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綜述媽祖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趨勢

        2009-06-04 04:23:10黃文格
        學周刊·中旬刊 2009年1期
        關鍵詞:品牌發(fā)展

        黃文格

        【摘 要】分析探索媽祖由民間信仰演化成區(qū)域性特色文化,直至世界共識的媽祖文化的歷程。在海西文化建設中,踐行胡錦濤主席2006年1月視察福建時:“……媽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臺灣民眾的精神生活當中,福建要運用這一豐富資源,在促進兩岸交流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的重要指示,發(fā)揮特色優(yōu)勢,注重打造媽祖文化品牌,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關鍵詞】媽祖文化 確立 發(fā)展 品牌

        福建是海西的主體,省委、省政府提出把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建設成為科學發(fā)展的先行區(qū)、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qū),符合時代的要求,順應了海峽兩岸形勢發(fā)展。隨著閩臺交流和合作不斷升溫,閩臺兩地的“五緣”: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日益凸顯,福建在推進經貿合作、交通聯系、旅游合作、農業(yè)合作、文化交流和載體建設的“六求”亮點不斷閃現。福建正在抓住一切機遇,開創(chuàng)先行先試新局面。2006年1月,胡錦濤主席在福建考察工作時強調:“……媽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臺灣民眾精神生活當中,福建要運用這一豐富資源,在促進兩岸交流中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备=ňo緊抓住了進一步傳播媽祖文化的機遇,運用媽祖信仰特色資源,不斷推進媽祖文化品牌建設,構建和諧海西文化,密切了大陸、港澳臺和全球華人的同胞往來,形成了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強大凝聚力。本文擬就媽祖文化的形成、發(fā)展、壯大進行分析,旨在探索發(fā)揮媽祖資源優(yōu)勢,服務海西文化建設,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一、媽祖文化的確立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顧名思義,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年來尊崇、信仰媽祖的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媽祖本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一介女子,卻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民間在傳頌她,宋、元、明、清帝王們給予了35次封號(有40次、36次、35次之說,本文偏重于35次)。尤其清代對媽祖的褒封創(chuàng)下了五個之“最”:次數最多,達14次,與宋代持平;規(guī)格最高,“天后”為最高封號,加上尊稱“天上圣母”,均達到極限;字數最多,同治十一年達64字;密度最大,咸豐一朝封5次;最有規(guī)則,封號雖多,按順序疊加,有承續(xù)性、有序性。同時,清朝賜封媽祖三代,令地方官員春秋諭祭,載入國家祀典,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禮,繼孔子、關公之后成為清朝三大祀典之一。

        1.媽祖其人其事基本概況。

        福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存一部清代林清標編著的《敕封天后志》,記載媽祖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卒于宋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與歷代相沿的民間媽祖圣誕和升天祭日相符。媽祖出生地有兩種說法,宋紹興二十年(1150年),廖鵬飛撰《圣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嘉定二年(1209年)李俊甫撰《莆陽比事》,寶佑五年(1257年)黃巖孫撰《仙溪志》,開慶元年(1259年)李丑文《靈惠妃廟記》等認為媽祖為湄洲人。湄洲島上現有“天妃故里”崖刻和“天妃祖跡,地名上林”石刻等,明清編修的一些《林氏族譜》和《敕封天后志》認為媽祖出生在湄洲島對岸的港里村。過去,港里村賢良港是湄洲島的渡口,近在咫尺。港里村現存媽祖故居、媽祖“窺井得符”的“受符井”、清乾隆五十一年《重建天后祠記》碑刻、《歷代褒封微號》碑刻等。目前一致認為媽祖出生于莆田港里村,于湄洲島羽化升天,是閩林始祖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莆田九牧林蘊的八世孫女,其父林惟愨,母王氏,生一男六女,媽祖為第六女,因媽祖出生至滿月間都不啼哭,便取名林默。民間尊稱“祖姑”“媽祖”,臺灣也稱“湄洲媽”“開臺媽”“銀同媽”“溫陵媽”或“大甲媽”等等。

        據《敕封天后志》和民間傳說,媽祖在世二十八年,出生神奇,尤其16歲時,“窺井得符”后,“身在室中,神游方外,談吉兇禍福,靡不奇中”。歷“機上救親”“舫海尋兄”“救商”(化木附舟)“菜嶼長青”“禱雨”“降伏二神”“收晏公”“懇請卻病”“收高里鬼”“除水患”“除怪風”“收伏二怪”至“湄嶼飛升”,這些圣跡記載體現了媽祖生前救難庇民的思想境界,贏得尊稱“神姑”。她在湄洲島羽化升天后,湄洲鄉(xiāng)民為紀念她,立祠奉祀,稱之“通賢靈女”。

        2.媽祖信仰發(fā)展歷程創(chuàng)造了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媽祖信仰文化內涵。

