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芭
在今天的電影圈,迪卡普里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萬人迷”,當年乘著《泰坦尼克號》,年輕英俊、充滿朝氣的他旋風般風靡全球,成為影迷心目中的青春偶像。年僅35歲就取得了令人欣羨的成就:19歲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提名,22歲獲封柏林影帝,兩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他的獲獎履歷令人炫目。當然和許多年輕演員一樣,他身材也曾一度發(fā)福走樣,布滿滄桑的臉也早已不是當年的青春叛逆少年模樣,但他不斷進步與成熟的演技都向世人昭示:他不僅僅是一個偶像,更是一名演員,一名可能載入史冊、創(chuàng)造歷史的演員。
在創(chuàng)造自己演藝事業(yè)的同時,迪卡普里奧還積極投身環(huán)保事業(yè),他住太陽能房子,開混合動力車,還投拍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紀錄片,迪卡普里奧說:“我人生的兩大激情就在于演戲和環(huán)境保護,在這兩件事上,我每天都非常努力地工作著?!?/p>
與達·芬奇同名的男孩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1974年11月11日出生于美國洛杉磯。他的名字取自文藝復(fù)興巨匠達·芬奇,這里面有個小故事,據(jù)說,當時已身懷六甲的他的母親在看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畫展時,肚子里的小寶寶踢了媽媽一腳,似乎對達·芬奇的畫很感興趣,因此媽媽就給寶寶取名萊昂納多。
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的母親是德國人,他的一頭金發(fā)和清秀的臉龐便得自母親。他父親是意大利人,曾是個不折不扣的嬉皮士,充滿著烏托邦的夢想,年輕時在紐約街頭過著放蕩的反潮流式的生活。在迪卡普里奧的許多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這種反叛的影子,大概也是遺傳基因所致吧。迪卡普里奧一出生,父母便離異了,但幸運的是,父母的離異并沒有給他的成長帶來什么不良影響。他一直和母親住在一起,周末則和父親一起度過,他和父母一直保持著親密關(guān)系。他們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可是他對學(xué)習(xí)不感興趣,但在影視表演方面在小小年紀就顯出了天分。5歲就參演電視劇,此后逐漸在一些電視劇、商業(yè)廣告和兒童節(jié)目中出鏡。
1990年,16歲的他參加了著名電視劇《成長的煩惱》的拍攝。因為觸及家庭生活倫理,情節(jié)真實生動,演員表演出色,這部劇集在中國也曾家喻戶曉,播出時引起不小的轟動。雖然迪卡普里奧在片中并未出演主角,只是客串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少年路克,但他無可挑剔的表演搶盡了風頭。此后,他片約不斷。1991年,完成了銀幕處女作《魔精3》。1993年,參加《這個男孩的生活》的拍攝,與大明星羅伯特·德尼羅演對手戲。他飾演一個跟隨母親逃離粗暴男友準備開始新生活的男孩,但當母親遇到一個修車工并與之結(jié)婚,以為可以過正常生活時,未曾料到這個男人也是一個粗魯沖動的人,而且是個酒鬼。迪卡普里奧飾演的少年因受繼父虐待,內(nèi)心無比痛苦壓抑,但仍然在心里藏著一份希望,渴望有一天逃離這種環(huán)境。他的演技首次受到公眾和媒體的關(guān)注。同年,他還出演了《戀戀情深》中的一個弱智兒童亞尼,約翰尼·德普飾演他的哥哥。聰明伶俐的迪卡普里奧飾演一個智力有問題的孩子無疑是個挑戰(zhàn),他以淳樸自然的表演贏得了觀眾,并獲得1994年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而此時,他只有19歲。