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
為了乒乓球運動的均衡發(fā)展,也為了避免奧運會“瘦身”計劃將乒乓球裁減出奧運大家庭,乒壇巨無霸要負起強國責任來了……
4月25日,中國乒乓球隊飛赴橫濱,征戰(zhàn)第50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臨行前,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蔡振華的一番講話耐人尋味:就乒乓球這項運動的發(fā)展而言,“唯包攬論”已經(jīng)不太合適,中國隊參賽的目標是更為多元化的……顯然,中國體育高層已經(jīng)看到,目前中國乒乓球雖無近憂卻有遠慮,從當年的“國球輸不起”,到今天的“不想包攬”,國球的未來將肩負起怎樣的使命,如今又面臨著怎么樣的抉擇?
無近憂有遠慮
中國隊出征橫濱的前一天,參賽名單千呼萬喚始出來。令人驚訝的是,本屆國乒混雙皆為清一色的年輕隊員:張超/姚彥、郝帥/常晨晨、許昕/范瑛、徐輝/彭陸洋、邱貽可/李曉丹……而非馬琳、王勵勤、張怡寧等奧運冠軍;與此同時,男雙選手也基本由小將組成:馬龍/許昕、郝帥/張繼科……我們沒有忘記,前兩屆的上海、薩格勒布單項世乒賽,王勵勤/郭躍的混雙組合曾令世界任何強手望而卻步,如果這次還是他們聯(lián)手,相信不但有望奪金,而且還有望完成混雙三連冠的偉業(yè);同樣,前兩屆世乒賽的男雙組合馬琳/陳玘、王勵勤/王皓,也都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如今,中國隊的最強組合中國隊自己先將之拆散了,顯然,國乒這次兵發(fā)橫濱,并未投入最強陣容,說到底,中國隊并不想在本屆世乒賽上大包大攬(當然,如果本屆中國隊以這樣的新人組合出戰(zhàn),對手也無法將我們擊敗,這又另當別論了),從而改變中國隊在世錦賽上一家壟斷的局面。
記者曾經(jīng)跟蹤采訪中國乒乓球隊十多年,在許多世界大賽的現(xiàn)場見證過中國隊的無數(shù)次“大滿貫”和“大包攬”,印象中,中國乒乓球隊的失敗只有寥寥數(shù)次。從1995年的天津世乒賽,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在這兩項大賽上我們幾乎奪得了全部冠軍,偶爾意外丟金的是:1997年曼徹斯特世乒賽,瑞典瓦爾德內爾男單奪冠;2000年馬來西亞世乒賽,瑞典男團捧杯;2003年巴黎世乒賽,奧地利施拉格男單摘金;2004年雅典奧運會,韓國柳承敏男單奪魁。還有一次非常意外的失利,是2002年的釜山亞運會,若不是親眼所見,誰都不會相信中國隊會在釜山翻船。如果說當時的男雙失利尚有實力接近一說來解釋,那么,我們的女隊和韓國隊相比實力高出一頭,難道會在男隊失利后再掉以輕心,接連在女團、女雙、混雙中丟金嗎?當年王楠接受采訪時的慘白臉色和無奈表情至今還浮現(xiàn)在記者的眼前。輸球的原因或許是“輕敵”——那時幾乎成了“終身”冠軍的中國乒乓球隊,并不把亞運會看在眼里,他們沒想到過輸,但就是這一點使他們削弱了斗志和競爭意識,無論領隊、教練員,還是運動員,在這一點上是應該有“罪”同當?shù)摹?/p>
對于強大的國乒,有個有趣的“狼怪圈”:每逢大賽,贏了球,觀眾認為理所當然:“國球么,我們就是厲害!”一旦輸了球,舉國震動,似乎被觀眾淡忘的不怎么吸引眼球的乒乓球,一下子重又被人們捧在手里評頭論足,人們紛紛驚道:“狼來了,狼真的來了!”不過,有趣的是,狼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是僅隔數(shù)月,中國隊在下一個國際比賽中再次奪得全部冠軍,一展獨孤求敗的雄姿。事實上,對乒乓球運動來說,中國隊的巨無霸實力已經(jīng)使得乒乓球比賽在觀眾中失去了“猜猜冠軍是誰”的魅力,也使其他國家的乒乓球運動員失去了參賽的欲望,“玩”不過你不“玩”了。長此以往,這項運動就會衰退,這才是真正的“狼來了”。
如今的橫濱世乒賽,國乒在3個雙打項目上排出了次主力陣容。對于這一變化,雖然男隊主帥劉國梁的解釋含糊其辭:“由于我們隊員多,只能分開一部分打男雙,一部分人打混雙。這樣,也可以爭取讓更多的選手參加世乒賽,得到大賽磨礪……”但女隊主帥施之皓倒是給了記者一個最為明確的答案:“我們這樣排兵布陣,是想給所有年輕選手機會,更是想給所有的外國選手機會……”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中國乒協(xié)主席蔡振華賽前向記者透露,目前新的中國乒協(xié)成立后制定了一些新的方針,包括與國際乒聯(lián)展開更為廣泛的合作,這就要求中國隊隊員們在大賽賽場上,不僅要繼續(xù)體現(xiàn)技戰(zhàn)術水平和精神面貌,同時還要弘揚乒乓球文化,“讓中國承擔起一個乒乓球大國應該肩負的責任?!辈陶袢A的話,無非是在向外界傳遞著一個信號:中國不希望也不愿意在世乒賽上“獨舞”了。
