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峻
(張家港市南豐小學,江蘇 張家港 215600)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2-137-01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到益處,還得靠教師的善于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不是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使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本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取舍,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內(nèi)容
牛津教材集知識、趣味、實踐于一體,有很強的優(yōu)越性。但由于地區(qū)和學生個別情況不同,教材的普遍性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如何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利用教材,使教材真正的為學生服務,而不是教材牽著學生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立足學生的現(xiàn)實水平,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為學生“量身定做”教學內(nèi)容。
例如在3B第四單元中在教學數(shù)字時,內(nèi)容比較單調(diào)枯燥,且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早已掌握。因此在教學的開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欣賞“Ten little Indians”這首歌,通過歌曲不僅使學生學到了許多課外詞匯,還活躍了課堂氣氛,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他們的情操。在鞏固階段,我要求學生將課前收集好的有關數(shù)字的資料拿出來和全班同學交流,有的收集了電話號碼,有的收集了車牌號、門牌號等等,教室里的氣氛異?;钴S。在反思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一課的知識掌握較為扎實,鞏固階段的信息交流使學生相互之間學到了不同的知識,體驗了成功的感覺,同時也讓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材的內(nèi)容是固定不變的,而學生的生活卻是豐富多彩的。我們應盡力改變教材單一化的現(xiàn)象,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靈活運用教材,使教材服務于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教材。
二、巧妙拓展,增強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
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師應決定是否增加準備性的步驟以擴展教學活動,從而降低活動難度;或者延伸原有的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文化,拓展其文化視野,加強對本民族文化的理解,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應進一步豐富英語的文化積淀,挖掘出更多、更好的英語文化背景資料。
1.在3A、3B教材中
在“Colors”單元,教材出示了“white,black,green,red,orange,brown,yellow, blue ”等常用顏色單詞,我們可以通過這些顏色單詞向學生滲透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的知識:如white在西方國家是“圣潔、高貴”的象征,而在中國則意味著“疾病、死亡”;不少顏色單詞同時還是人的姓氏,像white(懷特)、brown(布朗)、green(格林)。在“animals”單元,讓學生了解 “dog”在外國被視為與人一樣尊貴的動物;因而有“l(fā)ove me, love my dog”之說,而“dragon”在中國被認為是吉祥之物,但在外國卻是邪惡的化身。
2.在4A、4B教材中
在講解器官的單詞后,適當引入有關的諺語或俚語,如green eye表示某人得了紅眼病,嫉妒別人,而green hand表示新手。
3.在5A、5B教材中
學習了subjects 后,要求學生結合實際,說說和學科有關部門的活動,以此激發(fā)其學好英語的興趣。在學了“l(fā)eft,right”后,告訴學生這是體育口令的“一、二、一”。在學了“before ,after”后,擴展“the day before yesterday”,“the day after tomorrow ”然后讓值日生每天匯報,加強了before, after的重現(xiàn)率,增強英語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4.在6A、6B教材中
在Holidays單元,可以進行中西方文化的比較,如西方的Christmas與中國的Spring Festival的對比,讓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展開討論。
在某些教材中,教學活動的難度過高或過低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就要求我們根據(jù)學生情況擴展活動的步驟,增加幾個準備性或提示性的步驟,或對原有的活動進行延伸。
三、溝通讀寫,提高學生的英語讀寫興趣
古語有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時代英語報》,晚上收看CCTV的希望英語頻道,并做好詞句摘抄工作;在英語活動課上組織學生觀看英語動畫片或英語電影,從而將英語課堂衍生到孩子們的生活中。不僅如此,我還要求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聯(lián)系實際,做做“小練筆”。
例如,在學了5A Unit 2 A new house 時,我要求學生來寫寫自己的house;在教學5B Unit 3 Hobbies 時,讓學生也來模仿課文介紹自己的Hobbies;學了6B Unit5 The seasons 后,讓學生來介紹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天氣情況。這一寫的過程,實際是學生活學活用語言知識和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進行創(chuàng)新運用的過程。
實踐證明,這種源自于教材資源的英語小練筆既面向全體,又尊重個體差異,發(fā)展個性,極大地開發(fā)了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了開放性的學習意識,讓越來越多的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四、聯(lián)系生活,讓教學與學生實際接軌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能夠在真實的生活中進行交際,因此,加強語言學習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更是尤為重要。
如在教學Christmas這一話題時,考慮到學生平時在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Merry Christmas!這句話,學生接受起來非常簡單,我就對這一話題進行了擴充,把重點放在學會Here‘s a present for you! 這個句型上。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要求學生在12 月25日(或假設這天是12月25日)帶好送給同學或朋友的禮物,在課堂上用英語祝賀:Merry Christmas! Heres a present for you! 同時遞上事先準備好的帶有精美包裝的禮物,當學生接到禮物后,我一邊說:Open it and see,一邊用手勢做著打開的動作。當學生打開禮物時,我告訴他們:中國人不習慣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我們接到禮物表示謝意以后就可以了,禮物一般要等客人走后再打開;而西方人則習慣收到禮物后立刻打開并表達謝意。學生們聽后都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