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明
清代以前,漢人是不剃發(fā)的,士大夫更是深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道理,平時連一縷頭發(fā)都不會剪掉。但李白成攻進北京后卻詫異地發(fā)現(xiàn),很多明朝官員都頂著個明晃晃的大光頭。
大順軍兵臨城下,他們不忙著保衛(wèi)首都,也不著急守財、保命,卻抽出寶貴的時間剃了個光頭,圖的是什么呢?
李自成的謀士宋獻策一針見血地說道:“此輩既不能捐軀殉難,以全忠義,又不肯委身歸順,以事真主,顧乃巧立權宜,徘徊岐路,忠節(jié)既虧,心跡難料?!?/p>
宋獻策確實厲害,他一眼就看出了這些剃頭大臣的意圖。中國向來有“主辱臣死”的說法,當年秦昭王約趙惠文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突然非逼著趙王為他彈瑟一曲,藺相如一看主子受辱立即拔劍上前,逼著秦王給趙王擊缶,一副要拼命的架勢?!爸鳌比璩忌星业盟?,“主”要是死了,作為大明臣子,他們沒有追隨先帝而去的勇氣,可他們也不愿意投降李自成,怎么辦呢?
思來想去,一個絕招橫空出世——我不想為國捐軀,為國捐發(fā)也算夠意思了吧?李自成要是強迫我繼續(xù)為新政權服務,我就把帽子一摘,亮出锃亮的大光頭。此招一出,估計李自成也沒辦法。因為大順政權畢竟是漢人政權,在漢人的觀念里光頭的不是和尚就是罪犯。讓一個光頭當官,大順政權的臉往哪里放啊?
打不過你,我寒磣你。這招確實夠狠,但終被識破了小算盤。那么,他們的下場會怎樣呢?
當然,李白成也不是好糊弄的,他立即作出批示:“削發(fā)奸臣,命法司嚴刑拷問,吏政府不得混敘授職?!庇辛死钭猿傻闹甘荆靼l(fā)諸臣的以下境遇就不足為奇了:
衛(wèi)允文,字紫庵,陜西西安韓城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諭德。以削發(fā)被獲,夾二夾。
楊昌祚,南直寧國宣城人。崇禎甲戌進士,官翰林院左中允。以剪發(fā),夾二夾。
謝于宣,浙江寧波鄞縣人。崇禎癸未進士,官行人。以削發(fā)觸怒,夾三夾,幾死。
林增志,字任先,浙江溫州瑞安人。崇禎戊辰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以削發(fā),夾四夾,甚慘。
夾就是夾棍,“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央人無不骨碎”(《甲申紀事》)。李白成把夾棍施用于削發(fā)大臣,正是看出了他們道德的不徹底性,痛恨他們的不合作態(tài)度。他明確表示:“各官于城破日,能死便是忠臣,若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削發(fā)之人,不忠不孝,留他怎的。”《明季北略》)別看夾兩下、三下好像并不多,但卻疼痛異常。從以上引文可以看到,夾四夾就“甚慘”了,身子骨薄弱的,夾三夾就得“幾死”。
有趣的是,一個多月以后,多爾袞的大清軍就要成為北京的新主人,這個政權旗幟鮮明地要求三日內(nèi)必須剃發(fā),否則格殺勿論。
歷史真是個最高明的編劇——大明削發(fā)諸臣面對“闖賊”試圖以剃頭保節(jié),而多爾袞又把剃頭作為降清的標志,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局勢竟然發(fā)生了如此戲劇性的變化。
撫今追昔,削發(fā)諸臣心中一定是五味雜陳、哭笑不得,史書沒有記載他們的選擇,只留給后人無盡的慨嘆。
編輯/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