乒協(xié)態(tài)度大轉變
為推動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中國乒協(xié)對待“海外兵團”的態(tài)度,從最初的尷尬敏感,到后來的寬容平和,再到現(xiàn)在的鼓勵支持,已經(jīng)有了180度的轉變。
在北京奧運會的舞臺上,來自五大洲的幾十名海外兵團成員重返祖國,他們在北京大學乒乓球館里同樣獲得了現(xiàn)場觀眾如潮的掌聲。見此情景,就連國際乒聯(lián)主席沙拉拉也不得不承認,“中國對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貢獻,現(xiàn)在看來應該鼓勵更多的中國教練走出去,或者讓更多國家的選手到中國來學習和培訓?!?/p>
回顧海外兵團的發(fā)展,大致可分三個階段。自上世紀80年代末起,一支陣容強大的乒乓球出國軍團,開始漸漸進入公眾視線,且海外兵團人數(shù)在逐年擴大。當時,人們憂慮,海外兵團將對國球產生怎樣的影響和后果?是喜劇還是悲?。恳只蚴菄烂C的正?。?/p>
1993年5月20日,哥德堡世乒賽,鄧亞萍和喬紅在女單比賽中相繼失手于代表新加坡和德國參賽的井浚泓和施婕。從這一天起,人們給這群在海外打球謀生的中國人冠以“海外兵團”之稱。一年后的廣島亞運會乒乓球女單決賽,中國前國手、當時已代表日本隊的何智麗將乒壇一姐鄧亞萍斬落馬下,從而在國內媒體中掀起軒然大波。當時何智麗已改名小山智麗,凡看過那場比賽的中國觀眾對“海外兵團”這個詞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不解、質疑甚至對立的情緒風行一時。記者曾經(jīng)聽小山智麗講過她在日本的遭遇,因為被一些中國球迷指責“背叛祖國”,她的住宅門窗玻璃被人用磚頭砸碎,甚至來中國參加比賽時看門的大爺也不放過為難她的機會。那時,中國乒乓球隊也強烈感受到了來自海外兵團一輪又一輪的沖擊波,中國選手與海外兵團的每一次碰撞交鋒,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不過,人們的情緒與海外兵團是非常對立的。在此期間當然也不乏海外兵團阻擊國外高手的經(jīng)典戰(zhàn)例,如亞特蘭大奧運會,代表加拿大參賽的前中國選手黃文冠在男單八分之一決賽中成功將衛(wèi)冕冠軍瓦爾德內爾擊敗,最終中國選手包攬了這次奧運會的男單冠亞軍,這充分說明海外兵團不只是中國選手的對手,同樣也是其他外國選手的對手,正是他們的異軍突起,豐富了競技體育不可預知的魅力。
十多年過去了,以李佳薇為代表的海外兵團經(jīng)歷了第二個階段,那時他們出國打球已不僅為了謀生,更是為了追求。記者曾經(jīng)在2004年11月的《新民晚報》上整版報道過“美女”李佳薇、“中尉”劉佳、“兩棲人”高軍的故事。在這一階段,中國國內對海外兵團的認識已發(fā)生明顯改變。此后,一直到北京奧運會前,前中國名將唐娜經(jīng)過在韓國多年打拼后,取得代表韓國隊參加奧運會的資格。雖然在奧運會亞洲區(qū)女單預選賽中唐娜爆冷贏了王楠,并一度成為海外兵團中最熱門的人物,可是再也沒有人罵她“叛徒”了。針對海外兵團整體規(guī)模日益壯大的現(xiàn)象,去年廣州世乒賽期間,國際乒聯(lián)推出了限制海外兵團的新措施。由國際乒聯(lián)出面限制海外兵團,這事若是發(fā)生在十年前,對中國隊來說無疑是削弱對手的一大利好,可是這一次中國國內輿論居然普遍站在了海外兵團一邊。
當時,國家體育總局一位領導已睿智地指出,我們要體諒“海外兵團”中的原中國隊運動員和教練員,他們在國內因為種種條件所限,未能實現(xiàn)人生的目標,如今在國外找到合適的舞臺,得以充分展示才華,甚至戰(zhàn)勝中國運動員,我們應為他們感到高興才對。更何況,奧運會的宗旨本身就是:“通過沒有任何歧視、具有奧林匹克精神——以友誼、團結、公平競爭和相互了解基礎上的體育活動來教育青年,從而為建立一個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貢獻。”如果我們在賽場上任由狹隘的民族主義情緒泛濫,以“海外兵團”為假想敵進行批判,那么,就會與奧林匹克精神背道而馳了。