1995年,迪卡普里奧又在《籃球日記》中塑造了一個問題青年,他熱愛籃球,夢想成為籃球明星,但又對現(xiàn)實不滿,他和朋友涂鴉墻壁,四處偷錢生事,對世事不公的憤怒變成他們生活的動力,最終沉溺于毒品難以自拔。迪卡普里奧骨子里的那份桀驁不馴和外表時而孩子般的幼稚、時而成人似的深沉,正好符合角色的需要。他將這個處于青春期、躁動不安的青年形象刻畫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同年,他又與大牌明星莎朗·斯通合作出演西部片《致命快感》。莎朗·斯通對迪卡普里奧評價極高,她稱贊,“這個年輕演員是我見過的演員中最有天賦的一個?!钡峡ㄆ绽飱W也確實不負厚望,他把人物身上那種少年槍手的狂妄和無畏精神以及與父輩沖突的性格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之后,他拍攝了《全蝕狂愛》,飾演同性戀詩人蘭波,又與大明星梅麗爾·斯特里普、戴安娜·基頓、羅伯特·德尼羅共同出演《馬文的房間》。年紀輕輕的他無疑是幸運的,不僅有機會與大明星合作,向他們學(xué)習(xí),而且飾演的角色也多是性格復(fù)雜的人物,這無疑鍛煉提高了他的演技。
1996年,在現(xiàn)代版《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他塑造了一個嶄新的羅密歐形象。在這部舊瓶裝新酒的莎士比亞名劇中,他的表演融狂躁不安、反叛精神和多愁善感于一體,這個現(xiàn)代版的羅密歐不僅成為億萬少女愛戀的偶像,而且也使他榮膺柏林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
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在人們的印象中,如果頒給一個人終身成就獎往往意味著此人要么年事已高,要么就已不幸辭世。所以當?shù)峡ㄆ绽飱W在30歲時就獲得圣塔芭芭拉國際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時,連他自己都坦言“難以置信”,他也因此成為最年輕的終身成就獎得主。而奇跡還在繼續(xù),33歲時,他再次榮獲終身成就獎,這次是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電影節(jié)上。雖然年紀輕輕就獲得此獎,難免惹來各種質(zhì)疑之聲,但是在更看重結(jié)果而非過程的現(xiàn)代社會,這絕對算得上是驕人的成績了。
迪卡普里奧一路走來可以說是相當順利。他與大明星合作,他是大導(dǎo)演馬丁·斯科塞斯喜愛的演員,他是票房冠軍,他是粉絲眼中的萬人迷,就連評論家也很喜歡他,從不吝惜溢美之詞。
說到迪卡普里奧的成就,我們不能不提到由大導(dǎo)演詹姆斯·卡梅隆執(zhí)導(dǎo)的影片《泰坦尼克號》。作為世紀大片,《泰坦尼克號》制造的神話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該片當年榮獲11項奧斯卡大獎,是有史以來全球最賣座的影片,這一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他與凱特·溫絲萊特出演的一對俊男美女將人們對美好愛情和善良人性的渴望與追求推向了極致。他在片中的表演是本色的,帥氣是天生的,玩世不恭是骨子里的,但畢竟這一次他演的是一個正常人,不是傻弟弟也不是同性戀詩人,而是一個清新、淳樸、簡單、自然的人物。對于演員來說,演一個正常人其實比演一個非正常的人更難。他的表演認真而投入,孩子氣的臉龐下蘊藏的熱情仿佛能把人融化,他不僅打動了“露絲”,更打動了無數(shù)少女的心。因此而引起的“泰坦尼克”效應(yīng)在此后很長時間久久不能消退。人們通常羨慕光環(huán)里的偶像,認為他們的生活是光鮮的,但迪卡普里奧回想起那段受粉絲追捧的日子卻是有些不堪回首。他曾經(jīng)在巴黎機場被一個瘋狂的影迷緊緊抱住大腿不放,讓他既尷尬不安又擔驚害怕。
