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軍
食品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消費品。2007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1%,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36.3%。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中國城鄉(xiāng)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明顯較高,這反映了食品在中國老百姓生活中的地位很高。
頒布《食品安全法》的目的就是要從制度上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最近之所以高票通過了《食品安全法》,與去年的“奶粉事件”有一定的關系?!澳谭凼录笔箛鴥韧庀M者對中國的食品產生了某種懷疑。頒布《食品安全法》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提高國內外消費者對中國食品乃至整個制造業(yè)產品的信心。盡管法律還有一個執(zhí)行問題,但出臺法律無疑就會給國內外消費者以信心。
為了調動消費者打假維權的積極性,《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假一罰十”的規(guī)定,這將對消費者打假維權形成巨大的激勵,對生產者制假售假形成巨大的約束。消費者打假維權往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折騰很久收益甚微,消費者就不會做,不會去與廠家較真。國內的個別產品假貨比例之所以很高,原因就在此。而只有當消費者覺得打假維權值,他才會去較真,才會真正起到抑制生產廠家制假售假的目的。這一規(guī)定對那些產量特別大的品牌企業(yè)約束作用更為明顯,因為造假代價太大。制定法律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通過提高違法的成本或代價來達到減少違法行為的目的。
為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地方政府必須負監(jiān)管總責,這是一個符合中國實際的制度安排。由于中國很大,不可能都指望著中央政府和食品監(jiān)督管理局來實施監(jiān)管。地方政府對于轄區(qū)內的企業(yè)情況比較了解,人手較多,監(jiān)管距離近,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成本都較低。因此由地方政府來負總責,可以更有效地遏制造假行為。由地方政府負總責,意味著地方政府的責任很大。某個地方出現造假行為,將對地方的聲譽產生不良影響。
對于現行的《消法》,最主要的問題是消費者的權益怎樣來維護,怎樣來有效地維護。同樣,《消法》里面也規(guī)定了消費者權益,但對于消費者存在一個問題,就是消費者太分散,單個人去維護法律經常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現在“消法”需要完善的就是怎么讓消費者更低成本地、更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這是《消法》需要改進的一個方向。
比如說消費者發(fā)現了自身的權益受損害,他不一定要自己單獨去面對商家,對于商家來說,單個的消費者是弱勢者,而是可以通過比較通暢的渠道來反映情況,比如消費者協會、其他行業(yè)性組織、社會、民間組織或者政府有關部門,這些組織能夠比較高效快速地對生產者傳導信號、施加壓力,同時加強懲處的力度。這是我認為《消法》下一步從機制上改進的方向。
法律是規(guī)范各個方面主體的權力的安排,通過法律可以有效地影響各個方面,《食品安全法》的出臺,對于監(jiān)管部門、生產者、與此相關的各種利益主體,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體。如果沒有規(guī)則的話,強勢群體就會損害弱勢群體。這個是法律最大的一個意義。
消費者保護自己的權益,依據法律。生產者也要權衡,依據法律來判斷,生產安全食品有什么好處、生產不安全食品會付出什么代價。
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三分之一以上的收入都是用在消費食品上面的,從這可以看出在內需上占有多大的份額。如果食品不安全,很多的消費者就會在食品方面降低消費的比重,或者會選擇國外的產品,降低對國內產品消費的比重。如果食品不安全,消費者就會在可吃可不吃的食品中選擇不吃,在能有替代的物品中,選擇替代的物品。這樣就降低了消費食品的比重,當然,這是不利于擴大內需的。
反過來說,我們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加強了食品的監(jiān)管,提高了消費中國生產的食品的信心,那么,人們可以放心地去買。這樣的話就提高了中國食品的消費的量,因此對于擴大內需是有幫助的。因為中國現在食品主要是涉及到農業(yè),食品的加工業(yè)、流通環(huán)節(jié)很多方面,擴大消費對于刺激這些產業(yè)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作者系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