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昌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要成就一番事業(yè),就必須有人幫忙。奪取政權依靠將軍浴血奮斗,鞏固政權依靠文臣出謀劃策。毛澤東、蔣介石都深知這個道理。
1948年11月,平津形勢趨緊,蔣家王朝大勢已去,但蔣介石不甘心失敗。為了將中國有才能的人盡數(shù)攬入懷中,使共產(chǎn)黨掌管國家政權后出現(xiàn)文化斷層、謀士缺乏、賢人荒蕪的尷尬局面,蔣介石一方面授意蔣經(jīng)國、朱家驊、傅斯年等,磋商謀劃“搶救”平津?qū)W術、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辦法。另一方面密令毛人鳳布置軍統(tǒng)特務拉攏,監(jiān)視各民主黨派首腦及其他著名人物,動員他們?nèi)ヅ_灣,不愿者給予制裁。不能為我所用,亦不能為他人所用。
共產(chǎn)黨方面早已洞悉其奸,未雨綢繆。遼沈戰(zhàn)役結束后,周恩來就布置李克農(nóng)、華克之、潘漢年等特工人員,通過地下黨做好知名人士的動員爭取工作。
于是,國共兩黨之間一場斗智、斗法、斗策略的爭奪人才大戰(zhàn)展開了。
一
北平的北大、清華兩所大學的校長及其教授是蔣介石擬定的“搶救”名單中的第一批人。1948年11月13日,蔣介石專門派大員飛抵北平,勸說北京大學校長胡適南下,但胡適以正忙著籌備北大50周年校慶為由,不肯南下。翌日,蔣介石聞訊后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往南京,說時間緊迫,不容再拖延。同時,再次派出專機飛抵北平,“搶救”北大、清華教授。事已至此,胡適這才下了走的決心。
這段時間,共產(chǎn)黨方面也在極力爭取胡適,至少希望他不要離開北平,不要離開北大。
就在胡適還在猶豫不決時,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廣播電臺明確宣布:只要胡適不離開北平,不跟蔣介石走,中共保證北平解放后仍讓胡適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北京圖書館館長。毛澤東主席也通過胡適的朋友傳達口信:“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的圖書館館長?!钡m聽后,將信將疑。
12月15日,胡適和著名教授陳寅恪、毛子水、錢思亮、英千里等人分乘兩架飛機抵達南京明故宮機場。國民黨要員蔣經(jīng)國、王世杰、朱家驊、傅斯年、杭立武等在機場迎接。第二天中午,蔣介石在官邸設午宴為胡適一行接風。
1948年12月17日,北大50周年校慶,正值胡適57歲生日,蔣介石夫婦在黃埔路官邸再設壽筵,宴請胡適夫婦。蔣介石平日請客從不備酒,那天特地破例為胡適備酒賀壽,可謂破格示敬。
就在胡適與陳寅恪等人飛離北平后的第6天,即12月21日,第二批被國民黨“搶救”出來的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以及李書華、袁同禮、楊武之、江文錦等人飛離北平,抵達南京。但還有相當一部分學人并不愿意搭乘國民黨的飛機去南京,他們借故留在北平。
梅貽琦到達南京后,國民黨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長之職,上任不到10天,梅貽琦便遞交了“辭職書”,自稱是未能將大部分的北平教授接運出來,感到十分慚愧。
如果說,在爭取胡適這一回合中蔣介石占了上風的話,那么還有幾個著名人士都是老蔣難啃的硬骨頭,讓老蔣賠盡了老臉。
南開大學的創(chuàng)辦者、教育家張伯苓是蔣介石重點“搶救”對象之一。張伯苓為人忠厚謙虛,一心教育救國,卻不懂政治,在蔣介石山窮水盡之際,他曾天真地表示愿意助蔣一臂之力,于1948年7月出任國民黨考試院院長。
