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天平
摘要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達到全面育人,乃是研究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宗旨。然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其關鍵是優(yōu)化處在特定位置上的教師課堂角色。而這種角色的扮演的成功率,往往影響或決定著學生文化的創(chuàng)構和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因此,教師課堂角色的優(yōu)化已具有戰(zhàn)略性意義。
關鍵詞課堂角色 主導態(tài) 角色期望
中圖分類號:G625文獻標識碼:A
1 導學角色的涵義
導學是特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充當引導、指導、主導學生學習的角色?,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過程主要應當是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能動地學會學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再是教與學的關系,而是導與學的關系,是主導和主動的關系。因此,教師應是變教為導,善于啟發(fā)式的導學者。讓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育人為目的的原則并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動手動腦、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隙ǖ卣f,在課堂師生互動中,教師扮演導學角色,是落實素質教育目標,實施“生本教育”的最佳選擇。
2 導學角色成功扮演的機制
2.1 增強角色期望的明晰度
所謂“角色期望”,即社會對處在教師身份和地位上的個體寄予的厚望與期盼。所謂“角色期望的明晰度”,即由角色期望所提供的最大信息量與個體實際獲得的信息量之間的差異。通俗的說,就是教師的角色認識、角色意識清楚的程度。一般講,教師對角色期望的明晰度越高,教師個體的角色行為越容易與社會期望一致,就越能順利地發(fā)揮出社會所期望的功能來。從教師所扮演的課堂角色這一特定指向出發(fā),要求教師具有以下角色意識:(1)“教育轉軌”意識;(2)忠誠奉獻意識;(3)教書育人意識;(4)為人師表意識;(5)教學民主意識;(6)開拓進取意識;(7)精益求精意識;(8)科學管理意識。教師要對以上八種意識深刻理解,并融為一體,必能轉化為導學者自覺的角色行為,促使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2.2 提高角色人格主導態(tài)的優(yōu)良度
人格主導態(tài)是指教師在課堂角色扮演中較穩(wěn)定的、經常的、主要的表現出來的那些人格特質。一般來講,占領講臺的教師的人格主導態(tài)大致分四類:(1)父母態(tài),這類人格結構者,通常表現出權威式的身份與態(tài)度,獨斷專行。學生在接受知識十分被動,教師也就無法實現導學角色的功能。(2)兒童態(tài),這類人格特征往往表現出服從、沖動和任人擺布。這種角色行為,學生會因缺乏導向而難以學會學習。教師同樣無法實現導學角色的最佳作用。(3)成人態(tài),這類人格結構者則有客觀和理智的表征,常能從儲存的經驗中估計各種可能性,然后做出決定。在課堂中,當這種人格結構占上風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思維,沒有壓抑感,學生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權。(4)導演態(tài),這類人格結構者在課堂活動中將自身處于導演位置,而不充當主演的角色。表現出有主見,會引導,善啟發(fā)的人格特征。這就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留足了空間,營造了寬松的氛圍。以上四種主導態(tài),很顯然后兩種是我們所倡導的,而贏得高品位的人格主導態(tài)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懈地人格修養(yǎng)的結果。
2.3 培養(yǎng)角色技能的嫻熟度
角色技能是勝任角色扮演所必備的本領或能力,一般包括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課堂上教師導學角色扮演的成功率有賴于自身角色技能的熟練、自如的程度,角色技能的嫻熟度越高,導學角色的成功率越高,反之就越低。一個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面對著兩個系統(tǒng):第一是教育對象;第二是他用以向學生所施加的各種影響。課堂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技能也表現在他對以上兩個系統(tǒng)的有效控制上。具體地講,有四種能力:一是駕馭課堂,組織教學和對各種信息進行教育加工的能力;二是駕馭課堂,對教育對象進行傳導的能力(即教師自身基本功);三是駕馭課堂,組織管理能力;四是駕馭課堂,自我調控的能力。教師善于在動態(tài)的課堂活動中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和教學計劃,使導學角色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2.4 鍛煉角色臨場決策的合理度
教學過程帶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各種“意外”的變化常有發(fā)生。在課堂信息傳遞中往往會出現種種干擾:一是來自學生的干擾,或發(fā)生“課堂問題行為”,或出現教學糾紛;二是來自課堂外的自然干擾;三是來自教室條件的干擾;四是來自教師自身的干擾,如教學內容中的疏露、錯誤,操作中的失誤、失調,問題處理的不公、不當等。所有這些干擾的存在都會影響教學的成功。處在導學角色位置上的教育工作者,無論是具體推進一節(jié)課或是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的全部任務,還是面對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的發(fā)生,都需要理智的選擇和教育的機智,善于審時度勢,隨機應變,提高臨場決策的合理度,防止課堂導學活動的夭折或效度衰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導學角色的扮演,不僅是課堂教學優(yōu)化的關鍵,同時也是產生教師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更是體現“生本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和育人質量的強有力的保證。也為推進角色優(yōu)化、課堂優(yōu)化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和豐富的內在教育資源。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
[2]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教育學.
[3]常早情.人的發(fā)展與素質教育.