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號
有一次和朋友外出,見一爿古玩店里有兩只梅瓶,一只是南宋青白釉的;一只是明代青花人物紋的。他都很喜歡,但囊中羞澀只有夠買一只的錢,買哪一只更好,讓我做參謀,我建議他買明代的那只。他反有疑惑,不是宋代的年份更早一些嗎,為什么要買明代的?我說,明代的那只是陳設(shè)瓷,做工比較精致一些。他接受了我的意見。
古玩年份長,有年份長的歷史價值,但買古玩一定要防止東西越老越好的誤區(qū)。從個人收藏的角度來看,古玩應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有名頭的;第二類是沒有名頭但做工精致;第三類則是大路貨。例如,書畫收藏,主要是看名頭,名頭越大的越有收藏價值;沒有名頭的就要看筆頭,所謂筆頭,就是畫工要精致;既沒有名頭,畫工也不精致的作品就屬于大路貨。而瓷器收藏,官窯器有款或沒有款當然是屬于有名頭的,這還應包括名窯口的精品、有名家制作款、有名人題款或相互饋贈物品和使用物品;沒有名頭的,就要選工藝精湛,有的在當時就是作為工藝品的,這種東西只要價格合理,有一件可收一件,是很有收藏價值的。關(guān)鍵是要注意,切不要將生活上的一般用品、隨葬的冥器等大路貨,都當寶貝來收藏。如飲食器皿,當時可能就是普通家庭使用的,可以收藏,但收藏的價值就不大了。收藏有名頭的機會不多,但古代做工精湛可稱為工藝品的畢竟也是少數(shù),現(xiàn)在古玩流通領(lǐng)域主要還是大路貨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還有不少粗制濫造的東西。大路貨的東西,除非做專題收藏,否則最好不要去碰。收藏界有許多佼佼者,我曾多次聽他們很有感觸地談起,剛開始搞收藏時,由于缺少專家指點,都走過不少買大路貨的彎路。他們這種長期親歷積累的經(jīng)驗,收藏的后來者,應該引以為戒,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選擇。
宋代的梅瓶是酒具,當時叫“經(jīng)瓶”。其基本造型是小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據(jù)考證是明代以后被人稱為梅瓶的。瓶子一般以其形狀而得名的較多,出于什么緣故“經(jīng)瓶”后來被稱為梅瓶,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有兩種看法,一種認為是因為其清瘦,形似梅花,因其形而得名,故叫梅瓶;另一種看法認為是因為明代以后經(jīng)常被人用來插梅花,故稱梅瓶。我倒另有想法,因為在宋代,景德鎮(zhèn)窯的刻劃、模印,以及吉州窯的剪紙貼花的梅花紋,是宋代經(jīng)瓶主要裝飾技法,是否因其突出的裝飾效果,而被后人稱為梅瓶?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我也收藏有兩只梅瓶。一只是北宋時期景德鎮(zhèn)青白釉素面的;一只是南宋時期吉州永和窯黑釉褐彩的。此類梅瓶在宋代,應該都是酒具,是屬于實用瓷一類的。由于這兩只梅瓶出身的窯口尚可,工藝精細,釉色燒制還算可以,保存完整,有一定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在分類上,應該還不算大路貨一類。
名頭、精致與大路貨這三個詞,是古玩專家鑒賞時,對鑒賞物品評價常用的語言,用這三個詞來劃類是否更通俗一些,沒有把握,供讀者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