張伯苓到南京履任后,耳聞目睹國民黨政府違反歷史潮流的倒行逆施,大小官員貪污腐敗。他看不順眼,上任不到一個月,便以“體弱需靜養(yǎng)”為借口,離開了南京考試院,避居重慶,終日深居簡出。
這段時日,張伯苓從報紙上得知天津、北平相繼解放,解放軍橫渡長江,迅速攻克南京,并向大西南進軍,深悔一時糊涂,上了蔣介石的賊船。正當張伯苓苦悶彷徨之際,他收到南開校友來信,信上有一句令他感動的話:“老同學飛飛不讓老校長動?!睆埐呦残斡谏?,如釋重負?!帮w飛”是周恩來在南開中學學習時的筆名。張伯苓認為“恩來為人正直忠厚,辦事周到”,終于聽從了自己學生的勸告,決心不離開大陸。
蔣介石也極力拉攏他,三番兩次到張伯苓住地,催促他回任考試院院長,要求他盡快離開重慶,去臺灣和美國均可,乘飛機如有顧慮,可在機艙設臥鋪,夫人和兒媳都可以隨行。張伯苓沒表態(tài),后來老蔣又派張群和蔣經(jīng)國來勸行,他都婉言拒絕了。
最后,蔣介石親自出馬,二上張伯苓家,態(tài)度十分急切,只要張伯苓肯走,什么條件都可以答應。張伯苓低頭不語,主賓對坐無言,一時出現(xiàn)僵局。還是張夫人打破沉默,對蔣介石說:“蔣先生,他老了,又有病,做不了什么事啦。也該退休了,你讓他辭職吧!”
蔣介石說:“老先生要退休,到美國去休養(yǎng),夫人、兒子和孫子,全家都去,不更好嗎?去臺灣也可以,無論去哪兒,生活上的一切都由我給想辦法?!睆埛蛉舜鸬溃骸拔覀兊?個兒子都在北方,我們哪兒也不去,他舍不得兒孫!”
蔣介石見事已至此,多說也恐難奏效,便起身告辭,無可奈何離開張家,因心煩意亂,上汽車時,一頭撞在車門框上。
1950年初,張伯苓到北京,受到周恩來的熱烈歡迎。
著名的歷史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寅恪與胡適同機離開北平,并不是跟老蔣走,而是由于生活習慣使然。據(jù)他自述,多半是因為他更適合南方氣候,抑或怕共產(chǎn)黨來了只能吃小米,或買不到對他的嚴重失眠癥至為重要的進口安眠藥。
陳寅恪一家只在南京住了一晚,第二天便悄悄趕到上海。在上海,他寫信給時任嶺南大學校長的陳序經(jīng),表達了愿去該校任教的心愿。陳序經(jīng)馬上答應為他安排。1949年1月,陳寅恪一家搬進了嶺南大學。
1949年6月,國民黨在廣州組織了“戰(zhàn)時內(nèi)閣”,杭立武任教育部長。在這段風雨飄搖的日子里,杭立武多次派人到嶺南大學,勸說陳序經(jīng)動員陳寅恪離開大陸,陳序經(jīng)一直沒有答允。
中共地下黨也開展思想工作,動員二陳不去臺灣,留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杭立武一直念念不忘二陳,多次碰釘子后退而求其次,力勸二陳先到香港看看情形再說,并說這樣可以進退有余。陳序經(jīng)還是搖頭。
9月下旬的一天,杭立武親自出馬,拉著財政部長徐堪一塊到校長陳序經(jīng)的家,要陳序經(jīng)一同勸說陳寅恪答應去香港,表示馬上給陳寅恪10萬元港幣及新洋房。陳序經(jīng)當時搶白道:“你給10萬,我給15萬,我蓋新房子給他住?!?/p>
杭立武無可奈何地離開了陳家。
新中國成立后,陳寅恪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中國物理學家、教育家、時任中央大學校長的吳有訓,也是國民黨“搶救學人”的重點對象。
1948年底,吳有訓離開南京,搬到上海來住。1949年3月的一天,杭立武找到吳有訓家中,取出一大疊銀圓和金圓券,說這些錢先解燃眉之急,如果不夠,還可以再給。并說蔣委員長非常掛念吳,讓他盡快飛抵臺灣,什么時候想走就掛個電話給他,他可以幫助辦好一切手續(xù)。
中共地下黨得知這一情況后,迅速和吳有訓取得聯(lián)系,囑咐他趕快更換地址,深居簡出,住處也不告訴別人,不要接待來客,在家安心等待上海解放。
杭立武再次登門催促吳有訓赴臺時,因找不到吳,十分氣惱。