        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tǒng)、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tǒng)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媽祖自宋雍熙四年(987年)去世以來的一千多年里,從宋代湄洲鄉(xiāng)民“僅落落數椽”立祠奉祀,歷經元、明、清三代,逐步走向鼎盛。媽祖信仰的發(fā)展歷程,遺留下來大量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如建筑宮廟、媽祖圣跡壁畫、石刻、崖刻等不可移動文物,以及歷史上各時代的媽祖木雕像、文人墨客記載媽祖宮廟或圣跡的文獻、圖書資料等移動文物。

        宋代,商人三寶,滿載異貨要通外國,舟停湄洲,不得起航,“遂詣祠拜禱,其椗立起?!比龑毇@利后為答謝媽祖護航,第一次擴建神女祠,即湄洲媽祖祖廟,經歷代修建、重建,湄洲媽祖祖廟于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媽祖祭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明黃仲昭《八閩通志》記載:北宋咸平二年(999年),湄洲媽祖第一次分靈到與湄洲祖廟遙遙相對的平海灣北岸平海衛(wèi)城外,創(chuàng)建了平海天后宮,現今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媽祖托夢興化灣內港寧海墩人:“我湄洲神女,其木實所憑也,宜祀我,當賜爾福?!薄班l(xiāng)人告于制干李公(李富)”“吾聞湄有神姑,顯跡久矣?!庇谑抢罡弧澳急姞I基建廟塑像崇祀,號曰圣墩。”媽祖分靈在北宋已到仙游縣楓亭港,宋劉克莊《楓亭新建妃廟記》“元符初(1098年),水漂一爐,溯流而至,里人咸感夢曰湄洲之神也,迎置錦屏山下,草創(chuàng)數楹祀之?!薄峨贩馓旌笾尽吠瑯邮珍洝般~爐溯流”稱:“宋哲宗元符初(1098年),莆南六十里,地名曰楓亭,其溪達海。”“水漂一銅爐”,“溯流而至”,“楓人同得夢云:我湄神也,欲為爾一鄉(xiāng)造福?!庇谑抢锶恕皞湎慊ǚ钽~爐至錦屏山下,草構數椽祀焉?!边@樣,北宋年間,湄洲媽祖已分靈到了湄洲灣、平海灣、興化灣,但僅限于民間信仰。

        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給事中路允迪出使高麗遇險,轉危為安。隨船的莆田涵江洋尾村李振告知是家鄉(xiāng)信奉的圣墩女神搭救,路允迪回朝復命奏聞,宋朝廷賜圣墩廟額名“順濟”,這是媽祖信仰第一次得到朝延的認可,按宋神宗熙寧年間禮制:“諸神祠無爵號者賜廟額,已賜額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從其本封;婦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具封號者初二字,再加四字?!钡侥纤胃咦诮B興二十六年(1156年),詔封媽祖為“靈惠夫人”,這是媽祖第一次得到朝廷的封號。至景定三年(1262年)的106年間,宋朝廷對媽祖褒封達十四次之多,其中四次封“夫人”,十次封“妃”。媽祖宮廟數量急劇上升,“妃廟遍于莆,凡大墟市,小聚落,皆有之。”其中最有名的是白湖廟,位于宋興化軍城外白湖市,是興化灣入口到軍城的海船聚泊碼頭,交易之盛,人稱“水市”。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年),白湖“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立廟之地,少師陳公俊卿聞之,驗其地,果吉,因以奉神?!庇诖文杲ǔ砂缀R。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記“其妃之靈著,多于海洋中,佑護船舶,其功甚大,民之疾苦,悉賴帲幪?!蹦纤螌W者陳宓說:“今仰白湖香火,幾半天下。”宋寧宗趙擴說:“靈惠妃宅于白湖,福此閩粵。”

        元代媽祖信仰主要表現在漕運護航方面,元初利用運河進行漕運,把南方糧米源源不斷地漕運到元大都。后來從海上開辟航線進行漕運,漕船的官兵和船民們仰賴媽祖的庇佑,是他們航海中的精神寄托和戰(zhàn)勝航行中艱難險阻的力量,屢次得以化險為夷。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以庇護漕運”,晉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終元一代,共褒封五次,并賜天下天妃宮廟額曰“靈慈”,遣使到漕運沿途各廟致祭,列為定例,載入國家祀典,每年依制致祭。

        明代實行海禁政策,但增強了朝廷與外國的朝貢和使節(jié)貿易,媽祖便成了朝廷使節(jié)們的護身符。明代媽祖宮廟多系外交使節(jié)興建或重建,鄭和修建的南京下關天妃宮、江蘇太倉天妃宮、劉家港天妃宮、長樂南山天妃宮、泉州天妃宮、湄洲媽祖祖廟;使臣張源興建的廣東赤灣天妃宮;冊封使夏子陽等興建的琉球那霸下天妃宮等等。這些媽祖宮廟官建居多,規(guī)模較大,名揚海內外,遺留下來的石刻碑文和文獻資料最多,是研究媽祖信仰的重要實物資料。雖然,明朝對媽祖的褒封在歷代中最少,僅兩次,且基本上沿襲元代媽祖封號為“圣妃”“天妃”,但遣官祭祀多達十四次,永樂七年至宣德六年(1409-1431年),朝廷曾先后八次遣官到湄洲媽祖祖廟致祭。

