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英國有個歷史學家,叫斯科特·帕金森,他分析了為何“大型組織大而無當,毫無生氣”后,得出一個定律:“事情增加是為了填滿完成工作所剩的多余時間?!边@個定律告訴我們,工作效率低,是因為我們給了這個工作太多的時間。
帕金森描述了一位老太太花一整天時間,寄一張明信片給她侄女的過程:花一個小時找那張明信片,花一個小時找老花鏡,花半個小時查地址,花一個半小時寫明信片,用20分鐘考慮寄明信片時要不要帶傘……就這樣,一個人只需3分鐘就能干完的事情,卻讓另一個人花了一整天時間才干完,并且猶豫不決,疲憊不堪。
帕金森得出結(jié)論:“做一份工作所需要的資源,與工作本身并沒有太大關系;一件事情膨脹出來的重要性和復雜性,與完成這件事情花的時間成正比?!睋Q句話說,花很多時間做一件事,不一定能改善工作品質(zhì)。時間越多反而越容易使人懶散,缺乏動力,效率低。一個學生平均成績一直較低,家長只好讓他修學分最少的功課。兒童心理學家卻建議這個學生多修一些課。結(jié)果出乎大家意料,這個學生多修課程后,所有功課的成績不降反升。事實上,這個學生要做的就是如何打起精神,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