如今,在對待海外乒團的態(tài)度上,中國乒協(xié)更加開明。在這第三階段,海外兵團更多的是肩負推動乒乓球在世界范圍內發(fā)展的責任,他們受到了更多的鼓勵和支持。近兩年,我們看到以馮天薇(黑龍江)和于夢雨(遼寧)為代表的一批80后和90后的優(yōu)秀選手和一大批優(yōu)秀的乒乓球教練已經(jīng)輕松地走出國門……就在北京奧運會之后,以李佳薇為代表的海外兵團再次受邀回到了中國,代表各自的俱樂部參加中國乒超聯(lián)賽。如今的乒超不只是國內青少年選手成長的沃土,對海外兵團來說,在乒超聯(lián)賽中得到高水平教練的指點和鍛煉,無疑是迅速提升實力的一條捷徑。除了“海外兵團”回國參加聯(lián)賽外,近幾屆的乒超聯(lián)賽我們還引進了像柳承敏、朱世赫這樣的外援,一方面是為了提高聯(lián)賽水平,另一方面也是為國外選手提供一個學習發(fā)展的平臺。乒羽中心主任劉鳳巖說:“我們乒超聯(lián)賽的大門應該開得更大一些,讓更多的歐美選手前來參賽”,以前,我們總是喊“狼來了”,怕是養(yǎng)虎為患,可是如今乒超聯(lián)賽多“幾只狼”、“幾只虎”,何嘗不是好事呢?
幾周前,紀念中國乒乓球隊首獲世界冠軍50周年大會在珠海度假村召開,幾代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齊聚一堂,重溫了1959年容國團奪冠那一歷史性的勝利時刻:50年前的4月5日,在德國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中國乒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男子單打決賽中擊敗匈牙利選手西多,從此改寫了中國沒有世界冠軍的歷史。如今,容國團依然左手抱著圣·博萊德杯,右手持一束永不凋謝的鮮花,出現(xiàn)在他的故鄉(xiāng)珠海市——這是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的半身銅像。如果容國團還活著,他該70大壽了,銅像雙目炯炯有神,注視著前方。也許他看到了半個世紀來中國乒乓球隊為祖國贏得的160多個世界冠軍,看到了中國乒乓隊創(chuàng)造了中國體壇乃至世界體壇罕見的長盛不衰的歷史奇觀。也許他也會像大家一樣感受到,如今的中國乒壇已經(jīng)到了該審時度勢,負起乒乓強國責任的時候了……
修改規(guī)則只為自救
為了乒乓球運動的均衡發(fā)展,也為了避免奧運會“瘦身”計劃將乒乓球裁減出奧運大家庭,國際乒聯(lián)從來沒有停止過“自救”的腳步。在4月28日揭幕的本屆橫濱世乒賽上,國際乒聯(lián)首次實行了使用“無機膠水”的新規(guī)定。表面看,這是為了直接限制中國隊,希望能給實力稍弱的國外選手提供機會,其實國際乒聯(lián)這么做的最根本目的,并非針對中國,而是針對整個乒乓球運動。
近30年來,國際乒聯(lián)從未放棄過從規(guī)則到器材的改革來削弱中國隊。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國際乒聯(lián)就開始推出改革,只是到目前為止,每一次針對中國的改革都被中國人成功適應,乒乓王國的霸主地位到現(xiàn)在仍沒有因為改革而有任何變化。
在26年前的第37屆世乒賽上,當時蔡振華的轉拍子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國際乒聯(lián)馬上修改規(guī)則,要求兩面膠皮必須不同顏色,這項規(guī)則不僅讓蔡振華轉不了拍子,而且逼得他提前退役了。不過,那一年“魔術師”陳新華連下兩陣,再加上江嘉良橫空出世,團體賽力擒阿佩伊倫,一代新球王誕生了。
當時,對于國際乒聯(lián)的這種看似“限制中國隊”的做法,國內許多人曾表示“不平”,其實人們并不知道,早在10多年前徐寅生擔任國際乒聯(lián)主席時就曾預見性地提出了“乒球改革”的思路,他在1999年荷蘭世乒賽上宣布卸任之際,曾在艾因霍溫體育館接受記者的采訪,他再次強調將38毫米乒乓球改為40豪米大球的方案要盡快實施。即將離任的徐寅生,還在為乒乓球的改革極力呼吁,令人印象深刻。
