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往報社停車架上倒車停靠,油門大不得,也小不得,脖子扭著,視線向后, 手機卻響了。我忙不迭引擎熄火,拉好手剎,確定鎖門,掏出手機,對方第一句話就是:我是某某保險公司的……我立即把手機掛斷。近期,這電話接了已不下十來次。自開車幾年,每到一年車險即將到期,如此這般的“爭險”電話,便蜂擁騷擾而來。我置若罔聞“油鹽不進(jìn)”,但對方始終鍥而不舍地打?qū)⑦M(jìn)來。
我一直疑惑,買一家保險公司的車險,怎么似是“全上?!备骷夜径贾懒宋业男彰业氖謾C號碼,我的保險期限,我的家庭地址,我的工作單位,我的工作時段。朗朗乾坤,幽幽夜空,有人對你知曉得清澈透底。這讓人感到討厭,也有些緊張。當(dāng)我再次買了險,此類電話全部”歇擱”。這就更似有恐怖的理由了:我剛完成一個動作,對方即刻就持續(xù)性地知道了。
前天洗車,問起今年車險價位,店老板說:今年漲了,“因為金融危機”,去年很多做中介的人,拿了客戶錢就“藏貓貓”了,“上家”的正經(jīng)公司,沒收到錢,今年都“警惕”了。我聽出來,不是去年保費低,而是有不少非典型中介公司,低價吸納,年終滑腳。如果有車子出險怎么辦呢?好辦,反正出險總是少數(shù),臨時抱佛腳,也總來得及的。
我家里還保了人身醫(yī)療險,但從沒人來電話打聽這險是否到期。因為這險都是一保20年的。人家中介也蠻“道德”,沒空檔的事情,他們是不來的。但這般的寬松,是不是同樣也很可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