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蓓華
隨著新課程的誕生,音樂藝術越來越光彩奪目,音樂教育的形式也在轉變。誠心誠意地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真真正正把課堂學習的舞臺讓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這才是時代呼喚的課堂,是符合現(xiàn)代教學基本理念的課堂,更是學生渴望的課堂。那怎樣在教師的指引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感受、表現(xiàn)、創(chuàng)造音樂的主角呢?通過自己努力實踐與思考,已有了以下看法:
一、 微笑面對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氛圍
還記得蒙娜麗莎的微笑嗎?那微笑甜美動人,可親可愛,無不讓人為之傾倒。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更何況我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傳授的是人間最美的語言——音樂。記得有一次在上《口哨與小狗》這課,我要求學生站起來學學小男孩邊吹口哨邊行走的神氣模樣。有一個胖墩墩的小男孩,學得特別像,加上那滑稽的動作逗得全班大笑,我情不自禁地拍掌叫好,隨即課堂上充滿了笑聲與掌聲。課后有位學生悄悄地跟我說:“史老師,你笑起來真美。”此時我意識到老師的一個微笑對學生是多么重要,從此我時時提醒自己一定要微笑,長時間下來,學生很愿意跟我接觸,課堂氣氛也變得融洽、和諧。微笑是架起師生心靈相通的橋梁,是消除學生畏懼的良藥,是開啟學生對教師信任的金鑰匙,只有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才能在課堂上充分體現(xiàn)自我。
二、 巧妙運用語言,激發(fā)參與欲望
有位教育家曾說過,使孩子從生下來就處于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中,處于優(yōu)美的聲樂包圍中,才能發(fā)展音樂方面的非凡能力,以語言來訓練學生的樂感,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解釋,再現(xiàn)音樂。所以巧妙地運用語言,對激發(fā)學生參與欲望與主動性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1)語言簡練、鮮明,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簡練鮮明的語言,能讓學生理解透徹,具有啟發(fā)性。如《頑皮的小杜鵑》一課,教師提問:林中有一只頑皮的小杜鵑,它在干什么呢?學生馬上能隨著歌聲去尋找答案,接著老師說:“誰能表演一下頑皮的杜鵑?”學生又能積極跟著老師彈奏的歌曲旋律模仿小杜鵑,這樣在聆聽中學習歌曲,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2)語言有趣,生動。趣味性的語言是一種調劑品,使人放松,給人帶來歡樂,并在快樂中學習。如在音樂課上,有些學生坐著的時候喜歡彎著腰,弓著背,這時我便說:“哦,我們班上有幾位老爺爺、老奶奶”,說完學做他們的樣子。全班樂開了花,被笑的學生則立刻挺起胸,端正坐著,這樣在玩笑中教育了學生,既風趣又效果佳。藝術性的語言使課堂變得輕松而活潑,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更大的提高。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學生,教師只有加強課堂語言的學習與錘煉,才能讓課堂上的音樂美與語言美達到統(tǒng)一,只有讓學生感受到美,他們才能主動追求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
三、 創(chuàng)設自由空間,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教師要勇于從傳統(tǒng)的角色中跳出來,變‘教書匠為‘設計師‘指導師‘合作伙伴,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造寬松、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睘榇宋蚁氤鱿鄳膶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在自信中進行,引導學生自信嘗試,自信表達,自信探究,自信創(chuàng)造。并且我深信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huán)境里,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和自信,才敢于表現(xiàn)自己,才會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例如在學完歌曲后,讓學生自己組織進行歌表演。讓學生完全能夠展現(xiàn)自我,充分發(fā)揮自我優(yōu)勢。留給學生一點空間,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自由飛翔,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充分地發(fā)揮。
四、 合理評價,維持學生主動積極性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師的注意力首先是發(fā)展人的主動性”“教師必須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學生的主動性逐漸加強,擺脫自然天性,而成為一個真正的人”。合理評價是學生成為主體的保證。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優(yōu)秀,都希望自己時時受到表揚。對于那些所謂的“差生”我特別注意,只要他們有半點進步,就加以表揚。并且在課外跟他談心,了解思想狀況。在教學中,經常有些不愛動的學生,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就特意在歌唱的時候讓他們來伴奏,欣賞的時候,鼓勵他們回答問題。
音樂教育是人的教育,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展現(xiàn)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使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飛舞。
(溧陽市平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