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長久以來對華的搖擺和疑懼心態(tài),最近又顯現了出來。9日,印度總理辛格表態(tài),印度要繼續(xù)與中國加強關系,但又以“中國威脅”為由,稱在彼此的領土爭議問題上,印度絕不妥協(xié),會繼續(xù)加強邊境防務。據相關報道證實,印度已開始在中印邊界增加部署了共計5-6萬的兩個師兵力。
印度這樣的言行無助于中印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也無助于印度看待外部世界的健康心態(tài),更使印度對自己在亞洲、在國際上的地位缺少清醒客觀的認識。正如英國學者阿南德所說,印度得了“自大與無助精神分裂癥”。
一直以來,印度對中國的看法都是十分矛盾的。印度人擔心在很多方面與中國的差距會不斷拉大,又總是喜歡炫耀自己“經濟慢跑”的持續(xù)耐力;印度為應對國內動蕩的局勢常常手忙腳亂,但對中國又總要顯示出一種強烈的體制優(yōu)越感;印度人總會用羨慕的目光注視著中國的發(fā)展,但在心底里又很不情愿把中國視為追趕的目標,中國就成了印度外交“虛擬威脅”和“超越對象”的混合體。
正是這種矛盾的心態(tài),導致了印度一些官員在對待中國時,總是不能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總是在自卑與自大之間搖擺,很難準確地把握印度與中國的關系。有印度官員甚至認為,印度沒有加入美日構建的對華包圍圈,就是對中國的恩惠,中國應當對印度的“厚愛”有所表示。中印兩國是中國更有求于印度,印度理應對中國有更多要求。
中印關系能有今天的發(fā)展,首先是與中國的努力分不開的。事實證明,是中國,而非印度,一直保持著對對方的謙遜姿態(tài)。印度與不少相鄰國家的關系,搞得別別扭扭,遠不如中國與這些國家的關系。從國際影響力、綜合國力來看,印度也比不上中國。《印度時報》自己承認:“中國看起來強大有力,而印度看起來虛弱無力?!?/p>
中印比較,中國實際上擁有的戰(zhàn)略空間更多、籌碼更多。中國的經濟規(guī)模是印度的3.5倍,印度在世界上,窮人最多、因難產而死的婦女最多、兒童營養(yǎng)不良最多,每年都會發(fā)生多起暴力、騷亂,恐怖襲擊。中國從來沒有把這些問題當成籌碼來向印度發(fā)難,盡管印度至今對達賴集團的管束并不能讓中國人滿意。
目前,雙方就邊界問題進行的談判已經進入艱難期。按理說,雙方都應照顧到大局。這時搞軍事部署的升級對中印雙方誰都不利。辛格的表態(tài)與印度政府的增兵計劃,很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誤解和戰(zhàn)略誤判,真要是搞出點什么動靜來,恐怕印度也是承受不了的。
中印要培養(yǎng)相互尊重,政府高官在涉及對方時首先要謹言慎行。這方面中國官員做到了,但像辛格這樣公開對中國不敬的印度官員卻不時出現。這是危險的。中印都是大國,互相需要,但中國是印度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印度只是中國的第十大貿易伙伴。中國沒有理由向印度的民族主義“磕頭”。這是底線,印度應該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