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紅娟
摘要:精心設計引導語,可以渲染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從設計引導語的一般原則及如何設計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境引導設置懸念解題引導新舊聯(lián)系講述故事視覺引入聽覺引導
簡單地說,精心設計引導語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說來,精心設計引導語,可以渲染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好的引導語一般應具有以下特點:
1.目標性。好的引導語應該具有鮮明的目標性,應該圍繞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設計。
2.針對性。俗話說“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好的引導語應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它包括針對學生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社會生活閱歷、文學藝術修養(yǎng)、接受心理水平。
3.概括性。好的引導語應該具有完整的概括性,應該選擇精當?shù)脑~語或總括性強的句子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提綱挈領,使學生在教師講析新課之前就能對全文內(nèi)容有一個粗略的了解。
4.情感性。好的引導語應該具有強烈的情感性,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攪動學生情感的波瀾,形成一種情感交融的學習氛圍。大家大概會對于許多老師的許多課引爛熟于心吧!你看她為散文《春》、小說《七根火柴》設置的兩段課引,或是充滿對祖國山川的熾愛,或是飽含對革命先烈的深情。而語言干癟、情感平淡的引導語,學生則避之唯恐不及,又怎么能渲染課堂氣氛。激起學生心靈上的震顫呢?
根據(jù)自己教學的經(jīng)驗,對如何設計引導語。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情境引導法。
教《最后一課》時,我以富有詩意的語言作了這樣的開場白:“同學們,你們作為學生上了無數(shù)節(jié)課。這其中一定會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課。有的同學在作文中寫到畢業(yè)前夕在母校的最后一課難以忘卻。想到即將離別同窗共讀的好友,即將離別開啟心靈之窗的良師,即將離別可愛的校園,即將踏上新的人生旅途,心中交織著一種依戀而激動的情感,而法國著名的小說家都德筆下的《最后一課》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飽含了亡國恨,傾注了愛國情?!边@樣引導就激發(fā)起學生的感情和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設置懸念引導法。
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這篇課文時,一開始便設置了懸念。她說,凡讀過魯迅小說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讀過《孔乙己》這篇小說的,幾乎沒有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這個“苦人兒”的形象的??滓壹菏且粋€怎樣的藝術形象?我們仔細讀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得到回答。于漪老師針對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巧設問題,造成懸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往下講述效果自然會好。
3.解題引導法。
從分析標題入手,引導學生接觸教材的中心內(nèi)容。例如教學《變色龍》一文時,我對學生說:“變色龍是一種動物,這篇課文是寫變色龍這種動物嗎?”學生回答說這篇課文是寫人的?!凹热皇菍懭说?,為什么要用‘蟲來命題呢?這個問題不太好辦?,F(xiàn)在。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學習這篇課文。”解題引導法,可以迅速牽住文章的主線,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新舊知識聯(lián)系引導法。
在教學《陋室銘》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回顧了劉禹錫的唐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通過學習,我們了解了作者在詩中不僅表達了長年被貶偏遠之地,政治失意的憤懣,而且表達了對生活、對未來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尤其是“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眱删湓?,更能表達出詩人對世事變遷的豁達襟懷。而《陋室銘》一文又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趣和節(jié)操?我們來學習這篇課文。
5.講述故事引導法。
《皇帝的新裝》一文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丹麥有位著名兒童文學家安徒生。今天,老師講個有關他的故事。有一次,他被邀請去參加舞會,一位小姐對他仰慕已久,于是大獻殷勤,問他:“你覺得我這件衣服怎么樣?你喜歡嗎?”安徒生冷冷地說:“談不上喜歡。”小姐又問:“那你覺得我穿什么樣的衣服好呢?”你們猜猜安徒生怎樣回答的。(語驚四座)他說:“皇帝的新裝?!苯裉?,我們就一齊來欣賞《皇帝的新裝》。在一片歡聲中,把學生們引入新的教學情境。
6.借用插圖視覺引入法。
如我在講授茅以升的說明文《中國石拱橋》時,設置了這樣一段課引:“同學們,現(xiàn)在讓我們來看一下課文中的插圖??蹿w州橋和盧溝橋在外觀上有何異同?它們是中國石拱橋的代表,那么中國石拱橋有何特點?讓我們來看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的見解?!@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p>
7.選擇錄音聽覺引導法。
為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可感性,讓唱片、錄音和錄像進人我們的語文課堂,用以輔助我們的語文教學。如,我在講授古詩《明月幾時有》時,事先選播了歌曲《明月幾時有》讓學生在欣賞歌曲的基礎上,充分領略古詩中樂曲旋律的變化。在教《愚公移山》一課時,我也以歌曲引導。使學生的興致很高。課堂效果也就不用說了。
引導語的方法有很多,教學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經(jīng)驗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設計。只要我們平時注意學習和研討,一定能設計出好的導語。倘若我們都能在引導語設計上肯下工夫,多下工夫,苦下功夫,那么,在日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又何愁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神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