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坤 曹軼峰 楊在波等
天麻素注射液治療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臨床觀察
孔德坤曹軼峰楊在波
資料與方法
近2年收治以眩暈為主要癥狀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患者35例,并與復方丹參治療組35例作對照。均為發(fā)病當日急診患者,經過經顱多普勒(TCD)檢測提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以眩暈為主要癥狀,隨機分為治療組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齡47~71歲,平均57.5歲:對照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齡45~69歲,平均59.8歲。兩組性別、年齡和病情相近,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WHO短暫性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標準,所有病例均以眩暈為首發(fā)癥狀,且反復發(fā)作,在頭部或體位改變時癥狀明顯或加劇;起病急,常在24小時內減輕至消失,以后可反復發(fā)作。伴有≥1種神經缺血的癥狀和體征:①運動障礙:②感覺障礙;③單或雙眼一側視力或視野缺損:④平衡失調、眼震、復視、耳鳴、構音障礙及吞咽困難等,并且經顱多譜勒超聲(TCD)檢查提示有椎-基底動脈系的血流速度異常改變(增快或減慢)。排除其他以眩暈為主要癥狀的疾病,如耳源性眩暈、小腦或腦干出血或梗死。
方法治療組用天麻素注射液600 mg加入250 ml生理鹽水中靜滴,1次/日,療程14天。對照組用丹參注射液30 ml加入250 ml生理鹽水,靜滴。觀察兩組平衡障礙、眩暈、耳鳴、眼球震顫癥狀消失或減輕的例數。
療效判斷標準①治愈: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及體征消失,頭頸過度伸屈或側轉無不適感(恢復到發(fā)病前水平)。②顯效:眩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及體征消失,頭頸過度伸屈或側轉仍有眩暈或不適感,但持續(xù)時間短,可自行緩解。⑨有效:眩暈癥狀間斷發(fā)作,但程度較治療前輕,頻率減少,持續(xù)時間短。④無效:未達以上標準。
結果
經過1療程治療,治療組35例,痊愈12例,顯效16例,有效6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7.14%;對照組35例,痊愈6例,顯效10例,有效1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80%。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討論
天麻具有熄風、鎮(zhèn)驚、滋陰、養(yǎng)肝的作用。常用于治療肝陽上亢、頭痛、眩暈、耳鳴或肝風頭痛等病證?,F代研究表明天麻素及其分解產物天麻苷元有改善腦再灌,舒張外周血管,增加心腦血管流量,降低腦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環(huán)、鎮(zhèn)靜等作用。天麻素注射液可以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情況,解除由供血不足帶來的各種癥狀,如眩暈、頭痛等。天麻素注射液治療組與丹參注射液對照組治療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值得推廣應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病竇綜合征
杜生華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本組入選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5~78歲,平均61.5歲;病程5~20年;合并冠心病18例,心肌病8例。
診斷標準①有陣發(fā)性心悸,胸悶,憋氣,有時暈厥。②經心電圖檢查及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最高心率<50次/分。由于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引起的心動過緩不在此列。
治療方法用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基本方,藥用:麻黃10g,附子10g(先煎),細辛6g,黨參10g,麥冬10g,五味子6g,破故紙10g,赤芍10g,紅花6g,降香10g,丹參20g,川芎10g。其中的麻黃、附子、細辛,根據心律變化及血壓高低調整劑量。1劑/日,水煎分2次服。經水煎服7天以上,自覺癥狀完全消失,心電圖或Hellte監(jiān)測心率≥60次/分者,改為丸劑口服,8g/次,2~3次/日以維持療效。根據患者病因,加以相應西藥治療。
療效判定標準①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白天心率≥60次/分,夜間心率≥45次/分,并隨訪≥1年未復發(fā)。②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白天心率>155次/分,夜間心率≥40次/分,隨訪1年,未出現阿一斯綜合征。③未愈:臨床癥狀未減輕,心率無變化,仍發(fā)生阿一斯綜合征。
結果
臨床治療30例,治愈21例(70%).好轉7例(23.33%),未愈2例(6.45%),總有效率93.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68歲,農民,因反復暈厥半年入院?;颊哂诎肽昵盁o明顯誘因出現反復暈厥,站立時易發(fā),跌倒后約10分鐘清醒,有時頭面部跌傷,小便失禁,故來本院。查心電圖為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2次/分。入院后體查:BP 90/60 mm Hg,P 42次/分,神清,精神差,左面部皮膚擦傷.已結痂。雙肺未見異常,心界不大,心率42次/分,律齊,心音低。各瓣膜聽診區(qū)未聞及雜音,肝脾未觸及,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神經系統(tǒng)未見異常?;炄R?guī)、肝功、腎功、血脂、血糖均正常。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最快心率46次/分,最慢心率30次/分,平均36次/分。ST-T段一過性降低,入院后給予口服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7天。心率提高到61次/分,晚間56次/分,并帶藥出院,在家繼續(xù)服用上方丸劑治療。隨防6年至今未出現暈厥。
討論
現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麻黃的主要成分是麻黃堿,具有興奮心臟,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等作用;附子所含的烏頭堿不但有強心作用,而且有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臨床上用附子注射液治療病竇綜合征;細辛的主要成分為甲基丁香油酚,具有強心,擴張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強脂代謝作用,臨床上可用復方細辛氣霧劑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發(fā)作。三藥合用具有明顯興奮竇房結的功能,結合麥冬、五味子滋陰益氣以防麻黃附子辛燥傷陰,結合“冠心二號”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供血,提高竇房結的興奮性,促進傳導系統(tǒng)的功能。全方結合,相得益彰,溫補陽氣,活血化瘀,標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