在緊張的氣氛中又過了兩個月,5月25日,人民解放軍攻克上海。吳有訓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帶著子女走出家門,匯入了歡迎解放軍的行列中。
當天晚上,國民黨中央廣播電臺反復播放一段話:“吳有訓先生,你在哪里?聽到廣播后,請你馬上啟程赴廈門,那里有人接你……”此后,每天都能聽到這一廣播,直到廈門解放??梢姡瑖顸h沒有把吳有訓拉到自己陣營中來,是心有不甘的。
建國后,吳有訓歷任交通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長、中科院副院長,致力于科學組織工作,為發(fā)展我國的科學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橋梁專家、教育家、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橋梁設計工程處處長的茅以升,在渡江戰(zhàn)役前離開南京,到上海進駐同濟大學中美醫(yī)院治療胃病。
1949年5月15日,蔣介石派人把茅以升接到金神父路118號。穿過戒備森嚴的院子,走進一間大廳,只見蔣介石坐在一張高靠背椅上。
不等客人開口,蔣介石搶先說:“茅博士,坐,坐。請你來是想和你商談就任上海市一職之事。上海戰(zhàn)火已起,人心思亂,政局不穩(wěn),迫切需要在教育界、工程界享有聲譽的一位科學家出任秘書長,以安定人心。你是最好的人選。”
茅以升面露難色,婉辭說:“我患胃病已住進醫(yī)院,遵照醫(yī)囑需長期治療。我要回去服藥了,告辭。”
盯著茅以升匆忙離去的背影,蔣介石無可奈何地長嘆了一聲:“又一個人才留給共產(chǎn)黨了。”
中共地下黨上海的負責人得知蔣介石要任命茅以升為上海市秘書長,趕忙派人通知他可以出任,并讓他利用這一職位為保衛(wèi)上海做工作,盡力阻止湯恩伯在敗亡之前炸毀工廠。
時任國民黨京滬警備司令的湯恩伯遵照蔣介石的手令,加緊搶運上海的黃金、白銀和布匹、棉紗到臺灣,尋思著如守不住上海,就炸毀機器設備,給中共留下一座空城廢墟。
茅以升上任后,立即以秘書長的身份,說服外國領事團起草了一份照會,禁止湯恩伯破壞外國在滬開設的工廠。這個照會措辭相當強硬,湯恩伯看了大吃一驚,只得下令不得破壞外國人在上海的工廠。
新中國成立后,茅以升歷任北方交通大學校長、鐵道科學研究院院長、中科院技術科學部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
1949年4月20日,浙江大學校長竺可楨接到教育部長杭立武來電,請他速到上海相商要事。
竺可楨一到上海,剛落座,杭立武就說:“馬上收拾東西,趕快去臺灣,由你去擔任臺大校長?!斌每蓸E大吃一驚,不知說什么好,只是微微地搖頭。
杭立武見狀,說道:“要么,先去歐美考察一段時間也行?!?/p>
竺可楨見對方逼得很緊,只好來個緩兵之計,說:“杭部長,這么大的事,你總得讓我考慮一下吧。”
竺可楨不回學校,避居在上海岳陽路一家小醫(yī)院里。杭立武不見動靜,就耍了個手腕,對竺可楨施壓。他通過上海《新聞報》發(fā)了一則消息:“竺可楨在近日飛抵臺灣。”一來以此迫使竺可楨就范;二來也算是向蔣介石交了賬。
在醫(yī)院里,竺可楨看了看報紙,只是付之一笑。
時隔不久的一個下午,竺可楨正獨行在南京路上。突然,一輛黑色轎車在他身邊戛然而停,車里鉆出面帶笑容的蔣經(jīng)國:“竺校長,你不是去臺灣么?怎么還沒有走呢?”“走是要走的,還沒有搞到飛機票?!斌每蓸E應付著?!斑@好辦,我有飛機票,你住在哪里?我馬上派人給你送來?!斌每蓸E搪塞道:“我現(xiàn)在居無定所?!?/p>
盡管竺可楨東躲西藏,住處還是被蔣經(jīng)國找到了,而且親自登門給他送上了飛機票??梢娛Y氏對他的重視。兩人寒暄幾句之后,蔣經(jīng)國話入正題,向竺可楨轉達了蔣介石希望他去臺灣的邀請,并以老朋友的身份再次“開導”竺校長。
竺可楨說:“謝謝總裁的好意。經(jīng)過反復考慮,我想,還是不必去了。”
“不去了?”蔣經(jīng)國愕然,“為什么?”
