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靜
小三恨大奶礙事,男人怨女人事多,大奶嘆社會殘忍,這是人的天性。
《十月圍城》組織了一次媒體場,看完之后有幾個男影評人含著一泡熱淚,激動地寫下他們的心情,“哭點”當然是那一位位壯士為革命犧牲,每個人的姿勢都很壯烈。我和另一個女記者交流了一下,發(fā)現(xiàn)我們都有一個無法逾越的巨大鴻溝,這鴻溝使我無法入戲,更哭不出來。
這劇情已經(jīng)宣傳過多遍:孫中山途經(jīng)香港看老母,中間安排一小時與革命同志開會,清廷派人刺殺他,為了讓孫中山有一小時安寧,革命黨找了很多完全不知革命為何物的市井小民加入。其中有個17歲的少年,他父親是香港首富,一直為革命捐錢,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拖他的獨生兒子下水,但他的老友革命黨才不管這些呢,連哄帶騙地讓孩子去給孫文做替身,結(jié)果當然死得很慘。那個可憐的父親抱著兒子的尸體欲哭無淚。
看到這一幕,我和旁邊的女孩說:“革命黨不但要人家的錢,還要人家的命?!崩锩嬗幸欢问歉锩h勸說首富,大意是:革命的目的就是人人平等。但恰恰這一句留下把柄:既然人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為什么要有這十幾位無辜、不明真相的群眾為一個根本不認識的人去送死?難道孫文的生命就比他人高貴嗎?難道他們不能找個刺客鞭長莫及的地方開會嗎?難道孫文不能悄悄來港?不大張旗鼓地先在報紙上炒作,他們就會很難受嗎?難道革命的代價就是用多數(shù)人的血為少數(shù)人寫就豐碑嗎?
看完之后,我們議論紛紛,這種事真的不能想,越想越別扭,整個電影的動機無法成立了。但后來一搜索一起觀影的男影評人發(fā)表的評論,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沒有在這段上糾結(jié),直接熱血沸騰了。在男性的世界里,為一個不知名的緣由兩肋插刀是令人特別向往的事情,就像女人永遠無法理解《刺客列傳》里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所以我們的問題對他們來說不成其為問題。女人是天生的無政府主義者,凡是違反平等精神的橋段,都覺得不可理喻,因此我一直懷疑女兵的紀律性和服從性,如果我是谷子地,在接到上級愚蠢且必死的命令時,一定會前思后想,最后結(jié)果很可能是違令不遵或當逃兵,不給視兵如草芥的人當下屬。
同樣地,女人們看了《金剛》哭得唏里嘩拉,男人也覺得有病,為只猩猩至于嗎?但女人想的是:連猩猩尚且如此有情,為什么人還不如猩猩呢?
有一次聽到幾個男同胞倒八卦,說到有個人由于誤與不滿14歲的少女發(fā)生關系,而以強奸罪判刑。說起這事來幾個人頗為唏噓,他們說那人真的是好人,真的好倒霉,真的從來不傷害別人。我聽得義憤填膺,因為當時那人的妻子懷胎六甲,他卻去找雛妓!幾個人話鋒一轉(zhuǎn)說到那個受到強烈刺激后與丈夫憤而離婚的女人,“她就是個怨婦”,他們下結(jié)論說。
這樣的奇恥大辱在他們看來如此輕描淡寫,如果換成是妻子與未成年少男發(fā)生關系,這幾個男人定要暴跳如雷,恨不得將那淫婦浸豬籠。
《蝸居》的編劇六六說:人永遠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是這樣的,小三恨大奶礙事,男人怨女人事多,大奶嘆社會殘忍,這是人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