《泰坦尼克號》成就了他,也讓他的形象貼上了標簽,他成了“大眾情人”的代名詞。迪卡普里奧是有野心的,他把成為一名成功的演員視為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標,他要尋求突破。從《鐵面人》到《海灘》,他一次次試圖脫胎換骨,但是影迷們卻依舊癡情地呼喚他為“杰克”。狗仔隊更熱衷于炒作的是這位情場浪子的花邊緋聞,頻頻更換的漂亮女友以及打架鬧事的喜怒無常。有些人認為他完了,從此只能墮落成一個吃喝玩樂的花花公子,演藝事業(yè)不會再有什么大起色,畢竟這種例子在五光十色的娛樂圈里比比皆是。好萊塢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同樣也可以毀滅奇跡。迪卡普里奧努力向人們證明他是一個認真的演員,他不僅能演好“杰克”,更能塑造好各色人物。2002年,他攜兩部影片的再度出現(xiàn)令人們驚詫不已。一部是由大導(dǎo)演馬丁·斯科塞斯執(zhí)導(dǎo)的電影《紐約黑幫》,他與奧斯卡影帝丹尼爾·戴·劉易斯共同演繹了一段19世紀60年代發(fā)生在紐約愛爾蘭移民中的愛恨情仇的故事。另一部是大導(dǎo)演斯皮爾伯格執(zhí)導(dǎo)、他與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出演的《有種來抓我》,片中他飾演一個擁有迷人外表和三寸不爛之舌的年輕騙子。這兩部影片上映后,雖然褒貶不一,但是迪卡普里奧畢竟在其中展現(xiàn)了作為演員的多面性。
2004年,馬丁·斯科塞斯的另一部影片《飛行者》面世了。這部影片取材自美國第一個億萬富翁霍華德·休斯的個人生平,聚焦于他早期的生活和對飛行的熱情,詳細描述了他傳奇般的發(fā)跡史。他是著名的好萊塢制片人和大亨;他入主美國環(huán)球航空公司并扭虧為盈;二戰(zhàn)期間,他主持藍云杉飛機的發(fā)明和改進;戰(zhàn)后他積極向電子領(lǐng)域拓展事業(yè);而他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也享有盛名。迪卡普里奧就飾演這個傳奇人物。一開始很多人懷疑他能否扮演好這個復(fù)雜角色,但是影片上映后他顛覆性的表演有力地回應(yīng)了人們的質(zhì)疑。他不再是杰克或者羅密歐,他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他緊鎖的眉頭顯得愈發(fā)凝重與深沉。從二十多歲演到將近五十歲,從得意時的光彩奪目、前呼后擁到強迫癥發(fā)作時被困在屋里的痛苦不堪、孤立無援,一個偏執(zhí)而充滿傳奇色彩的休斯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次他贏得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同時也贏得了第一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接著,2006年的《無間道風云》和《血鉆》給他帶來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雙提名,他是歷史上首個獲得最佳男主角雙提名的演員,同時在次年奧斯卡上他憑借《血鉆》再次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
《無間道風云》是他與大導(dǎo)演馬丁·斯科塞斯的第三次聯(lián)手。故事源于香港電影《無間道》,發(fā)生的地點從香港轉(zhuǎn)到了美國波士頓。迪卡普里奧飾演警方派到黑幫里的臥底,就是港版中梁朝偉那個角色,馬特·達蒙飾演黑幫在警察內(nèi)部的奸細,就是港版中劉德華那個人物。老牌明星杰克·尼科爾森扮演黑幫頭子。這部電影一舉奪得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四項大獎,成為當年奧斯卡的最大贏家。曾5次與奧斯卡獎失之交臂的導(dǎo)演馬丁·斯科塞斯,也憑借該片奪得了最佳導(dǎo)演大獎,最終將“小金人”收入囊中。馬丁·斯科塞斯十分注重塑造人物的性格,除了前期的劇本扎實,還在正式拍攝時預(yù)留了大量的空間,放手讓演員在進入狀態(tài)后即興排演,互相撞擊,深入挖掘潛藏在人物內(nèi)心的可能性。迪卡普里奧也不負導(dǎo)演的厚望,將這個臥底身處險惡環(huán)境,背負重重壓力時復(fù)雜矛盾的內(nèi)心世界演繹得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血鉆》的故事發(fā)生在20世紀90年代非洲的塞拉利昂。