竺可楨說:“綜觀全局,大勢已去。你想想,區(qū)區(qū)孤島,彈丸之地,還能維持多久呢?”
“不要悲觀,時局決非就是如此。”蔣經(jīng)國還在不厭其煩地勸說,“越王勾踐尚能東山再起,何況我們還有實力,只要大家精誠團結,同心同力,還是大有作為的……”
竺可楨仍不為所動,蔣經(jīng)國見無效果,欲起身告辭,再圖良策。不料竺可楨站了起來,笑容可掬地把蔣經(jīng)國按回沙發(fā)上坐下,侃侃而談:“想當初,先生14歲出國到蘇聯(lián)留學,28歲才回到祖國,在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里苦度了14個春秋。記得你回到祖國時,抓起一把土貼在胸前久久不放,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故土故鄉(xiāng)故人,難離難分難舍啊!”
蔣經(jīng)國完全理解竺可楨的一語雙關,用心昭然。“我們是老朋友,我不得不說肺腑之言?!斌每蓸E誠懇地說,“今日之事,我不能無動于衷,如果你有勇氣,我看你也不必去臺灣?!?/p>
蔣經(jīng)國身負使命,以雙重身份來勸老朋友去臺灣,不僅沒能勸說成功,反而受到對方回勸,弄得很不是滋味,悵然而去。
新中國成立后,竺可楨擔任了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蔣介石的“搶救大陸學人計劃”終于沒有順利完成。據(jù)后來統(tǒng)計,除了胡適、梅貽琦等十幾人之外,原國民黨中央研究院80多位院士當中有60多位留在了大陸。各研究所、大學中的圖書資料和實驗儀器則近乎100%地保存下來。
二
蔣介石對學人采取的是比較客氣的懷柔政策,而對各民主黨派則采用殘酷的打壓手段。當年,蔣介石為了從政治上孤立共產(chǎn)黨,為其獨裁統(tǒng)治涂上一層“民主”的色彩,極力誘勸民主黨派參加偽國大。在民主黨派的代表中民盟占多數(shù),于是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了對民盟的工作。周恩來當時對民盟強調(diào),參加偽國大就一定會破壞政協(xié),成為蔣介石發(fā)動內(nèi)戰(zhàn)的幫兇。民盟在中共的幫助下,堅定了立場,在“國大”召開的前一天,民盟總部發(fā)出《緊急通知》,通知其成員決不參加國民黨一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并堅決反對國民黨召開分裂的國民大會。
偽國大召開后,國民黨自認為不再需要利用這種粉飾,于是就對民盟及其他民主黨派、愛國民主人士施以赤裸裸的政治迫害,并于1947年10月27日,宣布民盟為非法團體,民盟總部被迫宣告解散。
在中共的聲援和幫助下,1948年1月5日至19日,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在香港召開,宣布不接受被迫解散的任何決定,并恢復民盟總部。
由于中共制定了正確的政策來保證中間勢力的政治地位,保護他們的經(jīng)濟利益;中共以真誠、友好、平等的態(tài)度來對待、感化、幫助各民主黨派,他們最終傾向中國共產(chǎn)黨。國民黨越來越孤立。
在爭取愛國人士上,國民黨也棋差一著。素有“和平將軍”雅號的張治中,是在國共都有人緣的重量級人物。
1949年4月中旬,作為國民黨首席談判代表的張治中接到中共最后修正的《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條款后,不敢作主,馬上派黃紹竑飛回南京復命。代總統(tǒng)李宗仁一看條款,也不敢作主,派黃紹竑再送溪口,請蔣介石過目定奪。