        清代媽祖信仰達到巔峰,包括臺灣的媽祖宮廟在清代移民和開發(fā)過程中迅速建立起來,統(tǒng)計顯示,臺灣1500多座媽祖宮廟基本上是清代遺留,特別是一些媽祖宮廟多是明末或清初創(chuàng)建,至今仍然香火旺盛。清代媽祖信仰范圍廣泛,在朝廷體現“護國庇民”“助海戰(zhàn)”“濟世救人”,在民間則成了祈求平安、祈福的萬能之神。清代媽祖信仰最大特色是:在褒封媽祖十四次的基礎上,上自大清皇帝,下至官員大量地給媽祖宮廟賜匾、題匾,推崇至極。這些遺留下來的匾額見證了媽祖信仰的輝煌歷史,是媽祖信仰的重要歷史載物。莆田湄洲島麟山宮存清道光年間福建汀漳龍道攝理臺灣府事方傳燧書贈的“圣跡益彰”匾,臺南大天后宮存其另一方匾額 “德侔天地”,這是閩臺緣的重要歷史見證物。清乾隆二年(1737年)晉封媽祖為“天后”,把媽祖神格推向頂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詔普天下人行三跪九叩禮”,“歲以春秋致祭”。同治十一年(1872年),媽祖封號字數多達64字,創(chuàng)歷史之最。

        中華民國建立后,于民國十八年(1929年)內務部取締全國所有神廟,莆田林春聲等呈請福建省民政廳上報國民政府批準改天后宮稱“林孝女祠”。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民國政府推行的所謂“新生活運動”,禁止一切神廟香火。由于林默生前救父尋兄及其他孝行,符合“四維”(禮、義、廉、恥)、“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新生活運動”宗旨,全國天后宮廟改名“林孝女祠”,媽祖信仰在民間得以延續(xù)。臺灣在日本投降后,于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臺南天后宮進香團抵湄洲島謁祖,當時進香令旗今猶在,見證了臺灣同胞割不斷的媽祖情和同胞情。

        新中國成立后,在歷時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破四舊”中,媽祖廟毀廢甚多。十一屆三中全會,政府恢復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78年湄洲島十多位信眾在林聰治帶領下,自籌資金,在原媽祖祖廟遺址上重建寢殿,拉開了祖國大陸媽祖信仰的新序幕,迎來了媽祖信仰的春天。人們從各種途徑追尋歷代遺留下來媽祖宮廟的足跡,發(fā)掘先人遺留的媽祖石刻碑文、壁畫,曾秘密掩藏的媽祖木雕像、文獻資料等紛紛歸寧,奉獻出來。媽祖祭典的禮儀也不斷地挖掘整理,并付諸實踐。如山東長島顯應宮宋代禮制和“八佾舞”以及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湄洲媽祖祭典”第二批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回娘家”習俗。長島顯應宮還應邀赴臺灣傳授宋代媽祖禮議和“八佾舞”。這些歷史上各朝代崇尚媽祖信仰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政府和民間的普遍承認和推崇,構成了媽祖信仰文化的內涵,為深入研究媽祖信仰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使媽祖信仰文化不斷從多角度加以研究,最終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現代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促進媽祖信仰文化成為世界的共識。

        “文革”結束后,媽祖信仰重新煥發(fā)生機,對媽祖的研究從莆田涵江霞徐天后宮收藏的《明代星圖》開始,1976年,蔣維琰和航海專家黃季成對《明代星圖》進行研究,在《文物》雜志發(fā)表了《涵江天后宮的明代星圖》,引起重視。1977年10月,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文物》雜志社召集有關學者座談,認為此圖補充了從宋至清古星圖的某些缺環(huán),與航海有密切關系,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1981年,《中國建設》(第九期)首次載文介紹湄洲祖廟概況和近幾年廟會情況。1983年,湄洲祖廟修復和祭祀活動,引起社會議論。時任福建省委書記項南批示:媽祖廟可以修復。從此,媽祖信仰終于解禁,不再是封建迷信的“代名詞”了。1985年,肖一平在全國民俗年會上提出“媽祖學”一說,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關注。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朱天順教授甚至把媽祖研究課題帶到了國際學術講壇。1986年5月,在朱天順、肖一平等倡議下,由原莆田縣政協(xié)牽頭,在莆田東巖山召開“紀念媽祖誕辰1026年學術研討會”,這是有組織地開展媽祖信仰研究地開始。1986年1月1日,湄洲媽祖祖廟舉行開光儀式,首屆董事會宣告成立,時任莆田市政協(xié)主席的林文豪先生推舉為董事長,開創(chuàng)了政府官員兼任媽祖廟職務的先河。

