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平
選拔一個優(yōu)秀的、真正有發(fā)展?jié)摿Φ慕逃ぷ髡邠涡iL,是政府為學校發(fā)展提供的最好、最高效的保障。
為了得到優(yōu)秀的校長,政府在校長的選拔程序上要進行改革。干部選拔的方式有很多,而選任制(或選聘制)是目前較理想的一種,在一些教育發(fā)達國家中已被普遍采用。如日本,校長都是從優(yōu)秀教師中嚴格選拔出來的。韓國也實行公開招聘制,招聘辦法是由地方教育委員會組織學校教師代表,片區(qū)社會各界代表,根據(jù)大家的提名或本人自薦情況,選擇學校的校長。實踐證明,公開招聘的校長工作能力強,威信高,教師和家長都很滿意。英國則由學校管理委員會負責選拔和招聘校長及副校長,并有解聘不合格校長的權力。另外,像美國、澳大利亞、德國等國基本采用競聘制。
選任制利于打造一支具有現(xiàn)代意識、較高威望及良好群眾基礎的高素質的校長隊伍,利于現(xiàn)代學校制度的建設。選任制是在公開、平等、競爭、擇優(yōu)的原則下進行的,它任人唯賢,注重實績及群眾基礎。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選拔方式任命的校長,不但顯示了其學識才智等方面的實力,也在其心中深深地播下了民主與平等的思想種子,這種思想在以后的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等方面一定會充分地顯示出來。特別是一般教師參與了校長的選拔工作后,校長的服務意識一定會更強,而現(xiàn)代學校制度強調的就是服務意識。選任制產生的校長會不時地考慮自己的教師滿意不滿意,學生滿意不滿意,而不是委任制下只考慮政府滿意不滿意,上級領導滿意不滿意。選任制是未來校長的第一場考試,是管理思想特別是教育理想的一次錘煉,而委任制往往缺少這一課,造成的結果是有相當一批校長缺少教育理想及管理理念。
目前校長的任期制度,在很多地方基本套用了政府官員的任期制度,即三年一任期,沒有大的錯誤或升遷,一般一個校長擔任兩個任期。這樣一種任期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校長隊伍的穩(wěn)定及年輕化,但問題也是明顯的。一方面,一些不適宜任校長或平庸的校長。長期居位下不來,導致一些學校也日趨平庸。另一方面,一些有理想的校長,沒有時間能充分完整地實現(xiàn)自己的辦學理想,學校因校長的頻繁更替而形不成學校的文化。
最后有兩個問題也需要說明:
一、關于選舉成本問題。許多人反對競選特別是直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競選的成本大,遠沒有委任來得簡單、高效。這個解釋似乎有說服力,但其實不然,他們只計算了委任或選舉時的直接成本,而不計校長任命后帶來的社會成本、效益成本。沒有計入因誤選校長或選了平庸校長后帶來的學校發(fā)展遲緩,領導與教師關系緊張,學校管理混亂或因此帶來的學生問題增大,沒有計入領導的腐敗對學校社會帶來的危害等問題,而這些損失大多是無法估量的。以往這些問題或損失幾乎是在從不反省任免制度的情況下由學校、社會、教師、學生默默地承受著、承擔了。
二、關于選舉與學校產權問題。一些人反對選舉產生校長的原因是學校的產權問題,他們認為只有合法擁有學校產權的人才有校長的任免權。私立學校,由于產權是董事長或董事會的,因而其校長是由董事長或董事會任免的,而公立學校的產權屬于政府,他們認為校長應該由政府任免。但我們知道一所公立學校,特別是一些著名學校擁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歷史,其品牌價值遠遠超過政府當初的投入,幾十年來教師、歷任領導,甚至社區(qū)、家長、學生共同創(chuàng)造了學校的品牌及文化。教師們雖然在資金方面沒有投入或入股,但通過勞動使學校大大增值了,教師們用他們的智慧及精神入股了。雖然在法律上還得不到一點產權,但在道義上教師對學校的命運及前途應擁有一定的決策權,所以,他們理應擁有選擇自己校長的權利。
(作者單位:江蘇省羊尖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