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華
如果問:從小到大,你有沒有說過謊話?我想,幾乎每個人都不能保證“沒有”。盡管,中國人的傳統(tǒng)教育里,一直崇尚擁有誠實、坦率的品格、美德,可很多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特殊的遭遇,難言的處境,去違背心愿地說謊。
為何要說謊言?揭示謊言的本質(zh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目的無非是不想被發(fā)現(xiàn)真相,更多時候,是不想自己最親、最愛的人誤會、生氣、責怪。
小時候,每個月父母給我們零用錢時,總是一再關照,不要亂花錢,要節(jié)約。有一次,經(jīng)過文具店時,看到玻璃櫥柜里擺著自己一直夢想得到的那支繪有“花仙子”的圓珠筆,實在喜歡,用差不多半個月的零花錢將她買下。之后,情愿每天餓著不吃早飯去上學……終于,胃病發(fā)作,只能如實坦白。
高中時,有一天,被同桌強拉硬扯地帶去玩滾軸溜冰。一向的觀念里,去那種地方玩的男孩、女孩都不是好孩子,不屑的同時卻也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半推半就地跟隨前往,2個小時盡興的代價是兩只膝蓋被摔得滿是烏青覆蓋。被媽媽發(fā)現(xiàn),扯謊體育鍛煉時摔的……后來,同桌來家玩,說漏嘴,然后被質(zhì)問。
大學二年級,初戀男生從外地回滬,和他的好朋友一起來我家看我。離開之后,媽媽說:“那男孩子長得蠻英俊的嘛!你同學?”即使曾經(jīng)是同學,可如今不是一個學校,不在一個班級,自覺不能再用“同學”定義。只是,怕被媽媽追問發(fā)現(xiàn)戀情,連忙不安地點頭,不想,紅暈飛染兩頰……媽媽笑著走開!
結婚后,男同事約請喝茶、吃飯,只為答謝曾經(jīng)工作上的鼎力相幫。沒情愫雜念,沒感情糾葛,卻總覺得婚后就不應該再和老公之外的任何一個男人單獨交往。經(jīng)不住他幾次真情盛邀,答應下班后同行。與老公請假的理由:老同學聚會。難料,老同學那天正好打電話到家里……
太多太多這樣的情形,原本非常正常、合理的事情,因為我們自認為不該、不可以,而讓自己心虛不安,最后通過編造謊言來試圖蒙混過關,獲得他人的首肯。而一旦被拆穿,往往會有“見不得人”的嫌疑,那時,再解釋、再辯白,都已枉然。只是因為謊言是最不能讓人容忍的欺騙,是一直不為我們所能接受的“不忠誠”表現(xiàn)。
那么,假如謊言沒有被拆穿呢,沒有看到真相那面的對方,是否還會覺得自己被騙而傷心欲絕、氣憤不已呢?
我想,答案一定是,不會!
此刻,已經(jīng)根本不能再用“謊言”來定義這樣的行為表現(xiàn),最多只能用“隱瞞”、“搪塞”、“借口”或“遮掩”定性。我們所聽到的、見到的,已經(jīng)是被“偷梁換柱”調(diào)包后的事實。雖然真相遠非如此,但只要謊言沒有被揭穿,這個時候,被蒙在鼓里的真相其實就是最真實的“事實”!
有些時候,謊言遠比真相來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