子玩玩又有什么?”她絮絮叨叨,一口一個我兒子,一句一個她兒子的好。
我難以相信,她受教育的程度并不低,愛兒子又是愛得那么深,但在對兒子的了解上,卻又顯得那么陌生。
她兒子只有17歲,但卻無中生有尋釁滋事多起,這次又因輪奸而身陷囹圄。
從案件起訴到法院,她就一次次到法院來,說著相同的話,說兒子的千般好。
我無言以對。有一次實(shí)在忍不住,苦笑著跟她說:“您兒子比三好生還好啊。”她竟連連點(diǎn)頭:“是的,是的,我兒是個好兒啊?!?/p>
我無法滿足她的要求。每次來,她都問今天她的兒子能不能回去,盡管我們已經(jīng)把輪奸這種嚴(yán)重刑事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講了一遍又一遍。
因未成年,雖依法被減輕處罰,但因罪行嚴(yán)重且有前科,她兒子還是獲刑三年。宣判時,她在法庭上又哭又鬧,訴說他兒子的好,訴說與女孩子玩玩被判刑的不合理。
宣判結(jié)束后,我想,也許她兒子在監(jiān)獄比在家里要好。因?yàn)椋郀柣f過:“愛護(hù)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shù)?!?/p>
還有位老人,他已經(jīng)70歲了,但頭腦非常清醒,講起法律條文一套一套的。
“我孫子不構(gòu)成聚眾斗毆犯罪,只不過是幫朋友的忙。他為人仗義,這很好的啊!”案件前腳到,他領(lǐng)著兒子后腳就到了法院,父子炸雷般話語一次次在辦公室響起。
“我孫子多可愛啊,我兒子動孫子個指頭,我就要給兒子一拳。”
“我孫子成績好啊,我做了幾十年老師,也沒碰到過這么聰明的學(xué)生?!?/p>
一位退休教師,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者,捧著刑法為他的孫子?xùn)|奔西走喊冤叫屈。
他孫子剛滿18歲,卻是三起聚眾斗毆案的主犯。每次斗毆少則七八人,多則幾十人,且在聚眾斗毆中用長刀砍斷了他人的手指。
但他就是始終不渝地堅(jiān)信,他孫子無罪,他孫子的行為是仗義行為。即使上級法院維持了原判,他還在奔走。即使他孫子在終審宣判后都厭煩地罵父親和爺爺老糊涂,他還是或單獨(dú)或領(lǐng)著同樣執(zhí)著的兒子為孫子上訪。
人們也許以為這是特例。我也想,這是特例多好,但是,我常常遇到。
原因只有一個啊,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多少人愛著自己生命的延續(xù)。為了一個孩子,眾人寢食難安,傾注所有牽掛。父母之愛,隔代親情,殷殷切切,多么美麗的情感,長輩們常常會為此而露出神圣而又自豪的眼神。
可是,倘若愛失去理智,變成貌似濃厚人情味的溺愛,這種愛,便像罌粟花一樣,美麗,卻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