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偉 李冬梅
一、檔案工作與和諧社會的關系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順應歷史發(fā)展變化,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是我國處于體制轉軌、社會轉型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zhí)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
構建和諧社會,是在黨的十六大上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提出來的,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又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黨執(zhí)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明確提出。這一重要論斷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豐富和發(fā)展。因此,深刻理解和把握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豐富內涵,對我們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fā)展、全面進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同時,也對做好新時期檔案工作提出新的目標和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它包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的檔案工作在內的各方面工作,檔案工作要自始自終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為了建設和諧的檔案工作中,就要遵循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吨腥A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五條從法律高度對我國檔案工作的基本原則作了明確規(guī)定:檔案實行統(tǒng)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維護檔案完整與安全,便于社會各方面的利用。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從事檔案工作,必須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而科學發(fā)展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要堅持的重要指導思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檔案工作面臨的形勢
進入新世紀,我國正處于一個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轉型時期。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征程中,經濟騰飛,科技迅變,文化昌盛,知識經濟,信息時代,休閑日增……這一個又一個奔涌而來的浪潮是檔案工作發(fā)展的大好機遇,但也對檔案工作帶來諸多的挑戰(zhàn),它們已經而且必將繼續(xù)對檔案工作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是在檔案工作隊伍中,人才發(fā)展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在縣級綜合檔案館中,真真具有檔案專業(yè)畢業(yè)的人才極少,絕大多數是從其他事業(yè)、企業(yè)中調進來的。因此,在檔案工作隊伍中,文化知識結構不合理,內耗不少,思想保守,缺乏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二是檔案信息化建設任重道遠。人類社會在科學技術的強勁推動下,正以驚人的速度跨入“信息時代”,電子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廣泛利用,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電子文件。電子文件的產生,決不僅意味著一種新型載體檔案的誕生,而且也標志著人類記錄信息、承載信息、傳達信息、留存信息和開發(fā)信息的方式發(fā)生了深刻的革命。這場革命是紙張發(fā)明和近現代檔案學理論產生以來,在檔案工作等領域里發(fā)生的最劇烈的一次變革,它直接影響著檔案工作的運作、方式、基本理論及思維觀念。
三是資源共建與共享已成趨勢。資源共建與共享是整個社會信息存貯、傳播事業(yè)的理想境界。現階段檔案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宏觀規(guī)劃和管理,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熱衷于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滿足陶醉于自給自足的古代檔案庫、藏書樓的收集觀念,并依然影響著當前的檔案收集工作;有的地區(qū)、部門的檔案館不顧檔案利用中的全局利益和檔案保管中的社會總成本,相互爭搶;有的檔案館之間,特色不明顯,卻又有大量不合理的重復,你有我也有,你無我也無;在現代網絡環(huán)境下,有的檔案館自我封閉,不求合作,自身發(fā)展的空間越來越小,甚至到了無所事事的處境。
三、如何做好新時期的檔案工作
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為了做好新時期的檔案工作,更好地為其他各項工作服務,就必須堅持以下幾點。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理論和方向,這是搞好檔案工作的根本保障。也就是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tǒng)領檔案工作,堅持科學的發(fā)展觀,始終保持檔案工作的政治方向不變。
二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準則。2006年 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同志在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民盟、民進聯組會上提出,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是要堅持“八榮八恥”。 因為檔案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檔案工作者應具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甘為人梯,不計得失,熱心服務的職業(yè)道德;同時,還要愛護檔案,尊重歷史,忠于職守,無私無畏地維護黨和國家的歷史真實面貌。
三是加強依法治檔和法制宣傳工作的力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以及有關檔案工作的方針、政策及規(guī)章,強化檔案工作的法治力度,提高檔案工作行政執(zhí)法能力,增強全社會公民的檔案意識,培養(yǎng)全體公民愛護檔案的公德,鼓勵各種有利于保護檔案的行為,積極引導全體公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同時,更加積極爭取各級領導對檔案事業(yè)的高度重視,促進檔案工作的快速發(fā)展。
四是加強“兩中心一基地”建設。各級綜合檔案館是黨和國家的科學文化事業(yè)機構,是永久保管檔案的基地,是科學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檔案史料的中心。在確保檔案的完整和安全的條件下,積極提供利用,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建設檔案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就是要便于社會各方面利用檔案。因此,要不斷更新服務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不斷推出服務方式,把檔案利用服務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同時,通過檔案展覽等各種形式,將館藏的珍貴檔案、革命歷史檔案等向觀眾開放,使檔案館成為對全體公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增強人們的愛國熱情。
五是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茖W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和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各級各類檔案館要積極建設數字檔案館。為了節(jié)約社會成本,要把檔案數字化建設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辦公數字化工程中,建立公眾服務網絡站,并與圖書、博物館等文獻部門建立信息資源共享系統(tǒng)。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要把出現的新理論、新技術及時地運用在檔案工作的具體實踐中去,才能使檔案工作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六是加強檔案隊伍人才的教育培訓工作,豐富知識,提高工作能力。當前,各國、各地區(qū)、各行業(yè)的競爭,主要是人才的競爭。在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中,人的素質的高低,始終是第一位的。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檔案工作隊伍,對建設和諧的檔案事業(yè),必將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
總之,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堅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積極做好檔案工作各方面的協調、全面發(fā)展,使檔案事業(yè)更好地為其他各項事業(yè)服務,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奮斗。檔案工作的明天會更好。
(編輯/李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