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賽
在德里做訪問學者,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那橫七豎八的馬路。印度的馬路好似印度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民主多黨政治。
德里的馬路路肩由黑白相間的石塊砌成,路當中幾乎沒有車道。路寬的時候車輛似乎還能各行其道,路窄的地段或在交通高峰期,大家只好橫七豎八地交織在一起。
德里馬路上來往的車輛大概分幾類。一類是私家車。私家車種類繁多,價格從300,000盧比,(約合人民幣4萬元),比如國產(chǎn)的WagonR、TATA、合資的Maruti和Hyundai到5,000,000盧比,(約合人民幣70萬元)例如進口的奔馳,寶馬不等。這類車上路用一個字形容就是“趕”,玩命一樣趕時間。車窗一般是全關起來的,封閉式地在馬路上獨來獨往,飛速奔馳。有時奔馳車的速度還不如大它好幾倍的公交車。公交車是印度馬路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風景線。和私家車相比,公交車上路可以用“霸氣”來形容。除了塊頭大,馬達響,飛馳的速度,公交車還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開放”特點。印度的公交車沒有車門,有的連窗玻璃也沒有,只有一道道鐵柵欄劃分車內車外的界限。大部分的公交車是老型號的TATA牌,因為便宜,全程只需要兩個盧比,約合人民幣三毛錢,乘客總是很滿。也有一些使用天然氣的新型公交車,車票貴了將近10倍,乘客就顯得少多了。第三類車是滿街隨處可見的三輪“摩的”。比起公交車,它們就顯得靈巧多了。因為個頭小,大路小路泥巴路,沒有不能走的。除了靈活,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有組織性。當沒有乘客的時候,摩的經(jīng)常在一個地方排著隊,等著生意找上門來。當面臨多名乘客的時候,摩的們就會相互商量著,讓大家都有生意做。還有一類車是政府車。它們幾乎都是以白色或黑色為主的大使牌老式轎車。體積龐大,輪子小,有時車窗上掛著考究的蕾絲窗簾。無論車速還是嗓門政府車都顯得緩慢低調一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牛車,無論馬路上多么繁忙,這類車都可以大搖大擺地在馬路上行駛。
馬路上的車輛讓人聯(lián)想到印度的多黨政治,它們各具特色各顯神通。載滿乘客的大塊頭公交車,好像是印度北方邦的大眾社會黨(BSP),這個號稱為占人口一半的低等種姓服務的黨,在全國的政治舞臺上顯得霸氣十足?!坝薪M織有紀律”的摩的如同印度共產(chǎn)黨(CPI),聽從組織安排,行動迅速靈活。年代悠久代表國家形象的大使牌轎車,就像是見證建國偉業(yè)的印度國大黨(INC)。在馬路上享有特殊地位的牛車,好似上世紀70年代崛起的印度人民黨(BJP),象征著印度民族主義和印度教勢力的強大。至于私家車,它們就像各類地方政黨一樣我行我素,各自為政。
德里的馬路如同民主印度的政治舞臺,蕓蕓眾生,好不熱鬧。所有的車,從大貨車到人力車都不會輕易放棄行走在馬路上的權利,連同牛馬狗貓都一起上陣。所有的車輛都有大聲發(fā)表議論的自由,被擋了道就要聲嘶力竭地吼上一聲,不管左邊超車還是右邊超車都要耀武揚威地嘀咕一下。還有把流行音樂開到徹天響的,車兒跟著音樂溜S型來娛樂大眾。德里馬路也是“宗教勢力”的舞臺。牛是印度教的圣物。無論多繁忙的街道,如果被一頭或者一群悠閑自得的白牛橫在當中,車輛只能乖乖地排在后面望而興嘆了。過于熱鬧的德里馬路缺乏足夠的交通管制。在德里很少見到交通警察,在市中心以外的地方紅綠燈都顯得多余。超車、闖紅燈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出現(xiàn)不太嚴重的交通事故,車主們就將車停到一邊私了去了。一邊是行駛和“表達”自由,另一邊是缺乏足夠的交通管制,使得各類車輛擁堵街頭的場景非常壯觀。特別是早上8點到11點,晚上5點到8點之間,馬路上好像選舉日一樣的熱鬧。
德里的馬路如同一本印度政治教科書。每每乘車,不管是摩的,還是公交,不管是私家車,還是大使牌轎車,都能讓我想到印度那有趣的政治?!? (作者是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