繼徐寅生之后,國際乒聯(lián)迎來一位大刀闊斧的“改革家”,他就是留著一臉大胡子的美洲人沙拉拉,這位溫和而幽默的乒壇元老生在埃及,長在加拿大,他10歲開始打球,19歲代表加拿大國家隊,25歲任加拿大隊教練,記者曾經(jīng)多次采訪過他,還看過他手持橫拍,打過一場漂亮的削球表演賽。沙拉拉因為實施系列改革一度成為最有爭議的人物,不過如今更多的乒乓球業(yè)內人士懂得了他的良苦用心。在2006年的德國不萊梅世乒賽期間,沙拉拉在賽地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他說:“我知道中國人的目標是想再度捧起斯韋思林杯和考比倫杯,他們擁有這樣的實力,但其他隊伍也有這樣的想法,不過對于乒乓球運動來說,我們更希望看到有更多的球隊與中國隊抗衡,”接下去的一句話,沙拉拉沒有說:其實唯有如此乒乓球才有未來。
沙拉拉上任國際乒聯(lián)主席之后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中國乒乓球隊的實力過于強大,造成世界乒乓球發(fā)展的不平衡。正因為如此,沙拉拉的改革常推不斷迅速果斷,2001年大阪世乒賽后,繼乒乓球從小球改為大球后,比賽的局分由每局的21分制改為11分制。國際乒聯(lián)采用11分賽制的初衷是縮短每局比賽的時間,原來打3局的時間,11分制可以打5局,這樣比賽就會變得更加激烈精彩。不過,真正能夠使比賽精彩的根本原因是提高了結果的偶然性。盡管國際乒聯(lián)一再強調,11分制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對運動員的技術沒有任何影響。但是,以發(fā)球和前三板見長的中國隊,在發(fā)揮這種特長的時候,以往均是利用5分一輪的不同組合,形成鮮明的戰(zhàn)術思想和極富變化的戰(zhàn)術手段來克敵制勝。顯而易見,現(xiàn)在每輪發(fā)兩個球,大大削弱了這種組合變化的整體威力。與此同時,由于特長技術發(fā)揮的余地縮小,心理壓力隨之增加,使得比賽往往出現(xiàn)意想不到的結果。
實行11分制一年之后,國際乒聯(lián)又正式在各國乒協(xié)推行無遮擋發(fā)球。發(fā)球時,尤其是在側身正手發(fā)球時,不能用身體和拋球的手、手臂及衣服遮擋對方球員的視線。國際乒聯(lián)主席沙拉拉稱:“實行無遮擋發(fā)球,并無意刁難中國隊,只是想使比賽更加透明,這樣才顯得更加公平,使比賽的回合增多,觀賞性增強。”2003年的世乒賽,21歲的波爾就將孔令輝挑落馬下,男單金牌被施拉格奪走,中國未能實現(xiàn)包攬。不過,接下來的2005年和2006年世乒賽,中國再次包攬了7項冠軍。
針對中國乒乓球隊的強大和“霸道”,國際奧委會甚至也有些看不下去了,四年前在瑞士洛桑執(zhí)委會上正式宣布了對北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調整決定,將中國隊實力最強的男女雙打調整為男女團體;接著,國際乒聯(lián)更是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奧運會乒乓球男女團體比賽將取消四分之一決賽,團體小組賽只有四個小組的頭名才能出線并入圍半決賽,從而爭奪最后的冠軍(這也意味著,強隊一旦在小組賽中失手,那么就失去了翻身爭冠的機會)……顯然,這一系列的改革,都是針對乒乓球巨無霸中國。
這次“禁膠令”的實行,拋開商業(yè)利益等因素不提,對比賽場面和運動員的影響是無可厚非的,作為世界上整體實力最強的中國更是首當其沖。無機膠水不同于隊員們現(xiàn)在使用的有機膠水,它是一種水溶液型的膠水,直接影響到球拍的彈性,使球拍的彈性減小,球速減慢。中國運動員很多是以速度和力量見長的,譬如馬琳和王勵勤,這樣就導致他們受這一變化的沖擊最大。因為換成無機膠水后,膠皮的彈性會減弱40%,球速肯定也會降下來。而同樣的變化對于歐洲和日本選手造成的沖擊則相對較小,首先他們自身力量較好,不會過分依賴于膠皮的彈性,其次,歐洲球員中遠臺相持能力較強,他們更喜歡將比賽拖入相持階段,例如德國的波爾,良好的上肢力量以及出色的中遠臺對拉能力,使得這一變化對他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對于削球手來說,更是沒有什么影響。
每一次的改革都給中國人造成困難,但每一次的改革又都會被中國人適應。當然,中國乒協(xié)也意識到了世界乒乓球運動未來的“生存危機”,這一次我們未提“大包大攬”,而且很配合國際乒聯(lián)的改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