影片通過迪卡普里奧飾演的鉆石走私販和黑人所羅門一家的經(jīng)歷,揭露了非洲那些“帶血的鉆石”的來歷,甚至還有“娃娃兵”的黑暗一幕。當時塞拉利昂時局一片混亂,內(nèi)戰(zhàn)硝煙四起。丹尼·阿徹(迪卡普里奧飾),一個來自南非唯利是圖的商人,和所羅門·范迪,一名當?shù)氐臐O夫,被卷進了一場有關(guān)一塊稀世之寶粉色鉆石的紛爭當中,他們必須找到這塊鉆石,以此來挽救各自的性命。影片以個人經(jīng)歷帶出了深刻的大背景,直接向世人揭示了一個最真實的非洲——貧窮、被各種勢力摧殘掠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非洲。迪卡普里奧在接拍前用很長時間來揣摩角色,并提前到南非熟悉環(huán)境。由于要飾演的角色是南非人,他苦練南非人說英語的口音,為此專程到當?shù)氐木瓢膳c當?shù)厝孙嬀平徽?,學(xué)他們說話。他還上課接受語音老師的訓(xùn)練。拍攝期間他更是吃盡苦頭,甚至受了傷。這一切努力都是為演活片中的角色。終于一個操著一口南非口音、不惜代價追求私利卻又良心未泯、亦正亦邪的人物躍然于銀幕之上。最令人感動的鏡頭是影片結(jié)尾,迪卡普里奧坐在懸崖邊上,掩護黑人父子離去,冷眼看著沖上來的雇傭軍,欲與他們同歸于盡時,他用衛(wèi)星電話接通了在西方“文明世界”的女記者,告訴她,這里的景色真美。他的那種臨危不懼,從容不迫讓人不能不為之動容?;蛟S在傳統(tǒng)觀念里,這種字眼只能用在“好人”身上,這次我們要給這個壞人,一個走私犯,一個曾經(jīng)可以不擇手段達到自己目的的壞蛋以這種贊美之詞,是因為他身上閃爍出的人性之光。迪卡普里奧憑借這個角色獲得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提名無疑是圈內(nèi)外人士對他演技的充分肯定。這部影片也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他說:“在我親眼看到這些之前,我簡直無法想象那里(指非洲)有多么的不幸。我了解這一點時突然覺得我們原來生活在一個用語言難以形容的奢華的西方世界里?!?/p>
2008年,迪卡普里奧又為觀眾奉獻了兩部迥然不同的影片。一部是與凱特·溫絲萊特再度攜手的劇情片《革命之路》,另一部是驚險片《謊言之軀》。前者講述了美國上世紀50年代一對中產(chǎn)階級夫妻的故事。影片的賣點無疑是迪卡普里奧和凱特·溫絲萊特自《泰坦尼克號》后的再聚首。這兩個曾經(jīng)的偶像明星都為成為實力派演員而自毀形象不倦,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已成為“70”代演員中的佼佼者?!陡锩贰坊I拍之初,原本的男主角人選是馬特·達蒙,因檔期沖突而未達成合作。溫絲萊特這才突發(fā)奇想邀請老友迪卡普里奧出演。這個中產(chǎn)階級的角色對迪卡普里奧來說是相當新鮮的嘗試,但最吸引人的,還是能與11年前的老搭檔在銀幕上再續(xù)前緣。這一次,迪卡普里奧和溫絲萊特的撞擊遠比《泰坦尼克號》來得猛烈,來得震撼,如果說《泰坦尼克號》中的一對有情人只讓人們見識了愛情的美好與忠貞,讓人們充滿幻想和希望,那么《革命之路》中的夫妻則讓人領(lǐng)悟了生活的苦澀與矛盾,讓人在沉痛之余更多思考人生。溫絲萊特在評價迪卡普里奧時說:“他很有魅力,我由衷地認為他是他那一代最好的演員?!钡峡ㄆ绽飱W因此片獲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
《謊言之軀》則聚焦于中東背景下的反恐事件。迪卡普里奧扮演的美國特工只身潛入約旦調(diào)查一個恐怖組織,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驚險追殺后,盟友與敵人、真相與謊言交織在一起,令他深陷困境。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績不佳。這當然有很多原因,一方面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社會好像步入了“經(jīng)濟掛帥”的時代,“反恐”已不再是美國人最關(guān)心的主題;另一方面導(dǎo)演想要表現(xiàn)的東西太多,既要反映美國間諜活動背后的黑暗和欺騙性,又順帶加入宗教沖突、文化隔閡、恐怖主義等內(nèi)容,在情節(jié)的推動上前半部分也比較拖沓。