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偉 李 麗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遍_展課外閱讀是新課程理念下開放式語文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切實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向生活、向實踐學習,對他人的經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fā)現(xiàn)、豐富、完善,超越自我。因此,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fā)興趣,增強課外閱讀動力
興趣是需求的內驅力,只有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學生才會以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投入到課外閱讀中去。
1.榜樣激勵。榜樣能使學生產生看齊的向上心理。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圣陶、冰心等;也可以在班級中樹立讀書典型來激勵學生,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只有多讀書,肯讀書,才能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
2.賞析文段,激發(fā)興趣。教師擷取課外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有聲有色地給學生朗讀,或介紹文章的開頭、結尾,以激發(fā)學生對文章閱讀的興趣。
3.活動激趣。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例如,教學寫景散文時,可以開展與課內閱讀有關的收集活動,課前讓學生大量閱讀寫景散文,摘錄好詞好句,揣摩作者謀篇布局的方法,使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銜接,相得益彰。還可以定期舉行各類主題競賽,如故事大王賽、詩王競賽、手抄報賽、成語接龍賽等等,以此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情。
4.展示成果,激勵閱讀。小學生課外閱讀,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同學的認可與贊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實踐中,我采用“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的方式,記錄學生課外閱讀的成果,具有明顯的激勵作用。
二、加強指導,提高課外閱讀效率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生只有正確合理地選擇自己所需的作品,準確地運用閱讀方法,做好讀書筆記,課外閱讀才會有收獲。
1.做好讀物推薦。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鑒別能力較差,可如今的課外書卻包羅萬象,良莠不齊,并不都適合學生閱讀。作為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做好讀物推薦工作。
2.指導課外閱讀方法。閱讀方法一般包括精讀和略讀。精讀即抓住重點詞句,細細揣摩,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語言文字和思想內容;略讀即先看序言、提要和目錄,以了解全文的性質和內容,再閱讀全文章節(jié)標題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瀏覽全文,綜述大意。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常用略讀的方法。我們要遵循課內帶課外,扶放相結合的原則,切忌拔苗助長。閱讀指導時,要讓學生掌握一般的閱讀順序,即先初讀感知課文大意,然后精讀品析,最后評議摘錄。
3.輔導學生做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課外閱讀應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讀書筆記類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詞好句,科學珍聞,生活常識等以豐富語言,增長知識,啟迪思維,陶冶情操;提綱型:把讀物中的要點或基本內容提綱挈領地寫下來,掌握讀物的內容及作者的思路,從中學習表情達意的方法;感想型:讀完一本讀物后,結合現(xiàn)實和個人經歷寫出對有關問題的認識及感想和體會,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續(xù)編故事,改寫故事,發(fā)展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應通過提示范例、摘錄講評,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學生做筆記的能力。
三、落實檢查,深化課外閱讀效果
小學生的自主能力不強,只有通過檢查,不斷地改進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閱讀才能有所得。
1.家校互動:學生的課外閱讀一般都在家里進行,教師一定要爭取家長配合,由家長督促、檢查子女的課外閱讀情況。
2.建立讀書報告制度。每節(jié)課前安排一個同學講述自己閱讀中的收獲,其余同學評議。此舉一舉兩得,不但能矯正學生課外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還能開拓其他學生的閱讀視野。
3.定期檢查讀書筆記。通過檢查讀書筆記,教師可以了解學生閱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shù)量,并指出筆記的優(yōu)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課外閱讀作為課內閱讀的延續(xù)和補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識。我們要積極拓展渠道,為學生的課外閱讀保駕護航。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積累語言,陶冶情操,這樣才能真正讓課外閱讀成為學生提高素質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責任編輯 趙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