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敏 劉芳池
眾所周知,語音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變遷,各民族、各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而不斷的變化。所以,漢語語音的聲韻調(diào)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存在著交錯浸潤的量變,也存在著界限分明的質(zhì)變,是有系統(tǒng)、有規(guī)律的。所以絕對不能以一成不變的眼光去對待語音。本文根據(jù)《方言調(diào)查字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商務(wù)印書館1981年修訂本)所收的字(除去長葛話不用的字),與普通話進行比較,并依據(jù)其在上古及中古的聲韻調(diào)地位。討論河南長葛話的語音演變之規(guī)律。
一、聲母
通過對《方言調(diào)查字表》中例字的研究發(fā)現(xiàn)從中古至今長葛話的聲母系統(tǒng)變化并不是很顯著。而且與普通話的發(fā)展演變亦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還是存在以下的一些重要變化:
(1)中古的知、章、莊三組聲母在長葛話中依古韻攝、等、開合口的不同,讀為z、c、s和211、ch、sh兩套聲母。具體如下:1、知組根據(jù)等分為兩組,知二,讀為z類,如:茶罩站撐锃拆宅摘。只是江攝開口二等知組的聲母則是zh類,如撞戳濁。知三,讀為zh類,如:豬廚滯綴知遲癡追朝抽沾沉蟄纏撤椽珍秩椿術(shù)張著征植禾直程擲重。2、章組讀為zh類,如遮書殊世稅吹燒咒閃折針拾穿說真室春出章焯秤織正正月尺終祝。但止攝開口三等章組讀為z類,如:之支眵齒詩是。3、莊組字的演變較復雜。開口韻莊組字大體上讀為z類,如查沙齋豺柴差師事抄潲攝饞閘森澀山鍘虱色生窄。只有江攝二等組字和宕攝三等組字讀為zh類。如:窗雙捉,莊壯。合口韻莊組字讀為zh類。如:鋤梳摔閂刷率。在開口二等韻上,莊組字和知組二等字的演變情況相同。在三等韻上,莊組和知三章組在有的韻攝中對立,而在有的韻攝中合并。總的來說,中古知莊章三組聲母在長葛話中基本上依照等或開合口的不同分為兩組。雖然部分韻攝中三組聲母的情況是合而為一,但從總體上看,以一分為二為主。
在中古音系中,入聲韻和陽聲韻相配。近代漢語時期,官話中入聲字逐漸消失,歸人相應的陰聲韻中,和知章莊三組相拼的入聲字的韻母在歸人相應的陰聲韻母時也有合并和分化,它們的分合和相拼合的聲母表現(xiàn)一致。如果我們以人聲韻的消失時期為參照系來看長葛話三組聲母的演變時期,那么根據(jù)長葛話人聲韻依照聲母的不同讀為相應陰聲韻的情況,中古知章莊三組聲母在長葛話中的歸并時期應該在人聲消失之前?!巴粋€韻母常常因為聲母不同而分化,因此韻母的演變,還應從聲母的系、組來看?!闭且驗槁暷傅姆只M合,使中古同一韻攝同一小韻的人聲字出現(xiàn)分化合并。三組聲母的演變在官話中不一,大致有三種類型:①全部讀為zh②全部讀為z③三組聲母一分為二,部分讀z類,部分讀zb類。普通話和長葛話都是這種類型。長葛話目前的發(fā)展趨勢是向普通話靠攏。
(2)精組字沒有i介音的時候讀為z、c、s;有介音i、u的時候讀j、q、x,長葛話中的“徒”無論在上古還是中古都是徒母,屬于精組字,如依據(jù)上述規(guī)律,“徒”沒有i介音應讀為“cong”,但是在長葛話中卻被讀為“qiong”,這是在演變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不合之處,這種不合之處是由于古代的“見”、“精”兩組音分化出j、q、x來。就是說,現(xiàn)代的j、q、x是由古代的“精、清、雒、心、邪”和“見、溪、群、曉、匣”兩組音分化出來的。因為z、c、s的發(fā)音部位靠前,是舌尖前音,而i、u則是舌面前元音,二者拼合在一起,z、c、s就受i、u的影響往后靠,變成了舌面前的j、q、x。出現(xiàn)把“cong”讀為“qiong”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在演變過程中人為的加上了i介音,所以聲母為了適應i介音的加入,不得不由“c”改為了“q”。