迪卡普里奧演得十分投入,尤其是動作場面相當火暴,與奧斯卡影帝拉塞爾·克勞的對手戲也毫不遜色,但角色卻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叵胍幌?,從《無間道風云》、《血鉆》到《謊言之軀》,雖然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背景不同,迪卡普里奧飾演的人物也不同,但他們身上卻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都是孤膽英雄,都亦正亦邪。不斷重復(fù)相似的角色未必能一直贏來叫好。因此這部傾力之作并未給迪卡普里奧贏得什么榮譽。
正如他自己所說:“成功給予你最大的獎賞并不在于大街上的每個人一下子就能認出你,而是在你死后你的電影作品還會流傳下去?!睂τ诓胚^而立之年的他,演藝之路還很長??纯此雅诺?011年的檔期,我們就不難相信,迪卡普里奧還是野心勃勃。他主演的驚悚片《隔離島》已經(jīng)殺青,將于今年10月上映,這是他與恩師馬丁·斯科塞斯的第四度合作。以《蝙蝠俠6:暗夜騎士》為華納影業(yè)狂攬10億美元全球票房的英國導(dǎo)演克里斯托夫·諾蘭,正在籌拍科幻片《奠基》,已基本敲定迪卡普里奧為男主角。他還有可能和馬丁·斯科塞斯第五度合作,出演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迪卡普里奧多年來還不斷拓寬自己的事業(yè),不僅做演員,還參與電影的制作,當制片、做編劇,可謂是多棲影人,展現(xiàn)著他多方面的才華。
熱衷環(huán)保身體力行
迪卡普里奧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海洋生物學(xué)家,所以,環(huán)境問題一直是他關(guān)注的。
2007年,宣傳環(huán)保的紀錄片《第十一小時》上映,迪卡普里奧一人身兼監(jiān)制、編劇及旁白。影片訪問了超過50名與地球生態(tài)學(xué)有關(guān)的人物,其中包括前蘇聯(lián)總統(tǒng)戈爾巴喬夫、著名物理學(xué)家史帝芬·霍金和美國前中央情報局局長詹姆斯·沃爾斯等。影片不僅指出氣候異常變化造成的危機,而且對由此帶來的全人類共同面對的環(huán)境問題作了深入探索和研究。迪卡普里奧表示:“制作一部關(guān)于世界末日題材的影片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難事,但重要的是人們離開影院時能意識到他們有責任保護環(huán)境,然后做出一個簡單選擇,那就是行動起來,不再袖手旁觀?!?/p>
迪卡普里奧對自己的環(huán)保理念身體力行。他住在一個由太陽能提供能量的房子里,外出時開著一輛混合動力汽車。迪卡普里奧知道許多人可能還承擔不起這種生活方式,所以他表示保護環(huán)境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為了減少碳釋放,他會買一些低功率電燈泡和器械,這些并不貴。2009年柏林電影節(jié)的“電影和平”慈善晚宴上,迪卡普里奧獲大會頒發(fā)獎項,表彰他多年來對推動環(huán)保作出的貢獻。
才華和勤奮讓迪卡普里奧成為熠熠生輝的明星,而致力于環(huán)保則讓他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年紀輕輕就取得驕人成績,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他無疑是幸運的,但在燈紅酒綠的好萊塢他并沒有迷失自我,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無論是演戲還是環(huán)保,都干得有聲有色。他崇拜的前輩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杰克·尼克爾森都是演技派巨星,他正像他們一樣一步一個腳印,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