        林文豪先生不僅具有學者淵博的知識,而且具有敏睿的政治遠見。在媽祖信仰徘徊在迷信與民俗之間時,他便致力于媽祖信仰文化的研究,他洞悉海峽兩岸民意,從閩臺媽祖信仰同宗同源之祈求出發(fā),積極推進媽祖信仰文化發(fā)展,有力推動了臺海和平之旅。1987年10月28日,莆田市隆重舉行媽祖羽化千年祭暨學術研討會,來自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及省內8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會議。會上,上海師范大學林文金教授在《應該重視媽祖文化研究》一文中明確提出“媽祖文化”這一概念,認為媽祖?zhèn)髡f及所形成的民間信仰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但持質疑者稱媽祖沒有著作傳世,也沒有形成獨立的思想體系。為了展示媽祖信仰文化,在千年祭期間,推出了《媽祖信仰源流展》,編撰了第一本較系統(tǒng)介紹媽祖的《湄洲媽祖》,并成立了媽祖研究會,林文豪親任會長?!度嗣駮r報》(海外版)首次發(fā)表署名文章《媽祖足跡遍天下——訪湄洲祖廟董事長林文豪》(作者張安南)。美聯社記者以美聯社中國莆田電訊發(fā)出采訪來湄洲尋根謁祖臺胞的報道。同年,莆田市人民政府邀請著名書法家、九十一歲高齡林散之題寫“海峽和平女神”,鐫刻在湄洲島祖廟山上。這樣,在意識形態(tài)中官方和民間達成了媽祖信仰的共識,賦予媽祖信仰文化新內容,適應了海峽兩岸形勢發(fā)展之需求。

        1990年4月,媽祖信仰研究迎來了第二次高潮,“紀念媽祖誕辰1030周年媽祖文化國際學術討論會”在莆田市召開,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和中國內地以及臺灣、香港地區(qū)的專家學者共120多人出席會議,這次會議上“媽祖文化”概念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主張對媽祖信仰應從宗教學、民俗學、文學、藝術、建筑學、服飾、祭典等方面進行研究,甚至應把海上交通史、中外關系史、閩臺關系史、華僑史等結合起來。會議還提供了《媽祖文獻資料》、《媽祖信仰與祖廟》兩本史料書。林文豪先生對前者評價“如把媽祖研究的深入開展比做一項系統(tǒng)工程的話,那么這部書的出版又算是其中的基礎工程,它將使今后媽祖研究有一個更堅實可靠的基礎,它的作用也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愈見顯著?!?/p>

        1993年11月25日,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和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籌劃,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和臺灣鹿耳門圣母廟聯合主辦的《媽祖信仰民俗文物展》在臺灣鹿耳門圣母廟開幕,這是大陸媽祖民俗文物首次赴臺灣展出,引起極大轟動。1995年4月22日,由澳門海事博物館、澳門文化研究會聯合主辦的“媽祖信仰歷史文化研討會”在澳門開幕,澳門知名人士、澳門文化研究會會長梁披云致開幕詞,證實媽祖信仰文化引起廣泛重視。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克輝于2000年7月18日到湄洲島調研媽祖信仰文化,表明了國家對媽祖信仰文化的高度關注。2004年6月18日,國家民政部批準籌備成立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10月31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在湄洲島正式成立,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克輝當選會長,包括50多家臺灣媽祖文化機構在內的海內外170多家媽祖文化機構申請入會。媽祖信仰文化在海內外信眾、專家學者全方位、多角度詮釋下,從迷信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標志著在海內外具有廣泛和深遠影響的媽祖信仰文化成了世界共識,并正式納入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范疇。

        二、媽祖文化的發(fā)展

        1.從組織機構看媽祖文化的發(fā)展。

        1986年1月,湄洲島媽祖祖廟董事會成立后,媽祖信仰文化活動開始了有組織、有步驟地運作。次年10月,媽祖研究會成立,則推動了媽祖信仰文化史料收集整理工作的發(fā)展,相繼出版了《媽祖千年祭》畫冊、《媽祖》大型史料畫冊《媽祖圣跡》《媽祖文獻資料》《媽祖信仰與祖廟》《清代媽祖檔案史料匯編》等。中國歷史博物館也編纂了《<天后圣母事跡圖志> <天津天后宮行會圖>合輯》。1997年6月,閩臺媽祖文化研究會在廈門大學成立。10月,湄洲媽祖文化研究中心成立。2004年6月18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成立,把分布在2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億多媽祖信眾,5000多座媽祖宮廟,特別是海峽東岸的1600多萬臺灣信眾,1500多座媽祖宮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體現了“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2005年4月30日,莆田學院正式成立了全國第一家高校媽祖文化研究機構——媽祖文化研究所,以促進校內外廣大媽祖文化研究者的合作與交流。2005年5月1日,由文化部主管,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主辦的《中華媽祖》正式創(chuàng)刊,知名人士霍英東、馬萬祺、陳江和被聘為名譽顧問,張克輝、林兆樞、林金榜、鄭銘坤、蔡永常 、蔡長奎為顧問,社長、總編輯為林國良先生。為了引領媽祖信仰文化研究,2007年2月15日,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在莆田市區(qū)東巖山舉行奠基儀式。從此,媽祖信仰文化研究有了更加廣闊的舞臺。

