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霞
(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qū)實驗小學471000)
【摘要】小學生學寫作文總是經歷由想到說、從說到寫的過程。中低年級學生學寫作文,首先要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這就需要在互動交流中借鑒、模仿、領悟、創(chuàng)新,通過你說我說、你問我答、你做我想的形式,喚醒沉睡的記憶,豐富內心的體驗,理清自身的思路。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借鑒、創(chuàng)新,便可以進一步將思維碰撞的結果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說;加強訓練,使學生善說;授予方法,使學生會說;適當鼓勵,使學生想說。從而,為寫作鋪平道路。
【關鍵詞】樂說、善說、會說、想說
葉圣陶先生說“作文與說話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說話的經驗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啟示?!薄笆篱g如果有所謂作文方法,也不過順著說話想心思的自然規(guī)律加以說明而已?!笨梢妼W生學習作文總是經歷由想到說、從說到寫的過程。
中低年級學生學寫作文,不只是書寫個體的經驗與感悟,也需要在互動交流中借鑒、模仿、領悟、創(chuàng)新,通過你說我說、你問我答、你做我想的形式,喚醒沉睡的記憶,豐富內心的體驗,理清自身的思路。教師要在學生親歷情境、獲得體驗后,以問題來啟發(fā)學生對話,并適當進行思路上的引導。此時教師再讓學生進行即興練筆,用文字把自己討論、交流的內容記錄下來,就水到渠成了。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說
在有情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不但不會有壓力,而且會樂此不疲,記憶、理解、創(chuàng)造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習作就是一種極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在寫"有趣的游戲"的習作課上,我滿懷激情地把學生帶入玩的游戲中,并要求學生在玩中觀察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場面。同學們有的玩“老鷹捉小雞”,有的玩“搶凳子”,有的玩捉迷藏,有的打沙包。他們分組玩得很開心,還是注意觀察了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場面。這在班上交流時表露無遺,如:“我猛地去抓雞寶寶,雞寶寶一閃,我差點摔在地上”,“老鷹一會兒向左跑,一會兒向右跑,突然來了個聲東擊西,一下子逮住了雞寶寶”,“老鷹累得滿臉通紅”,“有只雞寶寶不小心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同學們隨著音樂圍著凳子轉,目不轉睛地盯著凳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表達自己玩的感受,分享游戲的快樂,老師話鋒一轉:“同學們說得真好!其實把你們玩兒的過程,說的內容用一段話寫下來就是一篇作文?!薄罢娴模俊庇腥寺冻鲶@喜的表情,顯然表示作文竟如此簡單。水到渠成,學生寫起來就有話可說,有真情可吐。
2.授予方法,使學生會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中年級作文要“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為了降低難度,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我的具體做法是讓大家來共同作文,出示一個作文題目,讓全班同學來共同口述這篇作文。如,寫景物的文章,我就抓住學校有效的習作資源--教室門前的梧桐樹,讓學生走出課堂,到操場上上一節(jié)習作指導課,學生實地“考察”,從遠到近看,從整體到部分看,或從上到下,或由遠及近。經過一番仔細觀察,有了鮮活的習作素材,說的時候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互相指正,老師也把自己當作學生當中的一員,參與共同作文,適時點撥或糾正學生口頭作文中的毛病??谑鲎魑臅r,要讓學生充分地說,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說,說得越具體越好。再如,寫人的文章,要讓學生能從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內心活動等方面有層次地觀察、體驗,展開合理的想象,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當學生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借鑒、創(chuàng)新,便可以進一步將思維碰撞的結果內化為自己的獨特感受。
3.加強訓練,使學生善說
至于說話的內容,怎樣把話說好,葉老提出兩項標準:一是老實,二是明白。他說:既不能“花言巧語,言不由衷”,也不能認是為否,將虛作實;既不能“含含糊糊,不明不白”,也不能“顛三倒四,嚕里嚕蘇”。前者是不老實,后者是不明確?!熬褪钦f又老實又明確的話?!币虼?,教師要特別注意指導學生,說完整的話,通順的話,明確的話,有條理的話。
說話訓練方式很多,如看圖說話,觀察生活說話,聽故事說話,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等等。不論運用哪種方式,教師的示范很重要。教師的語言不僅要完整、連貫、正確,而且還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說話要嚴格要求,無論何時不說一句不完整的話,說一句一定要表達出一個意思,使人家聽了都能夠明白;無論何時不把一個不很了解的詞應用在語言里,也不把一個不很適當的詞強湊在語言里。
教師在指導學生說話時,可以按以下程序去訓練:①要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 ②先想想:你對這些事是怎么認識的,先說什么,后說什么,再說什么,要先后連貫,條理清楚③每句話要說得準確、通順、用詞恰當,合乎語言規(guī)律。
4.適當鼓勵,使學生想說。
適時恰當地鼓勵學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說話習慣的重要手段。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苯虒W中,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加以評價,會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如,“您說得真棒,說明你用心思考了。”“這位同學能指出別人的不足,還能恰當地用上這個詞語,我們應該向他學習?!背晒κ谴偈箤W生持續(xù)學習的最有效動力,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自己的贊揚,要時常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這樣,愿意口頭表達的意識就會在學生頭腦中逐步扎根,他們會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
收稿日期:2009-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