(3)長葛話中的“藺”在上古和中古均屬日母,是半齒音,在《廣韻》中的反切是如順切,在今天的普通話中也讀為“run”,但是在長葛話中卻讀為“yun”,已經(jīng)變?yōu)榱肆懵暷缸?。我們在?廣韻)聲母與現(xiàn)代普通話聲母比較表》中可以得知:中古時日母字中是開口止攝的變?yōu)楝F(xiàn)在的零聲母;是其他情況的變?yōu)槠胀ㄔ捴械摹皉”聲母。“鶴”是合口三等臻攝,屬于其他情況卻在長葛方言中讀為了零聲母,說明它的聲母演變過程與普通話是不一致的。
二、韻母
通過對《方言調(diào)查字表》韻母表例字的研究,我們可以從中總結(jié)出長葛話韻母系統(tǒng)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的幾點特征:
(1)“河”與“合”普通話韻母是[e],但長葛話韻母為[uo];“月”和“缺”在普通話中均是[ye]韻母,但是在長葛話中卻是[uo],與普通話的韻母有很大的差別。在中古,“河”是果攝歌韻開口一等,“合”是成攝匣韻開口一等。,“月”是山攝月韻合口三等,“缺”是山攝屑韻合口四等均屬。果攝從《切韻》時代到現(xiàn)代普通話,它的主要元音的變化是分而不是合,《廣韻》中它的主要元音是一個后低元音[a],在現(xiàn)代普通話中,有的念(如戈歌河何),有的念[o](如波坡婆),有的念[uo](如多拖火),有的念[ie](如茄),念[ye]的(如瘸靴),還有念[a]的(如他),“河”在長葛話中讀為“huo”。是果攝在分化過程中,它讀成了有異于普通話演變方向的其它分支。在韻母的演變過程中,成攝并入山攝。
(2)“綠”普通話韻母為[y],長葛話韻母為[u],這是因為在中古“綠”是通攝燭韻合口三等,它在向普通話的演變過程中有的念[y],有的念[u],普通話讀音選擇了[y]韻母,而長葛話則選擇了[u]韻母。
(3)“藥”普通話韻母為[iau],長葛話韻母為[uo],在中古“藥”是宕攝藥韻開口三等,它在向普通話的演變過程中有[iau]、[uo]、[ye]三個韻母,長葛話選擇了[uo]韻母。
三、聲調(diào)
由以上兩表可以看出長葛方言中有五個調(diào)值,但是卻只有三個調(diào)類。參照長葛方言調(diào)查表(一)(二)中所列古調(diào)類、古聲母清濁的情況以及長葛調(diào)類和普通話調(diào)類的不同之處,可以得出以下的演變規(guī)律和特點:
(1)今長葛方言中只有陰平、陽平和去聲三個調(diào)類,而沒有上聲調(diào)類。
(2)古平聲中的清聲母字,今長葛話為“陽平”;古平聲中的濁聲母字,今長葛話為“去聲”。這與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的演變規(guī)律不同,在北京話中,古平聲的清聲母字今為“陰平”;濁聲母字今為“阻平”。
(3)古上聲中的清聲母字和濁聲母字(包括全濁和次濁),今長葛話為“陰平”,而北京話中古上聲的清、次濁聲母今仍為“上聲”;全濁聲母字今為“去聲”。
(4)古去聲字(清、全濁)今長葛話均為“去聲”,這與普通話的演變規(guī)律是一致的,但雖屬同一調(diào)類,調(diào)值有所不同。
(5)今長葛話與普通話一樣沒有人聲,凡古人聲都分別歸為其他各類中。古人聲中的清聲母字在今長葛話中讀為“陽平”和“去聲”;全濁聲母字讀為“去聲”,而今天的北京話中全濁聲母字讀為“陽平”。
四、結(jié)語
以上本文對長葛話的聲韻調(diào)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對在長葛話中體現(xiàn)出來的語音演變特征進行了分類探討,揭示了一些讀音與普通話讀音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得出的結(jié)論基本上與漢語語音的發(fā)展史相合,但是本文只是依據(jù)《方言調(diào)查字表》中的例字進行的研究,可能不能完全反映長葛話的聲韻調(diào)特點,只希望對豐富漢語語音史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