        2.從現代文藝等創(chuàng)作成果看媽祖文化的繁榮。

        著名作家馮驥才說:“一份遺產后邊應該有幾個學者。如果沒有學者,這遺產便會徒有其名,遭人亂用,甚至庸俗化地揮霍。學者對遺產的意義,是從精神文化層面把握它、挖掘它、弘揚它,不讓它在市場時代中失卻了它獨有的精神本質?!睉c幸的是在媽祖信仰文化研究中,一大批的專家學者、文藝工作者懷著對媽祖的虔誠之心,以嚴謹與沉靜的學風挖掘媽祖信仰文化的內涵,提煉媽祖精神的精髓,使媽祖文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在媽祖信仰史料整理方面,蔣維琰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以嚴謹的治學風范,從事著媽祖史料工作30年,碩果累累,主要有《媽祖研究資料目錄索引》《歷代媽祖詩詠輯注》《媽祖研究文集》《媽祖文獻史料匯編》等等(含合著)。民俗學者尚潔的《皇會》,對天津皇會進行了深層的分析、研究、總結,提出了自己見識與理念。林慶昌的《媽祖真跡》校注了《敕封天后志》,也提出了見解。林祖良的大型史料畫冊《媽祖》和臺灣董振雄的《心靈原鄉(xiāng)》以及廣東陸豐市媽祖文化研究會編撰的《媽祖之光耀陸豐》則從照片角度記錄了媽祖文化遺產的軌跡。尤其是《心靈原鄉(xiāng)》,書中3200幅圖片和10多萬字紀實文字,記錄兩岸媽祖文化交流1987年至2002年的往事,展示了兩岸上百家宮廟的歷史淵源、發(fā)展變遷,以及大甲鎮(zhèn)瀾宮繞境全程,這是對傳統(tǒng)文化及時有力的保護和搶救。

        在文學影視創(chuàng)作方面,張克輝的《湄洲島奇緣》拍攝成23集電視劇,反映兩岸同胞骨肉親情故事,被列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2006年度全國電視劇題材規(guī)劃。天津京劇院編創(chuàng)演出的京劇《媽祖》榮獲第十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鄭懷興的六集越劇電視劇《媽祖》,由中央電視臺導演執(zhí)導,在央視戲曲頻道黃金時間播出。此外,還有楊金遠的《媽祖?zhèn)髌妗穭”?;鄭宜庸根據鄭懷興同名戲曲劇本改編的電影文學劇本《媽祖》等等。

        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李尚清的《祖廟盛會》在北京舉行的全國民間音樂舞蹈比賽中獲得“創(chuàng)作、指揮、演奏、輔導一等獎”。莆田籍香港作曲家李家華的《天后傳奇》,被海內外眾多樂團爭相演奏。唐炳椿作詞、孫佳作曲的《湄洲緣》被選入《湄洲島奇緣》電視劇插曲。王宏作詞、印青作曲的《相聚在媽祖故鄉(xiāng)》獲首屆全國主旋律歌曲征集活動優(yōu)秀歌詞獎,2006年5月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湄洲島演出中選作結尾主題曲。廣東赤灣天后宮邀請著名詞作家彭慶元、著名作曲家尹良先生創(chuàng)作《天后頌》,由60多人合唱團錄制而成國內首張媽祖音樂組歌CD專輯。此外,《媽祖頌》由著名歌唱家彭麗媛在中國?長島中華媽祖文化節(jié)“媽祖情?四海心”大型文藝演出中作為壓軸歌曲演唱等等。

        在動漫創(chuàng)作方面,由臺北中華卡通制作有限公司與北京電影集團聯合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數字動畫電影《海之傳說——媽祖》于2007年7月在臺北首映。2008年4月27日,在湄洲島舉行《海之傳說——媽祖》大陸首映式。2007年9月,首部中韓合作的動漫大片《海上女神媽祖》在福建廈門“9.8”投洽會上順利簽約。

        在工藝創(chuàng)作方面,2007年第三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yè)博覽會上首次展出的,由100多位藝術家花費5年心血,使用近40噸玉石原料精雕而成的巨幅玉石鑲嵌作品《媽祖》,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特別金獎。這套巨幅連屏將媽祖圣跡濃縮成數十個系列主題,是目前世界上反映媽祖故事規(guī)模最宏大,雕刻最精美的藝術珍品。 2007年10月,海峽媽祖旅游紀念品設計大賽中,《湄洲媽祖》獲最佳設計金獎;臺灣旋轉水晶媽祖臺座《鴻運亨通》獲最佳創(chuàng)意金獎;《祈航》獲最佳造型金獎。

