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提高行胃腸道擇期手術的老年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將80例行胃腸道擇期手術的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常規(guī)方法置管,觀察組術前訓練患者吞咽動作和張口深呼吸,置管前口腔內給予石蠟油。結果 觀察組惡心和嗆咳明顯減少(P<0.05),一次置管成功率為85%,遠高于對照組的45%。結論 老年患者留置胃管前應根據(jù)其生理特點進行必要的干預,這樣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減少并發(fā)癥。
[關鍵詞] 胃管;術前;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2.9+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3-9701(2009)34-65-02
術前留置胃管是胃腸道疾病手術治療的常規(guī)操作之一,老年人由于生理機能減退,出現(xiàn)口干、吞咽功能減退等常導致置胃管失敗[1]。我科自2006年8月~2007年7月對40例老年患者置胃管時采取了訓練吞咽動作、張口深呼吸、含吞石蠟油等方法,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標準,選擇80例60歲以上患有胃腸道疾病需擇期手術的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齡61~93歲,其中38例為胃癌手術,42例為結腸及直腸手術。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年齡、性別、疾病構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留置胃管均采用同一型號(16號)的白色硅膠胃管,對照組按技術操作常規(guī)方法置胃管。觀察組于術前1d要求患者在護士指導下行吞咽動作訓練,張口深呼吸訓練,于術晨置胃管前給予石蠟油10mL含于口中,按技術操作常規(guī)置入10cm時囑患者作吞咽動作,操作者順勢插入胃管,到16~18cm時囑患者作深呼吸,然后緩慢置入胃管到達所需長度。
1.2.2觀察指標觀察置胃管過程中患者有無不適感及置管的成功例數(shù),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觀察患者有無惡心、嗆咳、流淚現(xiàn)象。
1.3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包,兩組間率的比較采用校正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各項指標比較,觀察組惡心和嗆咳明顯減少,結果見表1。兩組患者置胃管成功率比較,觀察組一次置管成功率為85%,遠高于對照組的45%,結果見表2。
3討論
隨著我國人口進入老齡化、人群平均壽命普遍延長、老齡人口比率日益增大,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根據(j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為老年人提供優(yōu)質護理,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使老年人能舒適、安全、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已越來越普遍被重視。胃腸道手術前留置胃管是普外科的侵入性操作之一,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由于老年患者的唾液腺分泌減少,黏膜萎縮、易于角化導致口干。此外,根據(jù)生理學特點,吞咽動作為一種反射活動,當胃管被送到咽腔時,軟腭上舉,關閉鼻咽,咽縮肌收縮,壓迫胃管向下移動,由于杓會厭肌及提咽諸肌收縮及舌根后縮,使會厭覆蓋喉入口,與此同時,環(huán)杓側肌和杓肌使聲門緊閉,喉上提,胃管越過會厭經梨狀窩進入食管,而老年人由于神經肌肉的老化,肌肉營養(yǎng)減少,肌肉變硬,失去彈性,運動性肌力減弱,肌肉組織間脂肪和纖維組織生成,使肌肉活動效率下降,導致了吞咽動作的延緩[2]。因此,傳統(tǒng)的置胃管方法由于老年人不能很好地配合護理人員作吞咽動作而使胃管不能順利通過咽部到達食管,導致置胃管失敗,需反復多次插管,從而增加了老年患者的不適感及危險性。而采用的觀察組置管法,通過口服石蠟油,口腔黏膜濕潤,易于吞咽動作,張口呼吸訓練,增加運動肌肌力,使肌肉活動效率提高,從而增強了老年人的吞咽動作,避免了由于口干、吞咽動作遲緩而導致的置胃管失敗,提高了老年患者一次置管的成功率并降低了患者的不適感。
胃腸道手術術前置胃管為常見的操作,操作過程中患者的配合至關重要,如果不能很好地配合置管,將導致置管的失敗,加重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而患者不良的情緒還可造成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特別是對年老的患者,可增加其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給患者造成痛苦[3],所以更好地配合護士從而減少一系列由于置胃管引發(fā)的并發(fā)癥,此方法簡便易行,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玉芳. 心理干預在術前留置胃管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A):70-71.
[2] 孫燕. 介紹一次性硅膠胃管插管前的舒適準備方法[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6,23(6):21.
[3] 張祥美,倪加華,沈敏,等. 咪唑安定鎮(zhèn)靜后插胃管的效果觀察[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5):43-44.
(收稿日期:2009-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