蔣介石仔細看后,氣急敗壞地把和談條款扔在一旁,罵道:“文白無能,喪權辱國?!?/p>
南京政府拒絕簽訂《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1948年4月21日,百萬雄師過大江。23日,南京解放。
滯留北平的張治中、邵力子等一下子陷入了去意彷徨的窘境。南京政府已電告北平,迎接他們的專機不日將由上海專程飛往北平,轉接他們回到南方。
正在張治中苦悶失落之際,周恩來及時地來到了他們的駐地。他關切地問道:“文白先生,你們有何打算?”
張治中苦笑道:“和平使者沒有爭取來和平,如之奈何?我們還得回南方復命啊!”
周恩來抱臂搖頭,真誠勸挽:“10多年前,我們已經(jīng)對不住一位姓張的朋友了。以蔣介石的一貫為人,你們回去了,不會善待你們的。我代表共產(chǎn)黨、毛主席和人民,邀請你們留在北平,一道參加建設新中國。”
經(jīng)過仔細協(xié)商,冷靜思忖后,張治中決定留在北平。前途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又使張治中不安起來。為做和平表率,他將家眷留在南京。如果老蔣知曉他留在北平,以其行事風格,肯定會扣作人質(zhì)的。
然而,此時的蔣介石還蒙在鼓里。他一面大罵張治中,一面派飛機相接,他想張治中畢竟跟隨了他幾十年,且一直列位封疆,肯定不會跟共產(chǎn)黨走。因此,在他拒絕簽字的當天即4月21日,便安排他的二公子蔣緯國徑赴南京,專程接走張治中的夫人及子女到上海,其用意很明顯,一是關心,二是以家眷督促張治中南歸。張治中在國民黨內(nèi)門生故舊極多,威望高、影響大。
3天后,一位老友通知張夫人馬上收拾行李,有飛機送他們?nèi)ケ逼?。中共地下黨已通知她,張治中留在那里。
4月24日凌晨,張夫人帶著子女去了機場,碰上了國民黨交通部長,他問張夫人去哪里。機警的張夫人回答說,去蘭州。張治中的職務是國民黨西北軍政長官。那位交通部長說:“今天沒有去蘭州的飛機,已經(jīng)派飛機去北平接和平代表團了。張長官要回來了,你們回去等吧。”
“謝謝您的關照?!睆埛蛉藥е优o別,從容地走出了候機室。先前帶路的一位軍官如釋重負地跑過來,將他們帶往停機坪。那架專門迎接和平代表團的飛機已發(fā)動了引擎。張夫人一行急忙登機,剛一落座,飛機便起飛了。張夫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兩小時后,飛機降臨北平。
張治中與家人團聚了,一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那架迎使專機自然無功而返。
蔣介石咆哮如雷:“娘希匹!我的學生背叛我;多年的袍澤故舊背叛我;現(xiàn)在,連張文白居然也背叛我……這個,這個,張文白的家眷不是在上海嗎?我親自安排緯國去接的?!?/p>
侍從室主任俞濟時小聲地說:“他的家眷也上了那趟飛機,去了北平?!?/p>
“糊涂!荒唐!”蔣介石怒火萬丈,“這是怎么回事?人家投降了共產(chǎn)黨,我們還要去送人情?!?/p>
“聽說是二公子安排的?!?/p>
蔣介石沒說什么,呆坐在沙發(fā)中。陪侍一側的毛人鳳大氣都不敢出。良久,蔣介石吩咐毛人鳳,和平代表中還有黃紹竑、劉斐等在南方,盯住他們,如有謀逆企圖,立即處置,“不要顧忌,這是我們在制裁叛徒?!?/p>
毛人鳳點頭應過,立即趕往上海,派葉翔之等特務潛入香港,開展暗殺活動。