        3.從交流平臺看媽祖文化的影響。

        1987年,臺灣大甲鎮(zhèn)瀾宮常務董事楊焙元率17人繞道日本,參加了湄洲媽祖祖廟和賢良港天后祖祠紀念媽祖升天千年祭典,開創(chuàng)了兩岸媽祖信仰交流的新紀元,具有重大意議。1989年5月6日,臺灣宜蘭蘇澳南天后宮董事會組織20艘船共224人突破臺灣禁令,直航湄洲島朝拜媽祖,創(chuàng)下了建國以來直航湄洲朝拜媽祖的先河。1997年1月應臺灣信眾懇請,湄洲媽祖祖廟媽祖金身巡游臺灣102天,駐蹕19個市、縣、36座分靈廟,朝拜信眾上千萬人次,盛況空前。2002年5月,湄洲媽祖金身首次從海上直航巡安金門,給久早的金門帶來一場甘雨,信眾無不稱奇。2004年10月,祖廟媽祖金身首次赴澳門,接受數十萬人瞻仰膜拜。2006年9月,由臺灣大甲鎮(zhèn)瀾宮發(fā)起臺灣50多家媽祖廟宇、4300多位臺灣信眾與在大陸的2700多位臺胞信眾,組成7000多人強大陣容的2006年臺灣媽祖聯誼會暨大甲鎮(zhèn)瀾宮湄洲謁祖進香團,經金廈航線直航來莆田,進行為期4天的謁祖進香之旅和民俗文化交流活動,這是目前最大規(guī)模的兩岸媽祖文化交流盛事,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張克輝、臺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等會見了信眾代表,中央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實況轉播了盛況。

        在媽祖民俗文物交流方面,1993年10月和2004年6月,福建省考古博物館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兩次媽祖信仰文物赴臺展,引起極大反響。2007年3月,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等單位聯合主辦了“冠袍錦繡——(臺灣)董振雄兩岸媽祖文物收藏展”,這些難得的媽祖文物,是董振雄先生多年來從海峽兩岸搜集的珍貴藏品。

        在媽祖文化研究交流方面,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莆田湄洲島舉辦了三屆“湄洲媽祖?海峽論壇”,與會知名人士、專家學者圍繞主題進行了深層次的討論。2006年5月,第二屆論壇上知名人士唐樹備、胡漢湘、謝啟大、馬繼列、郭俊次等圍繞“媽祖文化交流與兩岸海上直航”主題作了演講,表達了兩岸人士期盼海上直航的愿望。2007年10月第三屆論壇則圍繞“媽祖文化與華人華僑”進行研討交流,來自菲律賓、日本、馬來西亞、新西蘭等1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20多位僑領和專家參加了論壇。中國僑聯主席林兆樞出席并作演講。與會專家學者提出了與臺、港、澳和外國一些重要宮廟,特別是兩岸攜手聯合申報中華媽祖文化為“世遺”的建議,認為“媽祖文化在時間上越千年,在空間上跨國界,文化內涵豐富外延廣博等特質完全切合聯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具備了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所需要的空間性、時間性、文化性三個條件,具有重要的文化價值、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在媽祖文化帶動旅游產業(yè)方面,媽祖文化的交流必然帶動其他行業(yè)的發(fā)展,尤為突出的是旅游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莆田已成功舉辦了九屆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第九屆則正式升格為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著力打造成媽祖的盛典、聯誼交流的盛會、經貿合作的盛事、共享歡樂的平臺。特別是與臺灣旅游行業(yè)加強交流與合作,極大促進了兩岸旅游的繁榮和發(fā)展。本屆旅游節(jié)還注入了“生態(tài)文明”理念,湄洲島經過多年的美化整治和莆田市傾力打造通往媽祖圣地的“綠色長廊”建設,營造“暢、潔、美”的朝圣環(huán)境,得到了國家林業(yè)局、中國生態(tài)道德教育促進會的充分肯定,把中國第一個生態(tài)文明建設示范基地的牌子授予湄洲島,提升了湄洲島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形象,必將更大推動湄洲島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

        媽祖文化交流不僅僅局限在福建省內,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在海內外都建立了廣泛的交流平臺。目前,協(xié)會會員達376個,理事達237個,常務理事達51個。2007年9月山東長島成功舉辦了“中國?長島中華媽祖文化節(jié)”,包括臺灣在內的15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各界人士共1000多人參加,張克輝發(fā)來賀信,臺盟中央副主席劉亦銘出席。央視著名主持人趙寶樂、朱迅主持了“四海心、媽祖情”大型文藝晚會,著名歌唱家彭麗嬡、郁鈞劍等參加了演出。在天津,民間有“先有天妃宮,后有天津衛(wèi)”一說,與媽祖的淵源關系非同一般。2006年9月,第三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游節(jié)在天津天后宮隆重開幕。張克輝出席并宣布開幕,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戴相龍致辭,海內外2000多位賓客、5000多位游客、3萬多位天津市民參加了活動。2007年5月,天津天后宮舉行天后圣母赴天津莆田會館“省親散?!被顒?,中斷近百年的傳統(tǒng)民俗得以再現。2006年9月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鎊率湄洲媽祖文化交流團赴馬來西亞、新加坡進行訪問考察,促進了海外華人華橋的交流與合作,擴大了媽祖文化在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2006年9月,加拿大卑詩省坎伯蘭市市長貝茨?費雷德特先生專程到湄洲媽祖祖廟恭請一尊媽祖神像,擬在坎伯蘭市建廟奉祀,讓華人華僑朝拜,并吸引他們投資開發(fā)煤炭資源。

