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飛
[中圖分類號]G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234(2009)02-0173-0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中央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戰(zhàn)略部署。作為與農業(yè)、農村、農民聯(lián)系最緊密的縣級新聞媒體,在推進新農村建設中,應該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擴大輿論影響,使新農村建設報道收到良好效果。
一、把握正確輿論導向,糾正片面認識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fā)展、生活寬裕、鄉(xiāng)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發(fā)展的要求。這五句話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內涵。所反映的中心意思就是農村各方面協(xié)調、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同時,這五句話又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不可分割。首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fā)展生產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首要的任務是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同時,要大力發(fā)展農村教育、衛(wèi)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社會事業(yè),發(fā)展農村基層民主,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促進農村和諧穩(wěn)定,推動農村全面進步。
但在新農村建設中,一些干部群眾片面理解新農村建設就是建新房,圖見效快,熱衷于村屯規(guī)劃,蓋房、修路,有的地方甚至搞“面子工程”,勞民傷財,引起群眾不滿。針對這些現象,縣級媒體應采取多種形式,把中央建設新農村的決定、要求、目的及意義進行及時報道。通過輿論宣傳,倡導“五提倡五不搞”,即提倡講究實效,不搞形式主義;提倡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提倡民主協(xié)商,不搞強迫命令;提倡突出特色,不搞強求一律;提倡引導扶持,不搞包辦代替。從而使干部群眾了解新農村建設的內容、措施、步驟、要求和目標等。做到正確理解、心中有數。同時,使廣大干部群眾認識到,新農村建設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工程,發(fā)展生產是各項目標的基礎和前提,是關鍵所在。
二、要選準報道的切入點,滿足農民需求
盡管這些年農村發(fā)展較快,但一些農村生產方式還比較落后,農民缺少致富信息,要么致富無門,要么致富艱難。他們不知道種什么農作物好賣,養(yǎng)什么牲畜賺錢;農作物、牲畜出現病害時,不知如何處理;遇到農產品銷售難等具體問題時也束手無策。迫切盼望致富的農民急需得到指導和幫助。所以,作為縣級新聞媒體有責任、有義務關注農村工作,關心農業(yè)生產、傾聽群眾呼聲,及時掌握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新要求,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致富搭建好信息平臺。
一是以推廣實用技術為切入點,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推介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安全的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通過介紹優(yōu)質農產品無公害生產、綠色食品生產、免耕栽培、節(jié)水灌溉、旱作農業(yè)、測土配方施肥、生物工程等,幫助農民依靠現代農業(yè)技術增加收入。
二是以傳播勞務技術和信息為切入點,促進農民就業(yè),拓寬就業(yè)門路。
三是以普及文化、科學知識為切入點,培養(yǎng)高素質農民。要大力宣傳服從和服務于黨在當前發(fā)展階段的基本路線,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的文化知識;要大力宣傳弘揚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傳播積極、健康、向上的文化知識;要大力宣傳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一切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知識;要大力宣傳為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文化知識。
四是以介紹經營知識為切入點,提高農業(yè)的組織化程度。要大力宣傳、介紹現代經營管理知識、產品營銷網絡建設、農產品市場化運作的途徑與策略等知識,引導農民了解農產品生產、開發(fā)、加工技術,幫助農民學會組織化生產、市場化運作。
五是以解讀政策措施為切入點,促進農村和諧。一項惠農政策措施的推行,如果農民理解不全、不透,往往會產生誤解。這就需要我們認真學習領會新政策,及時請專家進行講解,讓農民及時掌握、正確理解政策措施,確保政策措施貫徹實施不走樣。
三、要創(chuàng)新節(jié)目報道方式,做好服務引導
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新農村報道的主要受眾??h級媒體應該把報道視角從農業(yè)生產擴至農民生活,既關注農民增收,也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精神需求。在報道的內容上,從農村經濟向教育、科技、衛(wèi)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延伸,既報道農村經濟發(fā)展,又報道農民素質提高。多角度反映農村發(fā)展面貌。同時,在報道對象上,從干部轉向農民,以農民為報道主體,客觀反映農民之中的新人新事,全面展現當代農民新形象。
農民期望報道他們所關心、關注的人和事,反映他們身邊的故事,關注與其相似的普通人、平常事。為此,我們要利用多種報道形式,推介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優(yōu)秀事跡和典型經驗。在推介時,要堅持樹立平民觀點,立足平民視角,多用平民語言,貼近生活。樹立平民觀點就是宣傳典型時把典型的先進性和群眾性統(tǒng)一起來,把典型的先進性同普通農民的生產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農民能夠體會到先進典型的成功經驗就在自己身邊,切身感受到典型的激勵作用。立足平民視角就是站在農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注意報道中的平衡和中立立場。選定的典型要貼近農民日常生活,可信、可學、可見實效。多用平民語言就是報道時選用通俗易懂的生活語言和平實的語句來表達,讓普通農民通過報道,看到、聽到、聞到甚至能觸摸到活生生的事例,使他們易于理解、樂于接受。
四、要強化輿論監(jiān)督作用,維護農民利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關注。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有的農民不懂法,其權益常受侵害;一些利益熏心的不法之徒把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的黑手伸向農村,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假飼料、假農機等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農業(yè)生產,擾亂了農村市場,危害了農民健康。
對此。我們應該采取多種方式,向農民講解消費者權益、土地轉讓、農田保護、購買農資等農村常用的法律知識;講解各類農用物資真假識別方法,發(fā)現問題,如何維權。要根據季節(jié)和農業(yè)生產各時期特點,同工商、質量監(jiān)督、農委、物價、畜牧、土地等部門密切配合,采取連續(xù)報道的方式,播發(fā)各部門打擊侵農害農行為的新聞報道。
同時,針對農村目前出現的一些不和諧現象:如領取一免兩補資金后,許多人大吃大喝;聚眾賭博、封建迷信、婚事大操大辦等,我們要從宣傳“八榮八恥”入手,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引導作用,大力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提倡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愛崗敬業(yè)、愛護公物、遵紀守法的村民道德風尚,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批判那些不良習俗、風氣,引導農民學知識、講文明、講信用、比貢獻、比素質、改陋習、樹新風。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宣傳好、報道好新農村建設是新聞媒體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新聞媒體擴大輿論影響,增強自身張力的必需,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