與李宗仁、白崇禧并列“桂系三杰”之一的黃紹竑是廣西容縣人。保定軍校第三期畢業(yè),曾任討陸(榮廷)軍總指揮、廣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軍長,國民政府內(nèi)政部長,浙江省、湖南省主席,第二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監(jiān)察院副院長。1949年為國民政府和平談判代表成員,蔣介石拒絕簽訂《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后,跑到香港九龍住下來,不久,即和43名國民黨知名人士聯(lián)名通電起義。
劉斐是湖南醴陵人,曾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主任作戰(zhàn)參謀??箲?zhàn)時期,任國民黨軍令部長,后任國防部參謀次長。1949年為國民政府和平談判代表成員,國民黨拒絕簽訂《國內(nèi)和平協(xié)定》后去香港,與黃紹竑等發(fā)表聲明,擁護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
黃、劉兩人的義舉使他們都上了軍統(tǒng)的暗殺名單,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特務探知黃紹竑愛好收藏名畫。葉翔之裝扮成一個內(nèi)地逃港的落魄教授,帶著一幅重金求得的清代贗品,和于鴻鵠來到了黃紹竑的寓所。黃紹竑認識于鴻鵠,事先已約好,見了面,黃紹竑便問:“請問兄臺,畫帶來了嗎?”。
葉翔之是來探聽虛實,以畫為餌,釣住黃紹竑的胃口后伺機下手。他說:“請先生過目,我?guī)砹艘环嫞绻壬矚g,我那里還有?!庇邙欩]說:“這位張先生剛剛來到香港,急需用錢,萬不得已才出賣他的藏品?!?/p>
觀賞畫時,4個保鏢警惕地站在旁邊。葉翔之心想:到底是戎馬一生的“桂系三杰”,不比他人,下手時要多帶些人馬。
黃紹竑看完后,說:“你這幅畫是贗品?!比~翔之大吃一驚。黃紹竑接著說:“但同樣有價值,因為這是‘揚州八怪難得的偽作?!比~翔之討好說:“先生真是行家,不瞞您說,好東西還放在家里。如果先生有興趣,兩幅宋代山水畫的真跡我明天上午再送來?!秉S紹竑高興道:“那就煩勞您了,您有多少我就收多少,價錢決不會虧您?!?/p>
葉翔之和于鴻鵠樂滋滋地走了,他們以為魚兒上鉤了。
其實,特務的行動逃不過中共地下黨的眼睛。當晚,中共駐香港負責人邀請黃紹竑與劉斐到《華商報》總經(jīng)理家中吃晚飯。這位負責人通知他們:“周恩來副主席今日來電,邀請你們兩位到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p>
負責接送黃紹竑的中共特工華克之當即決定讓黃紹竑和劉斐不回原住所。華克之說:“有什么事我們?nèi)湍闾幚砗昧?,軍統(tǒng)特務要對你們下毒手?!秉S、劉兩人聽從了華克之的安排,搬到隱秘的地方,躲過了軍統(tǒng)的暗殺。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香港分局、香港工委秘密組織護送民主人士20多批350多人北上,人人安全抵達。
9月中旬,各地政協(xié)代表陸續(xù)到達北平,一時間北平名人會聚。徒留下蔣介石和毛人鳳恨恨地握著那張暗殺名單,望“人”興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