        4.從設施建設看媽祖文化的趨勢。

        改革開放30年來,湄洲媽祖祖廟在廣大信眾的支持,特別是臺灣同胞信眾的鼎力捐助下,規(guī)模日益擴大,形成了西軸線和南軸線大型建筑,氣勢恢宏,為海內外朝圣者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也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90年在湄洲島祖廟山頂創(chuàng)建一座高14.35米,用365塊花崗石雕砌的媽祖石雕像,成為媽祖文化的標志招牌。2002年9月,在臺灣媽祖聯誼會的捐助下,賢良港媽祖故居竣工,并對外開放。2006年10月24日,備受海峽兩岸同胞矚目的媽祖文化傳世景觀——媽祖閣,在莆田市忠門半島麒山上奠基開工。2007年6月25日,媽祖閣封頂,閣高四層,總高度32.3米,寓意媽祖農歷三月二十三日誕辰,主體建筑占地990平方米,寓意媽祖農歷九月初九升天。整體設計古樸典雅,融傳統(tǒng)風格與當代特色于一體,平面為四角減缺方形海棠狀,金色琉璃瓦面頂。媽祖閣下是莆田市正在興建中規(guī)劃面積19平方公里的莆田新次中心區(qū)媽祖城。2007年2月,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在莆田市區(qū)東巖山奠基,2008年9月18日舉行落成典禮,占地14.5畝,總建筑面積4282平方米,由4座仿古樓房組成,主樓仿古譙樓格式建造,形成莆田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

        在山東長島、澳門、金門、廣東南沙、陸豐等地,都有在建或已建媽祖文化公園和媽祖標志性建筑,這些設施的建設將把媽祖文化永久地留在中華兒女的心中,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2007年5月27日,為滿足廣大媽祖信眾真誠而美好的愿望,進一步展現湄洲媽祖祖廟的威儀和風范,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等聯合向海內外發(fā)出《捐鑄媽祖金像,永享平安吉祥》倡儀書,正式啟動“媽祖金像工程”。該傳世景觀工程擬鑄造一尊高3.23米,重323公斤的全球第一大純金媽祖神像,安奉在祖廟順濟殿,供廣大信眾永久朝拜和游客觀賞。載至2007年11月1日,媽祖信眾認捐總額達1095.5566萬元。

        三、媽祖文化的品牌

        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名譽理事長烏丙安教授對媽祖有精辟的論述,他說:“以媽祖故里民俗為標志的莆田地區(qū)民俗特色文化,充分展現了中華年俗原形態(tài)文化的豐富性和杰出的創(chuàng)造性。這種古老的地域性本土民俗特色文化,經過千百年來的廣泛傳播和世代傳承,已經發(fā)展成為波及海峽兩岸和五大洲華人社區(qū)聚落的民俗文化圈層,已經產生了落地生根并開花結果的大文化傳播的積極效果,并且已經轉化為廣大地區(qū)億萬華人的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令世人驚嘆和贊美。莆田地區(qū)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鮮明的促進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巨大感召力;具有啟迪億萬民眾群體同心同德,同呼吸共命運的強大凝聚力;具有增強全民族團結和增進全社會穩(wěn)定的巨大同心力。同時,以其深情厚意的人文關懷和悲天憫人的精神鼓舞,構成了難能可貴的和諧文化交流和文化共享的重要紐帶?!?/p>

        因此,筆者認為要在海西文化建設中有大作為,應運用好媽祖文化品牌資源優(yōu)勢,體現先行先試,實現媽祖文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抓名人效應,擴大媽祖文化影響。

        臺灣有1500多座媽祖宮廟,1600多萬媽祖信眾,可以說媽祖與臺灣民眾已經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從臺中縣大甲鎮(zhèn)瀾宮八天七夜的繞境進香,萬人空巷的場面窺其一斑,不少知名人士參與其中,甚至為許多媽祖宮廟題匾。湄洲媽祖祖廟收到了來自臺灣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先生題贈“神昭海表”墨寶。2004年,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先生為湄洲媽祖祖廟題贈“圣德配天”墨寶。2005年9月17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先生一行專程到祖廟進香朝拜媽祖,并于2006年2月19日為湄洲媽祖祖廟題贈“風調雨順”墨寶。臺灣知名人士王金平先生曾多次參與在臺灣舉辦的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活動。于2007年題贈“恩被四?!蹦珜殻徒o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此外,連戰(zhàn)先生還為南京天妃宮題贈“慈航普濟”。2007年4月27日為天津天后宮題贈“圣德存母心,恩慈佑黎庶”。宋楚瑜先生為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題贈“護國庇民”,為莆田白湖順濟廟題贈“宏仁善濟”。早年孫中山曾在臺灣天后宮祭拜媽祖時,也借梁啟超之句題聯:“向四海顯神通千秋不朽,歷數朝受封典萬世流芳”。汪道涵為湄洲島媽祖碑林題寫“媽祖情系兩岸”等等?,F在在各地舉辦的媽祖文化藝術節(jié)、媽祖論壇等活動中,高層官員、僑領、各界知名人士、知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媽祖文化發(fā)展。

        所有這些知名人士本身就是宣傳載體,他們的影響力波及范圍廣,要把他們對媽祖文化的真知灼見,整理出來,廣為宣傳,擴大媽祖文化的影響。

        2.抓聯誼結親,做大做強媽祖文化。

        自從1988年10月臺灣北港朝天宮與湄洲媽祖祖廟締結“至親廟”以來,海內外著名的媽祖宮廟基本上都與湄洲媽祖祖廟締結了“至親廟”,并進行了密切的交流。近年來,在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的推動下,海內外媽祖宮廟的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加深了相互的情誼,真正體現了“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的和諧氛圍。因此,要積極引導大小媽祖宮廟挖掘特色,在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加強媽祖宮廟之間的溝通,統(tǒng)一規(guī)范祭祀禮儀,搭建交流平臺,實現共贏互利的局面,把媽祖文化做大做強。

        3.抓文藝精品,傳承媽祖文化精髓。

        隨著媽祖信仰資源的不斷發(fā)掘,文學藝術界人士以敏捷的思路,緊扣時代脈搏,創(chuàng)作了大量反映媽祖精神的文學、影視、戲曲、音樂,工藝、美術作品等,這些作品體現出媽祖“真、善、美”和博愛精神,洗滌了人們的心靈,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其中,有的作品獲得了國家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所以,應有組織地加強創(chuàng)作媽祖題材作品的隊伍建設,適當地采取獎勵措施,鼓勵文藝工作者們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4.抓品牌創(chuàng)新,實現媽祖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

        目前媽祖史料研究專家學者側重于挖掘媽祖原始史料的收集整理,為媽祖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文化研究學者側重于挖掘媽祖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引導廣大信眾倡導精神文明心靈家園建設。文藝工作者則是提煉媽祖文化精髓,以作品鼓舞人,以媽祖精神啟迪人。文化產業(yè)開發(fā)者從經濟角度開發(fā)媽祖文化蘊涵的商機,莆田學院環(huán)生系研究所成功開發(fā)了淡水附殼像形珍珠像模工藝流程和培育技術,培育出高質量媽祖像形淡水珍珠。這些人在各自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了使星星之火促成燎原之勢,必須把資源聚合成一體集中展示媽祖文化品牌,就要建立一座媽祖博物館,把媽祖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成果、文藝作品等收集陳列出來,在運作上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采取政府主導,民間運作方式,盡快建設一所具有媽祖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專題性媽祖博物館。此外,應發(fā)揮中華媽祖文化研究院的主導作用,增強海內外媽祖文化研究機構的交流與資源共享、成果共享。相信在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媽祖文化必將為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5.抓“世遺”申報,助推海西文化大發(fā)展。

        2006年10月30日,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xié)會、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閩臺文化學術研討會在莆田舉行,來自閩、臺、港、澳兩岸四地的近百名專家學者與會研討,張克輝發(fā)來賀信,中國商業(yè)文化研究會會長胡平、全國政協(xié)港澳臺僑委副主任何少川、臺灣海峽兩岸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會長郭俊次博士等出席研討會,部分專家學者聯合發(fā)出倡議,將中華媽祖文化納入國家申報“世遺”名錄。2007年10月,第三屆“湄洲媽祖?海峽論壇”上專家同樣提出了這個建議。因此,應盡快成立籌委員正式啟動籌辦中華媽祖文化申報“世遺”的工作 ,聯合一切力量,廣泛收集申報資料、統(tǒng)一規(guī)范運作。

        參考文獻

        [1]《湄洲媽祖》(1987年)

        [2]《海神媽祖》(2001年)

        [3]《莆田縣宗教志》

        [4]《大甲鎮(zhèn)瀾宮》(臺灣)

        [5]《媽祖?zhèn)鳌罚?998年臺灣王家聲)

        [6]《臺南大天后宮》(2004年臺南大天后宮管理委員會印行)

        [7]《媽祖史錄》黃國華(《中華媽祖》雜志)

        [8]《中華媽祖》雜志(2006年、2007年)

        猜你喜歡
        品牌發(fā)展
        邁上十四五發(fā)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fā),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fā)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fā)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fā)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恩典皮具品牌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
        品牌包裝設計中的色彩研究
        從電影到品牌:看黃渤的“品牌化”之路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51:50
        旅游經濟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4:06
        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品牌建立探討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fā)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女同性恋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bav|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日本a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女人天堂av人禽交在线观看|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古典| 精品乱码卡1卡2卡3免费开放|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一|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综合|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无毒不卡| 国产专区国产av| 国产va在线播放| h视频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激情偷乱人伦小说视频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ⅴ|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 日本高清www午色夜高清视频| 亚洲福利视频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爱| 蜜桃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h在线观看| 国产内射999视频一区| 国产真实乱对白在线观看| av免费一区二区久久| 先锋五月婷婷丁香草草|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五月天亚洲av优女天堂| 精品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久久99天堂av亚洲av| 人妻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深夜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女同| 亚洲综合伊人久久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免费人成再在线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